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利,李云飞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黄炎培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他毕生倡导职业教育并为其发展作出无与伦比的贡献,为职业教育的内涵、宗旨、办学方式以及发展路径建构了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体系,其职业教育思想在当今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中仍具有显著的历史穿透性与现实启迪性。黄炎培的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培养健全公民、促进民众广泛就业以维护社会安定,以及需要通过自身的改良满足整个社会需要等人本主义的职业教育理念,虽时移世易,但于今日对职业教育之发展乃至社会进步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黄炎培先生是一位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将西方职教理念和中国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探索,提出了为个人、为社群、为国家乃至为世界的职业教育目的,构建了贯穿各学段、联系各行业的职业教育体系,采用了“做学合一”、以人为本、科学至上、重视德育等职业教育方法[1]。他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最大程度总结了适应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式微、职业教育治学体系不畅通、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产教融合需求迫切的今天,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对树立开放的职业教育观念、构建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更平等的眼光看待职业教育、做实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方法极具指导意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目的论、体系论和方法论有力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行业地位,为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生态体系起到了极大的激励和引领作用。
黄炎培提出的科学化、社会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是在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2]。其中社会化是指职业教育的开办应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仅仅依靠职业院校单方面的能力远远不够,各相关部门应予以鼎力支持;科学化是指职业教育的开办应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可以不紧不慢、也不能急于求成;平民化主要体现在清醒的个人认知、社会认知、国家认知和教育认知,深刻地回答了职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评等涉及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对其三者分而谈之:第一,黄炎培反复强调“离社会无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之教育,则必查所处为何种之社会。”[3]在办学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当前社会局势,联系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发展普遍特点等指标进行评析,制定对应措施来最大限度促进教学。职业学校也应对当前社会进行分析与评判,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不能忽略社会的实际状况。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走向成熟,建立新的各项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化”的办学方针。第二,就科学化而言,科学化即为方法科学化。各职业院校应善于借鉴其他院校发展的经验,采取对应措施以规避可能触碰到的风险与误区。例如定期和其他院校开展办学经验交流与分析,鼓励双方教师交流并分享心得,也可以对外邀请职业教育优秀办学者介绍经验,以起到“科学化”办学的目的。第三,职业教育带有浓厚的平民化色彩。平民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面向大众的教育理念,提出恤民性的职业教育主张、解民忧的职业教育理念、重民生的职业教育模式,主张打造技能强国、重视手脑并用、发展农村职教,倡导以职业教育改善平民生活,各大职业院校也应对社会各界招收人才的平民化办学方针[4]。
黄炎培重视职业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教育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结合”。一是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所学知识也要通过实践展现出来,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高度匹配。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要充分发挥职教的真正教学效果,争取做到智能并重。三是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职业道德是每个行业从业者都应遵循的原则,学生只有具有一定职业道德,才能在长期竞争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专业技能训练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方能得到领导者的赏识与其他人的尊重,能真正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四是全才培养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在育人与从业的工作层面上核心是提倡人的全面发展,但也要在教学过程中达成“个人谋生之预备”“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谋个性之发展”四个目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个人的特性符合职业的需求[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追求教育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也使得高职教育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这些进步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行各业不仅仅需要更多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只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相互协调,整个社会才能有效运行下去。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人才的发展需求的背景下,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行政部门陆续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重量级的职业教育利好政策,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更是为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实现提质培优奠定了制度保障。但是,这些机遇也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聚焦培育院校核心竞争力、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基于工匠精神的质量文化等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甚至一些学校在职业教育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牺牲了自身的办学定位,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缺少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导致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不够鲜明、社会吸引力较弱、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能力不足的巨大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通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以解决。近年来,整个社会对人才需求逐年增加,高职院校都在提高办学层次的同时不断扩大招生数量和规模。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符合正常教育办学发展规律,但有些学校不符合要求,最后造成毕业生无法正常接受社会的选拔。虽然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在进行过程中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管理和约束作用,但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等工作中依然存在些漏洞,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一些高职学校对于政策执行不严格,甚至基础设施落后,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的实践和学习发展缺乏有力的保障。梅贻琦有云,“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目前全国大范围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学校硬件条件不达标,实训基地有限,也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黄炎培指出,社会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地位,它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教育体系,这与当今国家在《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不谋而合[6]。近些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数量占高等教育机构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地位显著提升,社会对高职院校办学也有了全新认知,但高职教育与国家倡导的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差距依然很大。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这些政策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办学扶持力度明显不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态势不佳,中高职贯通衔接不畅;其次是招生情况,高职学校生源质量不高或呈下降态势,虽有单独招生、技能加试升学、普通高考的招生形式,但录取的基本上是成绩中等及以下水平的学生,生源质量与本科院校拉开了一定的差距;最后是在管理体制上政策扶持倾斜明显,高职院校由高教部门管理,但其重点关注的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育,对其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忽视了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使其与本科院校差距越拉越大。
