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剑 湖南宇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指南针,对企业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可以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促使企业经营活动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与企业发展形成合力,创造更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转变,均在战略导向下,开展了全面预算管理,希望借此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风险应对与防范能力。但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推行。本文将就此展开深入剖析。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通过“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项财务与财务资源进行调配、控制以及考核的综合管理行为,在此基础上精准划分基础部门的职能权限。换而言之,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企业内部人力、物力、财务进行宏观调控,以企业目标利润为开展宗旨,以销售预测为基础,对采购、生产、现金支出等各环节进行预测,并做好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预测出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1.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调控
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带领下,企业的各项资源得到合理调控,并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进而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同时,自身业务模式得到有效拓展,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对管理体系、内容作出调整,以便管理体系的构建,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促进企业运维监控的完善
全面预算管理贯穿在企业各细小环节,可以从平衡计分卡中财务、客户、学习与成长、内部运营四个维度出发,详细了解企业的真实利润情况,由此展开深入分析与监管,确保企业经营活动与预算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减少差异性,在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同时,保证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规范性。
3.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说起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不得不提到它的监管作用,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对业务信息进行分析,并对内部业务流程进行全程监控,找出各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进,降低经营风险的出现概率,争取在市场环境中获取更多有利资源[1]。同时,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带领下,企业的绩效评定工作会得到完善,在保证绩效考核公平、科学性的同时,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以更良好的态度投入到岗位工作中,将企业各项经营决策准确落实到位,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顺利实现预期经营目标。
战略导向视角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优化内部环境,约束人员工作行为,规范业务流程,做好各类风险的预防与应对。换而言之,就是从企业发展战略和风险评估等安全角度出发,利用多种管理方法,将全面预算管理渗透至企业各个部门工作中,将其视为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提升竞争优势的综合管理手段,根据内、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促进战略目标实现。站在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发展战略是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南针,预算管理是实现战略发展目标而开展的综合性控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战略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是一致的,预算管理是具体实行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而战略管理则是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关键工具,将战略目标纳入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可以提高企业控制执行的严密性与系统性。由此可见,两者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的关系,对实现企业控制目标、实现长远利益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目前,许多企业在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两者处理方面略有不足,会由财务部门负责完成战略预算的规划,尚未建立专门的战略规划部门对其进行管理与分解,无法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发展前景作出前瞻性判断,不能很好地预测和判断外部形势对自己公司带来的影响,自身发展战略得不到及时、灵活调整,使得预算管理工作与战略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2]。在内部运营能力与外部市场分析方面,不能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经营状况做出反应,加之各部门未能参与到其中,根据战略目标配合预算编制和落实,降低了预算管理工作参与度。此外,部分企业过度追求短期经营目标,在长期战略规格方面关注度不高,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长远发展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完成长期战略制定,但并未落到实处,形成明确的行动纲领,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管理开展受到阻碍,同样也不利于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
制度是治理之基,是工作的保障,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规范工作流程,使员工个人行为得到很好约束,推动工作整体走向严谨、规范化,但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在预算执行管理体系方面有待完善,未能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规范管理,使得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不严谨现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监管力度不强、执行不到位等现象。同时,企业会将全面预算管理自动划分至财务部门,由该部门独立完成预算编制、执行与管理,未能成立专业、独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由财务负责根据不同工作内容、性质进行划分,下达至其他部门进行具体执行,其他员工并未参与到制定工作中。
