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校本化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2022-03-18 02:55苗怀仪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育人

苗怀仪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现国家意志,关乎民族未来和每个青年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长春市实验中学以建设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高中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为育人目标。如何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在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策略,力求我校的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能够契合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经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只有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具体落实到我们基层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形成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核心素养校本化落实路径,才能统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课程实施践行核心素养的校本化,真正打通核心素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此,我校系统研究了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和能力构成,提出创新人才应具备三大核心素养:学识底蕴、自主合作和创新思维,作为核心素养校本化的关键。

一、核心素养校本化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实现育人目标,学校应加强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把核心素养校本化作为学校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指导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规划建设具体包括三个维度: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目标的指向是核心素养的内涵,形成完整的、富有特色的课程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这是核心素养落实的逻辑起点;国家课程的实施是核心素养落地的主渠道,国家课程要开足开齐,推行分层走班制度。应突出校本课程的开放性、丰富性和选择性,打造精品校本课程。应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积极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课程评价是保障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顺利实施、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要设计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量表,侧重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二、重点把握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三性”

(一)系统性可保证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

单一的、零散的、局部的课程无法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必须通过整体的、连贯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来完成。因此,发展核心素养必须依托单元课程,应把每个单元看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育人整体。应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统领下,对教学内容和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整体设计,打破教材模块体例的限制,添加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素材,充分发挥和落实单元学习价值,以清晰的路径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融合性可保证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特色

只有实现五育融合,各学科同向、同心、同行,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育人合力。学科融合通常可以借助主题教学形式,选择富有时代感、富有价值的主题,打破学科界限和教材束缚,广泛收集素材,纵向求深度,对知识进行本源性思考,横向求广度,形成知识的结构化。如政治组与历史组可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主题进行政史融合课展示,既有历史背景讲解,又有思政精神引领,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观点分享,拓宽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调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加深对祖国的认同,师生达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这种学科融合课形式既解决了政治课史料不足、历史课思政高度不够的难题,又符合高考评价的综合性、基础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等要求,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三)创新性可保证课程体系建设与时俱进

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课程建设必须与时俱进,要以人为本,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使之始终站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理科学科应开设学科前沿科普课程,将前沿的科技发展和科技动态加入到课程内容里。文科学科应将国家方针政策和最新资讯纳入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应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和创客课程,积极实践项目式学习和PBL 学习,使课程更具有活动性、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构建核心素养校本化为导向的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是育人目标落实与核心素养校本化之间的桥梁。要培养创新人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有与之匹配的课程体系。为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和多样化发展,我校课程体系将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引领性课程,重点开设了三大类课程:学识底蕴类课程、能力培养类课程、创新思维类课程,力求指导学生厚植学识底蕴、发展关键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进而为创新人才培养铺就一条成功道路。

(一)学识底蕴类课程

学识底蕴类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基础课程是面向全体,体现学科教学对学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经验的培养和教育,其指向为学生学识底蕴基础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拓展课程则是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对于学科的更高要求。学校开设了理科学科拓展课程和语言文学类拓展课程,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加深、拔高,将高中知识内容和大学先修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拓展。如理科五大学科竞赛课程就是对于学科内容的有意义拓展,也确实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深入钻研的优秀学子,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获得奖项、获得自主招生和强基计划资格。如文科开设的“华兹课堂”拓展课程由思想政治、历史、语文三科组成,同时还借鉴了地理、音乐等学科内容,有效打通了中学教学的学科壁垒,深受师生们的欢迎。

(二)能力培养类课程

我校编撰了自主学习指导手册,通过学段自修课程和学习共同体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制订自己的日计划、周计划和月计划,按照计划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根据完成情况及时反思,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更改。课前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课上限时训练,互批互改;课后发挥“小先生”作用,互相讲授;每次考前根据“愤悱自修课程”制定详细的计划单,考后积累整理错题……学校还组织实施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进行管理与评价,指导学生在学习共同体内的学习、交流、合作,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让学生学会在一个共同体内彼此包容、互相悦纳、相互合作,增强了自己的合作交往能力,为成为创新人才奠定了能力基础。

