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融课建设研究

2022-03-18 02:36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育人

刘 霞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一、推进“思政融课”建设的前提基础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谈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八个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的原则要求,其中包括“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2]这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升带来了广阔空间。

(一)强化理念认知升级,引导“思政融课”建设

摆脱“静态”“孤立”的课程建设观,树立“教育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既重视“思政融课”的文本取向,也重视“思政融课”的实践取向,更重视“思政融课”的人本取向,从而把课程打造成为学习内容丰富多样、师生关系和谐平等、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的成长成才平台。

(二)强化师德师能建设,赋能“思政融课”建设

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建设摆在首位,把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提升作为教师核心能力。如果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把思政案例讲得感同身受,那么这门课程就一定会成为学生想上爱听的“金课”。

(三)强化典型经验推广,展示“思政融课”成效

及时选树特色鲜明、成果显著的“思政融课”示范团队、示范课程、示范课堂,及时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政融课”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加入到“思政融课”建设之中,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实现“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的同向同行。

二、“思政融课”建设的价值旨归

职业院校“双高”建设,必须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践行“大思政”这个主题。德技并修的高水平职业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在所有教育协同努力下才能顺利完成。“思政融课”建设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课题,既与社会、市场、企业有效融合,解决企业对高职院校育人质量提高的要求,还是对“职教20条”“双高计划”建设要求的回应,更是引领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立德树人的本质,进而为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回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答卷。[3]

“思政融课”建设,就是要发挥各个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有效实现融合、联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讲清说透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世情、国情、社情、民情、舆情,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效性的现实需要。

三、“思政融课”融什么

以“思政融课”建设为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成。

(一)“融”校内外思政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政融课”建设的驱动力,要不断完善校本资源,深入挖掘区域资源,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结合实际,整合校内外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搭建起线上课程为特色的大教育平台、以场馆教育为特色的大实践平台、以新媒体为特色的大宣传平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4]聘请专家、大师、英雄人物、大学生村官、学生志愿者共同走上讲台,多角度讲述中国故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亲和力。

(二)“融”家国情怀与专业思想

通过“思政融课”充分展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和强大国力,表达新时代人民的使命担当和爱国奉献精神,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在此基础上,通过讲述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职业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作用,筑牢学生的职业自信,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完美融合。

(三)“融”学校育人体制机制

“思政融课”建设涉及面较广,辐射点较多,学校要立足顶层设计,着眼压实责任,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教务部门组织协调,团委、学工部门分工负责,二级院系深化落实,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高效联动体制机制,营造强大气场、聚合充沛能量。将“大思政”格局和“三全育人”机制融入到课程的整体设计之中,充分体现出课程顶层设计上的高维度。

(四)“融”课堂表现形式

“思政融课”实现专家、大师言传身教,一线英雄深情讲述,教师、学生直接互动,师生联袂情景演出等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的有机统一。课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有气氛热烈的现场教学,又有师长、学长在工作一线的远端参与,多样的课堂表现形式,形成了教学与艺术的效果融合。

(五)“融”思想引领触发点

“思政融课”大气磅礴的教学场景,能给师生带来深深的震撼之感;一线英雄的无畏奉献,能给师生带来深深地敬佩之感;师长前辈的无私大爱,能给师生带来深深的动情之感。生动的课堂能够将知识、故事、意识、情感、精神融为一体,润物无声地将家国情怀、专业精神、善良爱心传递给学生。

四、“思政融课”怎么融

“思政融课”建设就是要将“大思政”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大思政”观念,在拓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阵地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技术和卓越的教学水平,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5]。

(一)教师是关键主体

建设一支以行业专家为先导,以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党政干部、先进人物、优秀校友、企业家等组成的“大思政”教师队伍。古人讲:正人先正己,德高方为师。作为一名教师,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就必须在课堂和生活中加强自身修养。一要打好理论底子。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最新理论的学习,努力做到学与用相结合,活学活用,培养理论思维和创新意识。二要丰富知识盘子。在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时,要注意经济、历史、法律、哲学等方面的储备,学习各科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努力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为讲清讲透讲好“思政融课”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三要端正自身样子。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对社会上一时流行的谣言、怪异新闻、花边新闻等,要敢于面对,大胆抵制;对身边的凡人善举,要积极宣传,正确引导。总之,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道,增强走中国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将学生着力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是重要载体

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精准定位,研究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程”的主导地位,有序推进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开发,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发展[6]。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明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按照“融合课程”建设路径和目标,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溶不同的盐,做不同的汤,合理嵌入教育元素,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系列“思政融课”,并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做法,深入落实“大思政”教育理念,对学生起到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想学习,锤炼心灵和自我约束,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育人实效,最终达到课堂精彩、学生喝彩、效果出彩的目标。

(三)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主要阵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争取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建成思政育人实践基地,总面积1956 m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智慧教学体验系统,在实践教学中做好思政教育新文章。思政育人实践基地建有省内高校首家红色文化体验中心,分党史资料和VR体验两大板块,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党的发展历程和甘肃红色文化,是思政育人的新课堂,红色展览的新阵地,校馆合作的新渠道,教学科研的新载体。为“思政融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成为学院开展党史教育、课程思政和红色校史教育的有力平台,是学院“大思政”格局中谋篇布局的关键一招。

五、打造“大思政”视域下的融合式育人“金课”

围绕打造融合式育人“金课”建设目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和课堂革命,革除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教室局限的弊端,追求“课堂”从知识场拓展到生活场、生命场;学生通过专题实践活动,从学习组织延伸到生活社区和精神空间。学生的成长空间从教室延伸到社会、国家和国际空间;学习领域从有限领域走向无限领域、虚拟领域,达到从知识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以网络空间拓展现实场域,以实践教学耦合课堂理论传导,最大限度激发青年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参与社会治理、践行责任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融合式线上“金课”

打造“互联网+”“智能+”形态下的融合式线上“金课”,推广优质课程资源。2021年8月,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使用2021年最新修订版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以“思政八问”为逻辑主线,融合“师言师语”“四史学堂”“声声入耳”“事事关心”“学思践悟”“党的精神谱系”等板块,每个专题根据不同内容设置学习菜单,并将大学生思政风采大赛获奖作品融入其中,学生在领略同龄人思政风采时帮助入脑入心,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

(二)融合式虚拟现实“金课”

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平台,使之真正服务于课堂。针对VR技术特点,充分运用镜头语言,改变传统叙事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历史事件的展示过程之中,呈现虚拟化场景,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听觉与视觉的震撼,通过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让历史事件拥有了直击心灵的震撼效果,促进学生由灌输性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促进学生由单一性学习到合作学习的转变。

(三)融合式实践“金课”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脱离了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必将走向僵化和教条,高职学生要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必然需要建设融合式实践“金课”。通过实践课堂向学生展示当前形势下的世情、国情、党情,赋予深邃、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鲜活生动的实践内涵,鼓励青年学生走进基层、深入社会,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温度。实践“金课”聚焦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挖掘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惑、所学所用,对焦符合他们个性发展的社会平台与资源,建立多样式的社会实践内容。

六、结语

“思政融课”建设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环节,推动学校重组育人资源、下沉育人力量、优化育人体系,不断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要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工作取向,努力提升工作“境界”,就可以真正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育人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