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会计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22-03-18 01:33:23胡晨湖南女子学院商学院
环球市场 2022年4期
关键词:会计学双一流应用型

胡晨 湖南女子学院商学院

创新作为一个国家发展兴旺的不竭动力,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保障。“双一流”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意在提升我国整体的教育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当前会计学课程作为高校重点科目,也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应用能力成为当前教学的重点。下文将对“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会计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一、“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内涵分析

“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在于专业学科建设,其核心内容是意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中国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教育规划明确指出当前人才改革应分为“专门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两类。其中“专业人才”是指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又可从事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教育改革明确要求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人才的“创新精神”。对此,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高校会计学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既符合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高校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进,着眼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起到推进作用。

二、“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会计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一)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具备高学历、高职称的同时,更要发展成为既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又具备实践教学素质;既有教师资格,也具有职业认证资格的双师型人才。目前,大多数高校师资结构中的学历、职称标准都非常高,但真正从事实践教学的专职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数量很少,行业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由于自身业务繁忙等多种原因,受聘后也很少能完成计划授课与讲座学时,以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应用型高校会计学专业理论课程开设过多,在实践方面的针对性练习较少。多数理论课程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复,且课程体系设计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规范性,开设的专业课程缺乏有机联系,致使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相互分离,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灵活性。部分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照搬高职高专院校相同层次专业模式,以应用操作为主体,难以对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强劲有力的支撑,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此外,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应用的现象相当明显,专业授课教师大多数缺乏在企业实践工作的相关经历,且课堂仍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开展师生互动、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加之科研教研工作相对滞后,使得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水平偏低。

(三)应用型创新培养模式单一

从高校会计学专业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来看,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应用型高校会计学的培养目标大致概括为三类:应用型人才、高级应用型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三者培养目标的相同点是将会计核算与财务分析作为核心能力,不同点体现在针对高级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审计、咨询评估等能力要求,对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备计算机语言如Python、英语等综合素养。然而从高校设置的以人才培养为重要载体的主干课程看并无明显的差别之分,其培养目标实际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二是教学方式革新进程较为缓慢。当前高校中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过于单一,教学过程中虽存在“创新应用”理念,但此理念仍旧流于表面,未对学生以及教师产生深远影响。此外,填鸭式教学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课堂实践活动中师生交互能力也较低,大多数学生无法从教学中实现思想的碰撞,导致学生缺乏基本实践能力,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四)实践环节匮乏,效果不明显

会计学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实践性,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上难以满足实训实习的要求。从校内实训基地看,由于实践用地及配套设备缺乏、更新速度慢等原因,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合理,实践的时间大幅度压缩及实践效果大打折扣,无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从校外实习基地看,大多数的实践基地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此外,实践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相关理论知识的验证上,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且存在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也与职业岗位要求不相符的情况。

三、“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流的人才离不开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各大高校中教师队伍的主体构成多为研究生、外聘教师,相对来说整体力量较为薄弱,从而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无法满足“双一流”背景下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高校会计学专业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理财、金融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对此,要求教师也应具备工商管理学科高级的专业知识水平。因此,各高校在组建教师团队时应强化高层次人才支撑引领作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教师以及创新团队为重点。“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中教师要具备“创新实用”的基本素养,创新实用不仅来自于科研,也来源于实践。对此,教师应及时转变理念,积极进取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完善自身教学能力,时刻关注前沿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保证自身具有完善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更要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应用能力。教师也可亲自参加社会事务所中的各项工作,以此来熟悉会计学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等工作,获取“应用”技术的精髓。教师通过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身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将“创新”与“应用”精神根植于教学理念当中,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如此,高校之间也要为教师提供后勤保障,增进各高校间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教师技能大赛,聘请专业会计学讲师前来学校开展讲座。为教师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不断夯实教师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要培养其内在的应用动机,当前在各大高校中,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取得学分顺利毕业,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毫无规划,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应付自己应付考试,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高,为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适应社会环境,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念以及学习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及情境中开展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求知精神以及创新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在进行会计学课程中习惯于照本宣科,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导致学生失去课程学习的欲望,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进程。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利用会计学的实效性,与当下社会潮流热点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如此,教师也可结合教学内容在班级内开展技能大赛,通过大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夯实学生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当下,各大高校普遍推进创新创业活动,利用不同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虽然活动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是利用这样的方法带动缺乏创新意识应用能力的学生,也不乏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最后,高校内部更应严格规范教风、学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以创新思维开展实践,从而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深度学习引导创新

现代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但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下大部分教师以及学生都缺乏正确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理念,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对此,各高校应及时转变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育局限,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在富有创新精神、应用实践教学模式中开展课程学习。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掌握知识的真正含义,从而失去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双一流”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分析式、引导启发式、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设计等进行重新规划,不再对学生进行强制性记忆要求,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探究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深度学习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提问”为载体,针对所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问题链”将学习内容与问题紧密相连,如某公司现有一百万普通股,而股本总额为一千万,公司债券为六百万,如果公司为扩大规模进行筹资,以下几种备选方案最可行?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为学生设计不同案例,学生通过对比来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

(四)推进高校产教融合

想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创新人才,高校应针对社会需求为学生设置更多的教学实践课程,以此来帮助学生夯实所学知识,并有效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对此,各高校应为学生创建稳定的实践基地,构建良好的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间也可与小微企业深入合作,为学生提供社会性实践平台,推进校企合作,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环境。目前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实习内容的理解较为狭隘,实习过程中对会计学、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等具体知识的表述差强人意。这样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并未达到实践活动的真正目的,也影响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对此各高校在实践企业的选择上应严格把关,同时加强实践课程的管理与成果考核。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应付实践、不重视实践的问题。对此,成果考核也不能过于片面,应从实际出发采用书面、答辩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真实掌握学生的实际实践效果。学生通过良好的实践活动书写书面报告,报告中针对企业行政设置概况、制度建设情况、制度执行情况、存在问题、建议意见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帮助企业解决会计学问题。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在提高自身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思维创新意识。对此,在教学中的人才培养要体现“创新应用”的特色,将学科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关联,推进产教融合,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五)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也悄然走入课堂。信息化具有的便捷性、全面性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生动的画面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双一流”背景下,教师更应把握好时代发展的需求,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其中,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来感受会计学中各数据间的魅力。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利用网络建立信息库、试题库、案例库,为学生丰富教学资源。同时,教师也可针对教学内容录制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在课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信息化的初衷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教学知识体系革新的重要手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分析较难理解的金融数据,采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于电子屏幕上,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的认知。不仅如此,教师也可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创设属于自己的“企业”,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划分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发展好自己的网络企业,例如公司中的重要决策、金融工程、证券投资以及期货期权管理。同时,教师应将这项学习任务列入期末考核的范围内,在学期结束后,各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对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财政管理举措进行总结,教师通过筛选来选出最优“企业”以资鼓励。为使学生及时内化所学知识,教师可利用网络开展知识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电子试卷,通过考试的形式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学习方面的不足。但教师在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时应注意不能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在课堂中要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一流”背景下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必然要求。对此,高校、教师、学生三方都应及时突破传统观念,将“应用”与“创新”根植于思想当中,以此来实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让高校会计学的人才培养更加创新化、实用化、现代化。

猜你喜欢
会计学双一流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国家一流专业会计学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财经(2016年22期)2016-08-30 10:51:34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南方周末(2016-07-07)2016-07-07 07:59:31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 14:24:08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商业会计(2015年15期)2015-09-21 08:26:58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