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2022-03-18 02:27路文娟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愿景共同体教研

路文娟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 甘肃 兰州 730207)

一、引言

19世纪80年代末,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共同体”概念。随后,这一概念逐渐被引入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社会生活多个领域。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众多共同体形态中的一种,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教师顺应时代发展及教育变革的新型产物。[1]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与传统的教师发展方式相比,更加强调教师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强调共同体成员之间较长时间的持续合作。它重新建构了教师对教学和学习的认知,进而有效的指导教学实践[2]。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范式,它的显著特点是教师自愿参与、互相信任,通过教师团体的共同学习、交流合作,共享经验和成果,实现教师团队以及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各个成员要秉持共同的信念和价值取向,在沟通交流和合作共享中形成共同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可以以名师工作室、教研团队、课程团队、竞赛团队等多种形式呈现。

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确立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愿景

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是教师团队奋斗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共同体成员要突破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的影响,追求共同的价值观。[3]共同愿景是组织内全体成员共有的目标、对未来发展的预期、达成未来意向的具体想法。共同愿景受学校的办学理念影响,由学校的办学宗旨、使命、职能和精神面貌共同作用影响。一致的、富有激发力、创新型的愿景是凝聚团队的力量,也是团队的精神支撑。共同体成员在团队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团队理念,明确角色定位,更新知识架构,描绘发展愿景[4]。

(二)建立良性的同伴合作关系

在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需要建立互相信赖、善于交流、乐于分享、频繁互动的合作关系。首先,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成员之间充分交流、协商一致,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及各个阶段的分目标[5];其次,在清晰目标的指引下,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最后,教师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分享,深度地沟通融合,对资料、方法、措施等进行有效整合。这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利于发挥集体智慧,使教师自身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呈渐进式上升趋势。

(三)共享教学实践经验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聚焦实践和经验的共享交流[6]。每位共同体成员都有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经验。一方面,囿于本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虽然发现了问题,却找不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习惯于沿袭以前的做法,受自身思维、认识、眼界等局限,不易发觉自身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共同体成员之间实践经验的共享,让教师有机会在彼此的分享过程中,发现自身与他人的教学实践差别,分析原因,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间地探索和磨合,有触动、有改变、有积累,就会产生良性循环。这种实践性的共享,能够成为一种压力和动力,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的不断进步。

三、“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团队的实践探索

G学院“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团队,就是基于上述理论而构建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G学院是我国西部省份的一所财经类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是该院的一门基础课程,面向全院学生开设。承担该门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有6人。其中,4人参加过省级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团队中2个中青年结合的“师带徒”组合。参与该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均处于教育教学第一线。他们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有着共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良好愿景。课堂上,他们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课后,他们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交流反馈教学心得,共同促进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研团队的专业成长。这个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四项。

(一)常规性教研活动

在每周2次的例行教研活动中,该团队采取集体备课,集中研讨的形式,共促互学,尝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是教师在各自授课中,通过“一平三端”学习通平台,发布专题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认知与实践、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特点,精准把握学情,结合学生日常表现、专业差异、生源类别,从宏观上掌握学生课程学习的共性特征和个别差异。二是在精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教研团队对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对标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深入研讨,确定了以“淡化理论知识讲授,强调常见文体应用,突出应用写作能力”的教学思路。以解决学生从在校、求职到进入职场的实际情境应用的问题,通过素质教育和知识技能两条平行线开展教学活动[7]。

(二)参加技能比赛

基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该专业学习共同体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教学技能比赛。2021年,选拔出4名教师组成竞赛团队,经过教研室、系部、学院等层层选拔,在说课和讲课环节逐渐积累备赛经验。竞赛团队依据授课对象所学专业岗位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构,设置模块化课程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掌握写作技巧,突出职场中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视频录制环节,团队成员互相评课,细化教学实施方案、汇编教学案例,最终在全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也成为该教研团队,乃至全院教师的教改共识。

(三)师徒结对“传帮带”

教研团队中,有2组中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组合。经常性的“传帮带”活动,既较快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其尽快熟悉教学常规,又有利于经验丰富的教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到凝练和总结。在师徒结对活动中,作为师傅的中年教师每月做1次示范课,作为徒弟的青年教师除了听师傅的观摩课外,还要自己上2次汇报课。通过课堂听课、评课、交流反馈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梳理知识要点,学会针对学情设计教学环节。经过一个学年的师徒结对活动,2名青年教师在G学院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均取得不俗的成绩。

(四)教学小助手和游戏活动

经过该教研团队的不断摸索,还开展了教学小助手活动。授课教师每学期从所任班级中选拔一名学生充当教学小助手。其主要职能是:课前检查其他学生的预习情况,课中协助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归纳总结知识要点,为小组活动计时计分、统计评价量表等。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还锻炼了他们提前预习、收集资料、分析总结、组织课堂、当众表达等多种能力。恰当地创设游戏活动,有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在该门课程的《工作计划》模块中,创设了“消息传递”的游戏活动;在《劳动合同》模块学习中,开展了“视觉盲区”的游戏活动。

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一)遵循“以人文本”和“链接职场”的课程理念,学生的职业素养逐渐养成

教研团队从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将专业与职业相结合,以任务和项目为载体,从能力训练入手,进行模块教学。坚持职场实践和应用文学习情境相结合,将岗位任职需求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师提供真实或虚拟真实情境的项目,使学生身处实践任务情境中,通过反复练习、不同角度修改,在强化写作技能的同时,培育了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守法的工作态度,严谨负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崇尚劳动、参与劳动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

(二)强化实践应用,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研团队结合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了游戏活动,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更为活跃。采用职场情境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将教、学、做有机融合,反复进行写作实践练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的总体要求,具备从事应用文书写作的基本技能。学期末通过对课后测试的正确率、实训任务的完成率、学期综合考核成绩的统计分析,均较学期之初有了明显提升。

(三)深化“三教改革”,教师的职业能力显著提升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组建教研团队,主动对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教育部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的要求,教育改革对教师学习与成长的要求,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分享交流,打磨课程,积累了多样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同时,在教学研讨中发现科研课题,将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撰写科研论文,申报科研课题,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得以提升,赋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成员基于共同的发展愿景,经过交流、互信,达成一致的理念,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磨合改进,合作反思,实现了成员内部的共同发展成长。这种在教学实践中的磨合共享,已然成为一种助推剂,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不断发展和优化,对构建新时代职业院校学校层面管理创新,教师层面理念变革和知识更新,学生层面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愿景共同体教研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