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策略研究

2022-03-18 01:38蒋蕊莲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学习者互联网+

蒋蕊莲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沙坪坝 401331)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节奏加快,互联网技术的便捷和多种数据终端的使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处于频繁的工作和学习中,日常一切活动似乎都被按了加速键,人们能够自由支配的、完整的时间越来越少,时间碎片化现象越来严重。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代人如何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内高效率、快节奏、大容量地学习知识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地高校的日常教学中,云班课、雨课堂、学习通、慕课等学习软件和程序出现在课堂教学内外,在海量互联网信息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学习软件,微信小程序、知乎、豆瓣、百度百科等也向他们传送着知识,学习方式的便捷增多了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知识被拆成若干的知识点,如果不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则不能对知识产生系统、全面的认识[1]。以便捷、移动、灵活、泛在等为特征的碎片化学习已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2],成为了“互联网+”时代学习的新样式,有着显著的时代特点。

一、碎片化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一)碎片化学习的内涵

何为“碎片化学习”,目前学术界关于碎片化学习的定义尚无统一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大数据背景下的碎片化学习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总量呈指数式增长,出现了“知识爆炸”的现象,海量知识不断涌现,呈现出一种离散性的特点,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学习者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获取碎片化知识;另一方面,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得的碎片化知识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因此学习者需要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利用碎片化时间,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有意义的碎片化知识,并对知识进行重复、建构和加工,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3]。也有学者将碎片化学习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碎片化学习指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碎片化资源、碎片化媒体进行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而狭义的碎片化学习则仅局限于非正式学习的范畴[4]。因此,本文将“碎片化学习”定义为根据学习者需要,在碎片化时间,利用互联网获取碎片化知识,并对碎片化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以促进自身发展的一种新型的非正式学习。

(二)碎片化学习的特征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的发展,网络中各种信息知识不断涌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基于电子设备、移动终端等的学习工具的便捷,使人们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学习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碎片化学习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广泛运用,碎片化学习已成为目前“互联网+”时代学习的新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学习时空的碎片化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整日忙于自己的工作,不少人的时间被工作、生活、娱乐等事情分成一段段的零碎时间,很难有大量完整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来提升自己。但社会发展如此之快,若是不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就很难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工作、生活的需要,人们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碎片化学习,学习者只要拥有互联网和一个移动设备,便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进行碎片化学习,例如上下班的公交、地铁上,餐前餐后的空闲时间、排队等候的时间等都可以进行碎片化学习。

2.学习内容的碎片化

学习内容的碎片化是指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是不连续的、零碎的,是将一个系统的、整体性的知识划分为多个小的知识点,以满足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的需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广泛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成为了信息资源的传递者、接受者,大量的零散的信息资源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首先是学习内容来源的碎片化,社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多媒体平台,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分享出来,因此,碎片化学习的内容可以来自社会上任何一个人;其次,学习内容本身的碎片化,目前很多网络课程,都是将一个整体性的知识分成多个小的知识点,供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最后,学习内容表现形式的碎片化,现如今学习内容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是通过书本等纸质材料来呈现,微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等表现形式也出现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学习内容表现形式也呈现出一定的非连续特点。

3.学习形式的碎片化

由于知识呈现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因而学习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首先是学习使用工具的不同,以往的学习通常是纸质的学习材料,现在逐渐转向电子书籍,电子书进入人们的视野;其次是学习形式的不同,一方面,以往的学习通常是在教室中,师生面对面进行教学,现在线上授课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微信、QQ、钉钉等被广泛运用;另一方面,以往的学习通常是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现在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利用互联网搜寻需要的内容在空闲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

互联网信息技术因其便捷、高效、开放、共享而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在教育领域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微信、QQ、钉钉、微博等移动终端的软件,不仅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原来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使当代大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进行碎片化学习。学习方式的改变顺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碎片化知识分散,没有形成体系

