朱红艳
人文素质指一个人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或环境的氛围熏陶后存在的个人价值观方向、思想道德、人格魅力等个性的表现[1]。无论是在社会、学校还是家庭中,人文知识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2]。小学生可塑性强,正是引导培养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培养一个人的人文精神,应从小抓起。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古文经典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古诗词作为创作者表达情感的载体,具有深远意义。古诗词内容中,体现了细腻的故事、真挚的情感,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只有对词义的讲解,也会对古诗词的人文背景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歌赋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诗词歌赋中蕴含的美的赏析,以及思想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向同学介绍黄鹤楼的风景文化,为学生展现扬州美景,讲解扬州历史,使学生体会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让学生体会诗词的美景与意境,体会诗人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之情,陶冶学生的友谊精神,让学生更加富有人文情怀,学会理性思考问题。运用景色衬托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与人文情怀。
小学生活泼好动,天生爱玩,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抓住此特点,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努力奋发向上的精神。例如,二年级上册语文 《小儿垂钓》中描写了小孩子学习大人在池边垂钓的情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说出自己模仿大人做过哪些事情,与诗中小孩相比谁的更有趣。教师让学生了解古代孩子没有现代孩子玩具多,与古代孩子相比,现代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现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忆苦思甜”的情景可以使学生受到激励,进而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奋斗创造未来的幸福生活[3]。此外,小学古诗词中还有许多富有深刻含义的诗句,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查找相关的诗句进行积累,引导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文大都蕴含真情实感,富有教育意义。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课文 《悯农》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加上课文中的插画,使每个学生体会农民种地的辛劳,读完诗句,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令学生感受到粮食的珍贵与农民的伟大,通过农民的辛苦劳作,才有了美味的食物,作为学生,不仅要珍惜、爱惜粮食,还要感激农民的辛劳付出;在六年级下册课文 《游子吟》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关怀,每一个离家远行的游子,家里都有牵挂他的母亲,使学生体会母亲的爱,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
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新课改推动下,小学教材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生活气息与哲理意味,学生可在古诗词中找到思想情感,了解古代人文精神及表达方式,传承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然而,在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人文精神培养的缺失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实施新课改后,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积极进行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5]。然而,如今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还在采取 “学会生字生词——朗读背诵——解释题目——讲解诗句——默写”的程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主动、独立的思考,学生学习古诗词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加缺失,不利于新时代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古诗词作为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精髓[6]。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越来越重视古诗词教学,然而,很多教师只关注小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和数量,在进行古诗文的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背诵、默写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于机械化,学生不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内涵,体会不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只是机械、盲目地学习、背诵、默写,失去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成为一名背诵工具,不利于小学生的人文精神成长。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要落后于成人,同时小学生心思纯真,教师可利用小学生的相关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仔细观察学生,寻找学生兴趣点,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语文《元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节日气息烘托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春节时自己做过哪些有趣的游戏与活动;其次,为学生讲解春节的各种风俗,同时将现代春节与古代春节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古代春节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为学生分析古诗,使学生了解古诗大意,通过古诗内容寻求答案,找出诗中佳句,将课程开始时对春节风俗探究内容作为铺垫,与古诗中的诗句相结合,使学生明白古诗中蕴含的道理,感受古诗的精髓,使学生了解春节是我国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对古诗词进行讲解时,应指导学生学习对古诗词的欣赏,使学生拥有发现美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 《惠崇春江晚景》时,课程开始,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再进行分段朗读,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慢慢体会春天的气息,待学生了解了诗中的春天,脑海中有一幅完整的画面后,为学生描绘古诗内容与意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春天美丽、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可让学生画一幅 “我心中的春天”图画,学生可以画出日常生活中的春天,也可展开无尽想象,为春天景色作画,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提升其想象力,发挥学生潜力,加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其人文精神。
自古以来,教师的作用就是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言行举止不断影响着学生的认知与价值观[7]。教师在授课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转变教学理念,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进行积极引导。例如,在讲解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一诗时,教师将学生分组,通过组内朗读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再由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保证学生了解古诗中的字句含义,懂得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在 《题西林壁》中学到了什么。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在合适的机会给予积极的评价,加强学生对诗中意境与情感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古诗中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中,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 《长歌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古人奋发学习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年少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年少时要多读书、多学习,不要等到老了 “徒伤悲”,通过这些情感交流,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语文人文精神的教学效率[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9]。例如,在六年级上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的教学中,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标准朗诵,学生在听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字词的发音,还要感受词中具体内容;然后,教师为学生讲解词的中心思想,播放与该词相关的视频、图画等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美好生活,使学生对生活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美好的价值观;最后,教师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分享拓展知识,通过影视资料、图片为学生展现田园风光,或为学生拓展具有田园风格的诗词,如陶渊明的 《饮酒》,使学生领略田园美景,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强化小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模拟是常用的教学手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教师可根据此特点对课文中的情节进行模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中描写的情境进行现实模拟,帮助学生感受到诗人写诗的心境,理解诗中表达的意境与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情境模拟,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 《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教师先为学生讲解诗词大意,将古诗内容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待学生对诗词内容有一定理解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小组合作,重现诗中所描述的画面,引导学生主动表演王维送元二的场景,注重诗中 “朝雨、客舍”的景物描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学生在学习古诗中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中情感,进而使学生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友情,使学生更加重视亲情、友情,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
中国古诗词历史悠久,语言生动,富有哲理,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小学语文中古诗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用教学素材,以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古诗教学,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增进情感交流、合理运用多媒体、开展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方式,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教师在课堂中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爱好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中开展思索,感悟真谛,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