第二,政府对高职院校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支持力度低于普通高校,但高职院校办学需要投入的资金却普遍高于普通高校,这些矛盾的存在始终影响着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的差距。针对以上情况,国家应该明确高职院校定位,增加资金投入,将资金正确合理投入到建设高职院校进程中。相关政策方面,首先,要建立健全高职教育办学机制,重新定位高职教育。其次,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在做好中、高职体系贯通基础上探索职教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再次,优化招生制度。招生政策应该一视同仁,高教和普通教育招生范围要一致,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进入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最后,变革院校内部治理体系。高职院校应该职责分明、权责清晰,这将有利于高职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从而提高其学生的能力培养效率。在资金方面,鉴于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明显多于普通教育,办学经费和专项资金支持应合理向职业院校倾斜,解决高职院校为追求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健康发展而带来的办学压力和难题。
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高职教育合作办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认为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是独自发展,要与有关教育界或者职业界保持紧密有效联系交流,通过实用主义和社会化的办学方法,改变传统思想对职业教育的束缚,扩大职业教育话语权和吸引力[7]。由于职业教育开放性的特点,校企合作就成为了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政策也明确指出,可以依靠企业来发展推动完善高职教育的良性运行。全国各地高职院校通过产学研交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点给予学生实习和训练的基地教育,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校企联盟,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产业学院等多元机构、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提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同时,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不少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仍然停留于表面工作,刻意强调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数量,实质性的深度融合却少之又少。校企深度合作局面难以打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双方获利不对等或者说利益分配不平衡。实际情况中,每当学生去企业实训,学生安全保障、设备维护、生产任务等都给企业造成了一定压力,甚至会影响企业实际生产。因此,企业对校企合作并不是很乐意,认为这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成本,并使实际获利减少,自然校企合作发展缓慢。想要解决这个职业教育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强化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互惠共赢发展目标。一是要与企业进行深度沟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让企业从中获取属于自身的专项利益。当然这些利益不仅仅涵盖物质方面,还应包括人力资本、企业社会信誉、口碑声望等层面利益。校企合作应该双方尽量考虑周全,做到公平科学合理,使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回馈,以此来激发企业进行合作办学的能动性。二是企业可以在高职院校设立奖学金机制,学校帮助企业进行宣传并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外训实习支持,学校应给予相应的实训费用。这样的合作模式才是互惠共赢的,双方才能达成更好的合作模式。三是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对校企合作办学质量好的企业减轻赋税或予以奖励。所以,校企合作的成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企业提供更多的实训基地和设施,帮助学校进行人才再教育服务,学校为企业建设输送人才,另外加强企业相关文化和产品的宣传,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这样有广度、有深度的合作才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为社会稳定高效地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黄炎培主张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要时刻重视实训教学的全方面建设,尤其是他提出的手脑并用思想,值得高职院校教育者学习借鉴[8]。高职院校也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理论教学明显多于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无法达到预定效果。校外实训的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承担校外实训的企业会综合考虑自身的生产任务情况,在时间、训练安排上难以真正满足校训教学要求,自然导致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另外,文科类专业实训效果不显著。一般工科专业的实操性较强,接受实训的企业一般是大中型企业,对实训管理比较严格,但是文科专业的校外实训主要是中小企业,相对来说实习随意性较强,再者受到多种因素限制,大部分都是时间较短的实训,很多学生为了完成规定时间内的实训课程,交一份实践总结即可过关,实践效果自然不理想。若是顶岗实习达到半年时间以上,学生就会自然而然静下心来认真完成实训岗位上的工作职责,让自己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实训效果自然相对较好。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第一,分析不同专业特点,开展多样化实训方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实训机会较少的现实问题,应用多种实训办法在不同领域进行衔接支撑,特别是对于文科专业来说,增加实训机会,增强实训效果。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文科类实训机会少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来争取更多校外实训机会。第二,科学整合实训资源,促使各专业实训有效开展。一方面,学校要对各专业的实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尽量保证各专业学生实训基地全面、时间分配合理,尽量避免资源浪费和无效,有利于各专业实训和谐进行;另一方面,若校内资源无法全面满足实训要求,还要利用校外合作资源互通有无,在校外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搜集整合配置。第三,建立完善的实训制度体系,包括对实训时间、实训基地、实训方法、实训师资以及实训教程等进行制度把控,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保障实训效果,不断修正和完善制度,在改革进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提出的一项重大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而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具有重要启示和时代价值[9]。高职院校在育人的各环节中充分融入劳动内容,在沉浸式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推进了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高职院校应将“尊重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劳动理念充分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将劳动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作为推进社会观念变革的重要载体。另外,黄炎培先生其就业指导思想的内涵是指导学生走向与天性相近的路,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为己谋生、为群服务”,就业指导的原则是匹配、自主与发展,就业指导的方法是参照职业心理和社会状况两个标准[10]。高校应尊重学生个人发展,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劳工神圣、职业平等、服务社会的观念也是黄炎培职业教育学生观最本质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自身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读书得法、手脑并用、自治管理、规律生活,同时也为学校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终达到知能并用、人格完整的质量规格提供了经典范式。
综上,当代高职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我国人才储备改革势在必行。当今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社会地位尴尬、教育目的异化、教育方针模糊、道德教育缺失等问题。新时代我们重新审视黄炎培先生博大精深的职业教育思想,对规划我国职业教育的远景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处于转型期的高职院校可以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得到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注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启示,继承和弘扬黄炎培人本化职业教育思想精华,确保人人得事、事事得人,实现人事耦合,坚持全程化;力求能得其职、职促其能,实现终身学习;坚持社会化,促进岗得其人、人适其岗,实现人岗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