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学校治理途径分析

2022-03-18 00:03钱松岭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7期
关键词:成瘾者个体青少年

张 琳,钱松岭

(吉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CNNIC最新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之前,我国青少年计算机网民普及率已经达到94.9%,远高于中国成年计算机网民普及率。随着互联网知识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日益推广和普及,网络成瘾现象也开始日趋严重,全球约10%的适龄青少年属于病态网络使用者,家庭教育和教师教育也随之变得愈加困难,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受到不良影响,因此而踏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青少年不在少数。

然而,要想真正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就必须对网络成瘾具有客观且透彻的认识。通过了解可知,网络成瘾受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内部因素很难在短期内改变,我们可以通过某些外界因素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但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个人家庭情况存在差异,我们无法做到人人家庭理想化;而社会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连成年人都经不住诱惑的“拉拢”,更何况什么都不懂的青少年。因此,学校的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如同人们所说的“好的教育成就孩子的一生”。基于这一考虑,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成瘾的定义,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国内外现状、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学校干预措施。

一、网络成瘾

1.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在中国大陆地区又被叫做网络成瘾或者上网成瘾,港台地区称之为网路成瘾或网路沉迷[1]。它相似于病理性赌博,是一种不涉及中毒的冲动—控制失序症,指的是由于个体对网络的过度使用与依赖,使日常学习、工作、家庭、身心健康等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2]。一个过度沉浸于网络的个体通常在下线后仍对网络恋恋不舍,多次长时间上网以获取满足感,无法停止使用网络,一旦停止使用网络,便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为了上网,不惜付出一些重要代价,比如丢掉某些重要关系,错过学习、工作或者谋取职位的好机会。个体经常穿梭于网络之间,不仅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他们的学习和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网络成瘾的表现形式

Young根据成瘾者网络使用行为的不同特征,将网络成瘾的表现方式分为五种不同类型。

(1)网络色情成瘾

网络色情成瘾指个体经常上网搜索、查找大量网络色情信息,从而形成的一种迷恋状态。网络色情成瘾者一再通过网络搜索、下载、寓目、传播或交流色情作品,沉浸于虚拟的色情世界而与现实世界脱节,控制不住自己,即使不良后果已经产生(诸如人际关系破裂、工作状态不佳、钱财丢失和心理问题),依然选择通过网络色情来躲避现实负面情绪、获得愉悦感。

(2)网络交际成瘾

网络交际成瘾指个体在运用网络进行社交交流时而染上的网瘾。网络交际成瘾者通常专注于在线关系或者虚拟偷情之中无法自拔,虚拟世界的交往取代了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很容易使社会关系淡漠、婚姻或家庭破裂。

(3)网络强迫行为

网络强迫行为是一种个体阻挡不了的强迫冲动,指个体因沉迷于线上赌博、在线拍卖或网上贸易、线上购物的一种精神病理状态。他们通常热衷于在网上从事与金钱相关的活动。

(4)信息收集成瘾

信息收集成瘾指个体一有时间就会上网搜寻并下载各种各样有用无用的信息。当个体没有上网浏览信息时,他往往会心烦意乱,惶恐不安。此类成瘾者工作效率不高。

(5)电脑游戏成瘾

电脑游戏成瘾又称网络游戏成瘾,指个体无法控制自己想要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的欲望,遵循游戏第一原则,而睡眠、学习等其他常规活动都被置于其后,因而个体健康及总体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类成瘾者通常为长期行走在网络游戏之中、每次长时间进行网络游戏,无法停止网络游戏。

由上可知,网络成瘾分为五种不同亚型,每一种亚型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其中,网络游戏成瘾者占比最大。全球约10%未成年人都属于病态网络游戏者。因此,笔者认为,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着手是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中之重。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国内外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外成瘾方面的专家纷纷投入网络成瘾的研究。

