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淑英 王志明
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内部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早在1993 年我国就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掀开了我国基础性教育全面改革和创新的大幕。作为新时代的初中教师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长远一些,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新目标要求,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学校特色,注重校本课程的发展,进而顺应教育改革的大势。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全面规划与重新定位校本课程,为学校特色建设助力。
在初中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构建中,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文化是灵魂,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及特色文化需要校长、学校干部以及教师队伍在教学课程理论知识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引导下,按照学校的校本课程经验,进而提炼出的对初中教育教学有益的借鉴和认识,帮助初中学校明确基本的育人目标。[1]
教育的实践意义就是创建培养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明确本校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入学时候比收获到了什么的教学目标。另外,初中教师明确学校的校本课程目标,可以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但是,教师要充分思考社会与个人两个方面内容,站在时代发展的层面,考虑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具备什么能力的人才。同时,初中教师还应该站在初中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思考,初中生在这一学习阶段应收获些什么。因此,初中学校应该及时构建校本课程,从而推进教育工作的发展。
初中学校的校本课程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这其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除了要按照社会与个人需求确定校本课程目标以外,还应该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探究所在区域周围的教学环境,从而明确其在教育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和其他学校之间不同的发展方向,提出符合育人需求和实际可行的办学目标。在确定了育人和办学方向之后,便能够充分开展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初中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工作。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有助于学校特色发展,校本课程体系构建需要以特定的学校场景为基础,因此要准确判断学生的素养以及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同时还要充分了解现有课程建设状况,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但在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了与校情的关联性明显不足,甚至有脱离学校的实际情况,导致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实践可行性,难以彰显校本特色。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应秉持生本理念,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但是在校本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有的学校将自身的特色发展作为主要目的,缺乏对学生发展需求的考量与关注,导致校本课程体系中缺乏“以生为本”的理念。这样的校本课程体系只能满足学校特色发展之需,无法满足学生发展之需,与生本理念相悖。除此之外,在校本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一些学校缺乏对校本资源的关注。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应具有浓郁的本土性和创生性,这是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特点。在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一些学校课程体系本土性和创生性的价值体现不足。从整体上来看,学校课程体系中各类课程建设尤其是校本课程建设,散发出的仍是浓郁的“学科味儿”,本土味儿仍显淡薄,难以有效连接学生的生活经验,无法拉近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其个性特色也难以真正形成。另外,一些学校更多地关注现有的学科资源、社会资源等,而教学互动中动态生成的、具有自主创造价值的课程资源却被忽视了,没有很好地纳入或演化为课程,使得课程体系难以彰显个性化的丰富内涵和创新价值。
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中就提到,要强化国际化的理解教育,进一步推动跨越文化交流,以增进初中生对多个国家、多种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所以,教师在初中阶段实施多元化开放的校本课程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以及文化水平的提升。对此,教师要注意的是,在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构校本课程的多样性,以我国的教育、学习文化为突破口,全面挖掘传统特色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教学价值,从而突出德育教学的特色之处。[2]
在德育文化类的校本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和优良品德为突破口,为学生创建形式丰富的校本课程活动,例如,经典诵读、国外文学赏析等活动,指引初中生遵循差异、理解多元化校本课程,充分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十分注重对初中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学校可以在科技艺体类教育方面,为学生开设机器人、科技文章写作、科幻画、四驱车等类的校本课程,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和艺体能力。
教师在开展科技艺体教育活动的时候,首先需要凸显出科学、文体艺术教育的发展特性。学校为初中生开设有趣的校本课程,引导其采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科技艺体的学习内容,着重强调科技和艺体为我们当前的发展所带来的价值,从而打造良好的学校特色发展内容。
初中教师在实行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教学时,还应该开设资源环境教育活动。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进一步保护生态自然环境,让他们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参观博物馆、科技馆以及宣传教育等多种活动课程,树立起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理念。另外,学校还应开展“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节约在我身边”等一系列校本课程活动,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核心目的是确保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倡导初中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资源节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更好地发展校本课程。[3]
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本校特色发展,构建校本学科课程体系,按照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情,进一步创设特色的学科校本课程。目的是培养出具备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实践人才。笔者认为,初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实践学习的问题入手,依据他们的个性发展需求对国家课程中的学科内容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构建高效的学校发展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遵循“主题探索、全面渗透、团队学习”的教育规定,促进初中生教育可持续发展,实现育人的理想目标。
浓厚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初中生知识体系的发展学习技巧的掌握,进而不断强化其学习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校本课程体系的深入发展,学生主动参与多种特色活动,全面提升了学识与能力,并领悟到“学无止境”的真谛。
比如,教师通过确立校本课程体系,开展了节约用水的有关活动,并结合学校特色发展,进一步展开课程教学。这一课程针对实际生活中马桶用水偏多、费水等现状,开展了家庭用水调查、马桶节约用水宣传以及改造旧式马桶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在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新策略新方法的同时,形成了节约用水的思想理念,最终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促进初中生的综合发展,才能使得学校特色文化顺利形成。[4]
初中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所以教师要从扎实开设校本课程入手,将强化自身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学的起点,创造新型的教学思路。此外,初中学校应该积极提倡教师间进行团队合作,使他们在相互学习、团队合作、集思广益中共同学习与进步,在和谐互助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譬如,学校在开展“文物模型创作课程”时,应该让各科教师联动起来,协同带领学生利用周围的废弃物品、旧报纸以及易拉罐等,动手制作经典的文物模型,最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为了全面提升校本课程效率,初中教师应该注重家庭与学校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满足身心发展的需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进而培养其在文体、艺术以及科技方面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为初中生后续的发展、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在开展“健康行动”的校本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家校协同,让学生“管住嘴、迈开腿”,鼓励他们锻炼身体,由家长和教师进行分工监督,为其制订科学的健康计划,从而改善学生的身体状况,使其得到健康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发展是以学校特色发展为前提条件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和广泛的参与,进而在确立校本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发展学校的特色文化。譬如,教师可以实施多维度的校本课程,根据初中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和健康发展的方向,从中明确具体的校本目标,为学生开展排舞、太极、足球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更好地丰富学校特色文化,使得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发展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且优质的学习环境。
在初中学校实施校本课程,有助于推动特色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教师根据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需求,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进而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另外,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的初期,应该避免采用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在学期末给出学生分数的评价方法,不仅会忽视学生的日常表现,还会阻碍他们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构建一套新型的多元化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来实施评价,认真听取上级的建议,对学生实行问卷调查、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将众多方面的内容综合起来进行思考,最终形成良好的校本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
校本课程主要体现了一个学校教学的“新课标”理念和学校建设的个性特色。而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则属于一个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最高追求。对此,学校可以从下面几个领域进一步发展校本课程特色化,以促进本学校特色的深化与发展。
学校应该将国学纳入到校本课程当中,并为学生制定每周一节的诵读课程。同时,学校可以邀请著名的作家以及创作者到校讲学,进一步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开展诵读竞赛、经典诵读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我国经典著作的喜爱,而且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校的校本课程特色化发展。
学校应该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的校本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充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创新思维意识,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且优质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要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规模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教育教学发展的特色化与个性化,是当今学校特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要想得到持久且良好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初中教师要根据学校的特色发展,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从而彰显本校的教育特色,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校本课程体系建构,才能全面地体现初中学校的办学理念,达到本校的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