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冯道传

2022-03-18 02:50欧阳修
领导月读 2022年3期
关键词:冯道高祖契丹

[宋]欧阳修

道相明宗十余年,明宗崩,相愍帝。潞王反于凤翔,愍帝出奔卫州,道率百官迎潞王入,是为废帝,遂相之。废帝即位,愍帝犹在卫州,后三日,愍帝始遇弑崩。已而废帝出道为同州节度使,逾年,拜司空。晋灭唐,道又事晋,晋高祖拜道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高祖崩,道相出帝,加太尉,封燕国公,罢为匡国军节度使,徙镇威胜。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师。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对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为太傅。德光北归,从至常山。汉高祖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道又事周,周太祖拜道太师,兼中书令。

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旧德自处。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原文据中华书局1978年版《新五代史》)

【译文】

冯道做唐明宗的宰相十多年,唐明宗去世,又做唐愍帝的宰相。潞王在凤翔反叛,唐愍帝出逃到卫州,冯道率百官迎接潞王进京,这就是唐废帝,于是又做他的宰相。唐废帝登位时,唐愍帝还在卫州,三天后,唐愍帝才遇害身死。不久唐废帝让冯道出任同州节度使,一年多后,拜为司空。晋消灭唐,冯道又在晋做官,晋高祖拜冯道为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为鲁国公。晋高祖去世,冯道做晋出帝的宰相,加授官为太尉,封为燕国公,罢焉匡国军节度使,调任镇守威胜。契丹消灭晋,冯道又投靠契丹,在京师朝拜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责备冯道事奉后晋没有成绩,冯道无言以对。耶律德光又问道:“为什么前来朝拜?”他回答说:“无城无兵,怎敢不来。”耶律德光讥诮他说:“你是怎样一个老头子?”他回答说:“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头子。”耶律德光很高兴,任命冯道为太傅。耶律德光北归,冯道跟随他到常山。汉高祖登位,他才回到汉,以太师的官职参加朝会。周消灭汉,冯道又在周做官,周太祖拜冯道为太师,兼中书令。

冯道年轻时就能匡正自己的行为而获得世人的称赞,等到担任大臣后,尤其致力于稳重处世待物,事奉四姓十个君主,越来越以旧德自居。但当时的士人无论贤愚都景仰冯道为元老,而喜欢称誉他。

耶律德光曾问冯道说:“怎样才能拯救天下的百姓?”冯道用玩笑话回答说:“这样的时代佛出来了也不能救,只有皇帝能救。”人们都认为契丹没有杀尽中原人,是因为冯道这一句话说得好。

【简析】

冯道为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宰相,历经四朝十代君王,世称“十朝元老”,后世有些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主编《旧五代史》的薛居正在认为冯道“不得为忠”的同时,还是充分肯定了他廉俭、持重、有雅量、有古人之风;北宋苏辙更是设身处地地为冯道着想,说原本侍奉公子纠的管仲,后来被公子纠的政敌齐桓公重用,崔杼杀了齐庄公,时任丞相的晏婴不仅没有为庄公报仇,还照常侍奉崔杼所立的齐景公,以管仲、晏婴两位著名政治家为例,并引用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认为君子入仕从政乃是为天下经世救民,不必执着于是否忠于某个国君。这个道理司马光、欧阳修当然都懂,所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批评冯道为“奸臣之尤”的同时,也肯定了他“为人清俭宽宏”“以孝谨知名”。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冯道传》之前特别撰写了一大段文字,强调“礼义廉耻”,明确批评冯道“无廉耻”,指出士大夫不可“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但合观《冯道传》始末,也同样对冯道为人多有肯定之词,认为他刻苦、俭约、慈爱、持重、好美名、心系百姓,因此,欧阳修精心撰写《冯道传》,根本目的在于借冯道这个“十朝元老”来唤醒知识分子应有的忠君节操而已,并非是要以过甚之词将冯道全盘否定。我们现代人应用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冯道其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始终将济世救民放在第一位,只要他始终站在人民这一边,那么他仍然是一位始终替老百姓着想的值得称颂的良臣。

猜你喜欢
冯道高祖契丹
牵手“袖珍之恋”, 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牵手“袖珍之恋”,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殷卜辞中“高祖河”的点读问题
哄堂大笑①
五代宰相冯道心平气和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凤翥契丹
老油条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