(三)思维培养类课程

一是开设思维工具类课程。在高一年级开设思维工具通识课程和思维导图学习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思维工具将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整理环节和章末知识体系梳理环节,教师会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当堂进行展示和评价。二是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以及思维方法课程。教师思维社团设计并开发了《理清思维的线》 校本教材,主要讲授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和三维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思考。三是开设写作与实践课程。如IE 班的学生订阅了《求是》 《新华文摘》 《人民日报》 等,并针对其中的热点事件和问题写出自己的评论,相互交流、评价,通过阅读与写作,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得到锤炼。

四、抓住课堂主阵地,夯实核心素养校本化

实现核心素养的校本化,不能离开课堂教学。如何把承载核心素养的单元课程落实到具体教学之中,一直是我校教学部门思考的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轴,特别强调学科思维方式,但在单课时教学中的体现有时并不明显。因此,学校倡导站位大单元备课,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立足小单元或单课时教学。有了单元备课的基础,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持续关照单元主题,有助于学生最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思维培养,而思维培养的着眼点是问题设计。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问题情境化、问题生活化、问题真实化,注意问题的思维层次、思维难度。要充分发挥问题的激趣功能、引导功能,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表达交流、展示评价来突破核心问题,实现拉伸思维的长度、拓宽思维的广度、挖掘思维的深度的问题设计目的。如化学主题课“揭秘索尔维制碱法和侯氏制碱法——平衡原理的创造性应用”,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就对问题的层次设计进行了认真思考:为什么要制碱? 为什么侯德榜要制碱? 这些问题属于了解、知道层次,是低阶思维问题,学生通过阅读素材和自主学习能够解决;而两种工艺路线相比较,有何异同? 哪种制碱法更有优势? 这类问题则属于分析、评价层次,是高阶思维问题;如果请你设计,还能有哪些改进之处? 则属于创造层次的高阶思维问题。随着问题层次的不断提升,思维难度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五、课程体系建设实施保障

(一)加强资源整合

学校成立课程处,对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设计。深入开发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引领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开发职业实践基地建设,使职业体验成为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全面统筹学校功能教室设施,不断完善数学创新实验室、地理创新实验室、英语听力室、理化生常规实验室、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劳动教育园地,为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场地保证和设备支持。通过校园环境的升级改造,建设森林高中,打造生态校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校积极和社区、博物馆、研学机构联合开展活动课程,拓展学生活动范围,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服务他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

(二)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是发展核心素养、实施课程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学校与大学合作,打造U-G-S 教师培训模式,科学设计培训课程,有效整合教师培训资源,丰富教师培训途径,建立多形式、高效能的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培训内容紧扣学校教育教学重点研究课题和热点教育问题,如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教学改革策略、落实核心素养等。对于各类培训中的优质培训资源,做到校内共享、共同提升。定期开展主题论坛,对学习培训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三)加强课程评价

学校在课程评价方面注重表现性评价,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和学生档案袋作为主要的评价手段,大力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功能。在评价主体上提倡多元化,既有师生互评,也有生生互评、学组评价、学生依据具体评价指标的自评报告。在评价方式上,主要采取成果汇报、问卷调查、纸笔测试、访谈交流等,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录入平台和放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学校还定期举行约谈式家长会,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查阅学生成长档案袋。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可以全面记录学生表现的变化过程,追踪育人目标的实现情况。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凸显育人目标,落实核心素养。我校继续以核心素养的校本化为调整学校课程体系的支点,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以系统性、融合性和创新性为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发力点,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方面狠下功夫,在跨学科整合方面狠下功夫,在思维培养课程与能力培养课程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努力将核心素养落实通过课程体系建设这个载体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