碎片化学习本就是将一个整体性的知识切分为多个一个个小的知识点,这样碎片化的知识必然使得碎片化学习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结构是无序的。一方面由于知识点的零散与简化,失去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导致学生学习的时候很难构建知识网络,获得系统的知识。学生若是想要获得系统性的知识,则需要在学习碎片化知识后,花时间去整理所获得的知识,但若是学生归纳整理能力较差,已学的知识始终都会是零散的,很快就会被遗忘。另一方面,碎片化知识是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缺少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学生进行的学习只能是浅层次的学习,对知识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的认识与理解,不能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或是稍微有感觉收获时,又因为时间的限制,没办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二)碎片化内容良莠不齐,造成学习干扰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出现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短、平、快”的碎片化信息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大脑,微信、微博、QQ等软件发布的大量文本、图片、音频等碎片化内容繁杂且良莠不齐,使得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甄别难度越来越大。在这些碎片化内容出现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其他不完整的、不确定的虚假信息或娱乐信息,占据了有限的时间,若是被这些信息干扰,学生便很难再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各种信息资源的增多使得学生无法辨别什么知识是有价值的,无法正确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教师若是不进行必要的组织与引领,良莠不齐的学习内容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干扰,不但不能使学生提升自己,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认知负荷[5]。

(三)碎片化学习形式花哨,流于形式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碎片化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线上学习方式被广泛使用,基于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微博、知乎、豆瓣、抖音等的学习成为了碎片化学习的新形式,知识呈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文本、视频、动画等。学习形式的多样化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同时也过于花哨,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于某一种固定内容上,学生无法进行深入学习。只学不思的学习往往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学习,长时间便会被遗忘,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无法达到学习应有的效果。

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策略

碎片化学习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广泛使用,学生们可以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使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突破了传统教学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捷。虽然目前碎片化学习在大部分学生中得到广泛使用,但其在教育领域还未得到真正的重视,进行碎片化学习也仅仅是浅层意义的学习,它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开发,因此,提出了以下几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碎片化学习,转变学习思维

碎片化学习是根据学习者需要,在碎片化时间,利用互联网获取碎片化知识,并对碎片化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以促进自身发展的一种新型的非正式学习,其重要目的是能够促进学习者自身的发展。大学生虽然处于知识碎片化的时代,但很多大学生都没有认识到碎片化学习的真正内涵,没有认真对待碎片化学习,仅把它看作是一种任务,一种浏览知识的方式,获取到的知识是零散的。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普及有关碎片化学习的知识,并将碎片化学习的利与弊向学生说清楚,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避免其缺点,利用其优势进行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碎片化学习作用于课堂教学中,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敢于尝试,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6]。其次,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碎片化学习,不能将碎片化学习仅仅看作是随意浏览、了解知识或是完成学习任务,应将其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保持探究精神,主动地将碎片化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正确利用碎片化学习来提升自己。最后,大学生要锻炼自身的控制能力,网络时代各种信息资源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正确识别网络中的各种干扰因素,避免被干扰信息影响而中断学习。学习是一个整体、连续的过程,大学生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能够避免干扰因素,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展开深入思考,提升碎片化学习的效果。

(二)兼顾碎片化学习与系统性学习

碎片化学习与传统的在课堂中进行的系统学习不同,它是根据大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和兴趣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非正式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学习对学习者的学习各有促进作用,两者相互补充,促进学生的发展。系统学习中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寻找相关资料对没能理解的知识进行碎片化学习,所以碎片化学习弥补了系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得系统学习更加高效[7]。通过碎片化学习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结构无序的,若是不及时将碎片化知识进行重组,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学习者需要再自觉进行系统学习,将碎片化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学习,不断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雨课堂、云班课、学习通等软件,将学习内容按知识点上传至APP软件中,让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再在每个知识点后设置练习题,通过积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学习热情,并为学生筛选优质网络课程让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作为系统学习的补充,提高教学效果。

(三)建立碎片化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这一新型学习模式下,建立碎片化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能够解决大学生在碎片化学习中学习效果“怎么样”的问题,可以随时跟进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碎片化学习的时效性。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在互联网环境中,大学生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学习时会产生大量的学习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系统分析,多角度评价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效果,然后生成个性化的评估报告反馈给学习者进行重难点优化。也可以通过对不同学习者进行学习习惯分析,建立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碎片化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模板。可以从碎片化学习的参与度、互动程度、产出效果等方面进行,使评价维度多样化,充分利用大学生在网络中的相关学习数据,如登录时段、时长、频率,查找资源频率、提问次数、回答次数等,针对不同学习效果评价维度设置不同的碎片化学习评价方法,有针对性地依据学习者的薄弱环节将学习内容推送给学习者,帮助大学生制定更加合理、有针对性的碎片化学习方案[8]。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学习者互联网+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莲心宝宝有话说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