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孟 瑶 何 雯
据2021年8月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超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作为当今世界信息传播最迅速、最广泛的媒介,网络已成为争夺话语权最重要的平台。面对已是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大学生,如何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把握网络舆论引导方向,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是当前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大学是学生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塑造主体个性、成长成才、步入社会的转折阶段。网络作为大学生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载体,他们可以自由,即时的在线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如在一些校园贴吧和微信表白墙中,大学生常就社会热搜新闻和校园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获得关注度极高。然而,在信息传播迅猛的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上的文字、视频呈现的信息良莠不齐、难辨真假,如果未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思想动摇,甚至误入歧途。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网络媒介,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便捷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媒介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结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条件。辅导员通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平行对话,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促进师师间形成职业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间形成实践共同体和成长共同体。
“鼎利相助”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旨在让学生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人,让网络成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高地,积极适应基于互联网广泛使用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特点和趋势,大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化水平。同时,充分利用院系校园官网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实现微信公众号、易班等网络平台一体化,在校内外广泛开展特色网络主题活动、网络课题研究和网络技术服务,充实网络校园文化内涵,破解网络文化建设难题,形成品牌社团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一支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辅导员工作队伍和富有时代感、亲和力和影响力的德育工作新平台。
第一,加强学习交流研讨制度。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项辅导员队伍培训及专题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和网络平台学习进行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定期进行辅导员工作研讨交流活动。工作室优秀成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其他成员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第二,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开展网络思政研究工作,以年级为分组展开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跟岗实习、就业创业等专项课题研究。第三,落实经费制度。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活动开展、办公配套设施。工作室成员开展与工作室相关活动,需提交活动策划书及详细经费预算向工作室负责人提出申请,并报二级学院和学校审核。第四,细化考核制度。主要从思想态度、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研究能力等进行方面进行考核,同时吸纳有上进心、责任感、创造力的优秀学生进入工作室。
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党建以及思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千天向上”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开展“爱我中华”歌咏比赛;每年开展辅导员主题班会观摩交流活动,围绕时政热点、安全教育、电信诈骗、文明素养养成等学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的主题班会。通过互相学习交流,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促进师生进一步交流互动;持续推进“历史上的今天”特色晚自习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历史素材,在晚自习时间以文章、视频、讲演等多种方式,向同学们讲述在历史上的今天,近代中国都发生了哪些大事。通过回顾新中国走过的“每一天”,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长史,感悟民族精神内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调动学生读历史的积极性;连年开展廉洁诚信辩论赛活动,通过学生智慧与才思的争锋、激情与勇气的碰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竞争、进取的素质,锻炼同学们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易班开展“四史”竞答课群,以线上积分奖励形式,使学生通过每日答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开设《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优课内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学习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70多年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了解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了解新时代的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开设“鼎利相助”学生党员学习课群,与学生党员共同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党的思想理论、党章党规、党史故事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切实将学院“千天向上”师生共同成长工程落到实处。
开设“党史学习”“中国精神”“党史上的今天”等政治理论学习模块,每日定期推送相关文章,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理想情操与道德风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征集学院就业明星、专升本学生和参军入伍学生优秀案例,以视频采访形式通过“国奖我来啦”“你最励志”模块宣传展示优秀学子风采,运用榜样生动事迹引领学生思想成长,激励学生坚定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结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线上平台流行元素、网络名词等进行原创文章和视频创作,借助“我们的id模块”引导学生运用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朝气和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互动,通过当前学生实际,弘扬正气旋律、培养理想信念、推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线上服务,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
依托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党总支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共建优势,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及优秀教师代表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鼓励广大教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使内容和形式结合更加紧密,将网络思政方面的一些思考,逐步上升到理论高度;赴校企共建联合党支部进行交流,不仅能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与联系,也为实现校企资源有机结合提供有了一个有效路径。同时,为学院党总支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深入推进校企党支部共建、人才共育,不断丰富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打通了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发展人”的最后一公里;为提升支部品牌主题党日活动影响力和渗透力,举办“党建情系敬老院,真情温暖老人心活动”“一颗红心跟党走,劳动育人践初心”“面对疫情,我想对你说”“致乘风破浪的你们”“用书信折射理想之光,用朗读感受祖国70多年风雨征程”等主题党日活动,使全体师生党员接受了一次次意义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号召广大青年学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利用传统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活动和影响效力,联合工作室打造线上教育活动,将线上线下活动充分联结,以宣传事件为中心,采取事前预热发酵,事中持续加热,后期回顾加温的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更加长远的品牌效应。
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是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要求的重要步骤,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用新时代的、网络的、校园的、青年的传播方法,做好“鼎利相助”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作室风格,不断发挥高校网络思政的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