如果说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那么预算考核则是反映预算成果的最佳形式。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考评机制,可以真实反映出工作执行状况,根据员工表现,给予适当奖惩。但就事实来看,许多企业预算考核评价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考核内容不全面、激励手段不到位、责任划分模糊等现象,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不能得到全面调动,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3]。在考评指标编制方面,重心更加倾向于成本、费用支出等内容,将盈利情况与现金收支作为首要内容,在长期发展、运营能力方面重视度不高,导致各部门工作方向失去重心,将指标收入完成情况、节省成本费用为核心,过度关注短期利益,未能对具体执行情况做出精准判断,各类问题得不到及时改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未来发展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企业预算目标应全面体现需要结合自身经济能力、经营状况,确定企业发展前景与使命,结合内、外部变动情况,初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同时,广泛搜集各项业务信息,将其整理成财务报表形式,作为经营决策的参考数据,详细了解各项经营活动的进度情况、盈利情况,并结合实际运营状况,制定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的预算目标与计划。
首先,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成员由领导层、各部门负责人员组成,负责预算目标的确认、分析与计算,并根据自身职务,落实业务归口职责,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博弈,确保战略目标能够切合实际。
其次,创新预算编制方法,立足于实际情况,妥善选择“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增量预算”等编制方法,对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所需资源进行预算编制,确定预算目标、计划方案,交由领导层人员办理审批,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将预算目标细化到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岗位以及个人中,同时建立完善的责任目标机制,以此来确保预算目标的科学性。
最后,各基础部门负责预算执行,以预算指标要求为标准,做好客户信息、客户需求以及内部流程的调查与统计,充分考虑项目、业务信息、单位等影响因素的不同,设定针对性的实践方案,做好执行流程管控、预算执行成果总结与整理,交由上级部门进行审批,以便更好地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情况。
1.健全战略导向全面预算执行的相关制度
预算执行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保证工作准确落实、真实反映预算结果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需要从执行制度建设角度入手,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以便获取更客观的预算管理效果。
首先,完善预算执行制度,严格规范具体工作流程,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制,确保各个预算环节得到合理管控,紧紧围绕战略目标有序进行。
其次,预算管理委员会协同内部审计部门,负责预算执行的追踪管理,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作用,对各个细小环节进行严格管控,找出预算执行中的管理漏洞与不足,及时上报至领导部门,以便更好做出改进修正[4]。
最后,坚持“业财融合”管理观念,建立长效沟通机制,要求各部门参与到其中,配合财务人员完成信息搜集、目标与方案制定、执行管理以及结果分析,定期进行业务探讨,提高各部门之间的互动频率,提高预算信息的准确度与传递率,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推动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到位。不仅如此,还应做好预算执行的流程记录,清晰标注问题产生因素、改进方案,并做好预算总结,上交至有关部门进行审批与管理,最终整理成系统性的预算执行报告,为后续的监管、下年度预算编制提供数据参考。
2.对预算进行有效分解具体落实到部门
为了进一步推动预算管理的准确落实,提高具体执行效果,在执行前期,企业需要细化预算目标,并将其准确划分到各个责任部门中,在此基础上建立配套的约束激励机制,确保各部门能够积极参与到预算执行、管控中,获取更理想的预算管理效应。
3.严控产品成本与现金收支的预算执行
在产品成本预算执行环节,应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监管,实现预算全程管理,做到事前分析,分析产品的利益、价值;事中控制,对各项产品生产活动进行监管,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关、预算支出标准等;事后总结,做好产品效益、问题分析,汲取管理经验,夯实预算管理基础。现金预算收支方面,主要分为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预算执行两点,针对所涉及资金预算支出的项目,需要酌情慎重考虑,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运行状况,合理调配并使用资金,保证资金链运行正常。
4.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强化控制
在预算执行控制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严肃性原则。基于经营战略导向下的预算管理,需要结合战略目标,合理安排企业经营活动。在执行管理时,相关部门需按照相关制度,完成指标落实、预算审批工作,针对超出预算管理范围外的事项,需要严格执行相关审批程序,详细了解并分析情况,做好问题原因定位[5]。第二,可操作性原则。预算管理应保持灵活化,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根据外部环境变动情况,对预算管控形式作出调整,在不影响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更好满足战略发展需求。第三,重点性原则。针对项目投资或重大事项,应时刻关注项目进展,分析其可行性,并做好记录随时上报,在涉及费用使用时,需要提前办理申请手续等候处理。
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执行结果反馈,认真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具体讲述调整事项、内容和原因,交由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办理审批,签字确认后,送至预算管理部门进行核对,重点分析调整方案的可行性,拟定预算调整报告送至高层领导、董事会中,进行最后确认。在经过层层审批后,将最终文件传送至预算管理部门,结合审批意见、执行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并下达各基础部门重新执行。
在战略导向视角下开展预算考核评价,需要围绕企业预算目标,结合自身经营特点,确定考核周期、内容,根据企业战略意图进行考评。具体来讲,通过月评或季度评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定,保证预算执行与考评结果的时间一致,并建立部门联合会,组织各部门共同参与其中,保证预算考核结果的准确性[6]。同时,分析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原因,做好执行过程问题总结,根据预算执行效果对预算指标作出调整,为下一阶段预算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将预算目标与实际运营进行对比,以客观角度对其效果展开考核,将预算执行成果作为考核标准,通过与员工个人绩效相互挂钩的方式,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使其以更良好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
一方面,管理制度。具体可分为:内部晋升、绩效考评等,根据员工表现提供晋升空间,适当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以此来发掘员工个人潜能,为预算管理提供人力保障。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体系。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成立信息化预算管理平台,并落实配套的管理体系,对预算执行进行全方面、无死角管理,以便企业准确掌握经营状况,根据市场竞争环境作出调整,以便更好满足战略发展需求,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达成。
总而言之,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完成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开展预算管理时,应从发展战略角度出发,科学设计预算指标,围绕战略目标做好预算编制、执行与成果总结,确保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脚步保持一致,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获取更多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