经统计,网络成瘾青少年中网络游戏成瘾人数占绝大部分。新加坡曾针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状况进行了为时两年的纵向研究,研究者以3034名平均年龄为11和12岁的青少年为样本,结果显示,2519名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其中220人为网络游戏成瘾者,即新加坡8.3%的青少年为病态网络游戏者。除此之外,研究发现,美国8.5%的青少年为网络游戏成瘾者,德国11.9%青少年为网络游戏成瘾者,而中国10.3%的青少年属于病态网络游戏者。各个国家均意识到该问题的严峻,为了及时了解本国青少年究竟是否网络成瘾以及网络成瘾情况的潜在严重影响程度,从而积极选择更为合适可行的干预解决办法,国内外学者纷纷依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中关于病理性赌博的诊断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网络成瘾行为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国学者Kimberly Young的《互联网成瘾八项诊断标准》、我国学者陈淑慧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多项研究显示,青少年网络成瘾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可能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例如,Loytsker研究发现,沉迷于网络的人大多具有特殊人格倾向,具有与抑郁有关的人格特征,如低自尊、想要得到认可、没有成就动机、接受不了他人的拒绝;[3]可能是网络诱惑力过大;也可能是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原因,研究显示,亲子关系、社会秩序、学校氛围以及班级氛围等都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

网络游戏成瘾作为网络成瘾的重要亚型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网络成瘾及其诊断。但笔者认为,网络成瘾与病态性赌博等成瘾活动不同,国内外学者应当将他们分开研究。

三、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必要性分析

1.互联网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社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个体的生产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但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2022年2月,《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应用网络的中国公民就已经达到10.32亿,网络普及率一度达到73%,其中,我国未成年网络用户的普及率更是惊人,高达94.9%,大幅度超过了成年人网络用户普及率,甚至33%的未成年人在学龄前就已经接触互联网,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除此之外,《报告》显示,我国公民上网设备趋于多样化。截至2021年12月,应用电视上网的网民仅占网民总人数的28.1%,而99.7%的网民都通过智能手机直接上网,通过平板电脑上网的网民达到27.4%,利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达到35%,利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占比33%。随着网络的普及,82.9%的未成年人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网络设备,其中,拥有手机的未成年人高达65%,拥有自己的平板电脑的未成年人高达26%,拥有智能手表的未成年人占25.3%。

互联网在未成年人中的普及、新型智能设备的多样化使青少年在网络上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很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依赖于智能设备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再加上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所接触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欺侮、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等诸多网络安全事件频发,青少年的三观、认知及行为方式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正常秩序。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要想促进当前互联网社会发展,培养高科技人才,就必须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因此,通过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是互联网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

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

国内外研究发现,网络成瘾是青少年健康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维默尔(Wiemer-Hastings)发现,“长时间上网会使游戏参与者身体机能下降,造成失眠、视力下降、头疼等问题,也导致上网者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转而沉溺于线上的虚拟社交,同时也损害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4]另外,久坐于电脑前而不进行运动的青少年,骨骼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长时间徜徉于网络还会增加个体孤独感,使个体易躁易怒,精神萎靡,容易抑郁,甚至产生自杀意念以及行为。

青少年心智发展不够成熟,情感丰富但不够稳定,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限制人格发展。徐小龙等认为,“网络游戏过度的青少年往往具有人格障碍和价值观偏差的问题”。[5]徐慧敏认为,“网络游戏的高度仿真性和娱乐性很容易导致玩家道德情感的冷漠化,网络游戏仿真性的属性使青少年仿佛置身于现实世界,加上网络游戏娱乐的属性,青少年在面临现实问题时逐渐无感,进而导致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冷漠化”。[6]

青少年的行为受到网络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青少年甚至在网络的引导下踏上犯罪的道路。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们经常无故逃课,学习成绩大幅下降,无法控制自己的网络游戏行为。目前,暴力类网络游戏在中国游戏市场占相当大的比重,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习惯了这种暴力刺激血腥的场面,分不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导致他们的暴力倾向和对生命的淡漠。燕道成指出,“经常穿梭在暴力游戏中的青少年习惯了血腥场面,潜意识中习惯了诸如语言暴力等行为习惯,当在现实中出现了类似的争执情境,他们也许会做出过激行为”。[7]

由此可见,网络成瘾危害青少年的学习、身心与行为,甚至将青少年引上违法犯罪的不归途,因此,为了确保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应用尽一切办法熄灭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火苗。

3.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教学的要求

当前,网络游戏用户以未成年人为主,由于该阶段未成年人自我控制张力较弱、分不清对错,稍不注意就会落入网络的“深渊”,随之而来的是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一落千丈、随意挥霍父母钱财、为充值网络游戏而威胁家长、甚至对家长拳脚相向,这样的新闻报道并不少见,甚至环绕于我们身边,这无疑给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由此可见,网络成瘾对青少年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对于小学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黄金发展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使他们在面对网络不良信息时,能够坚决说“不”,减轻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压力。因而,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四、学校应如何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

1.正向指导青少年“触网”行为适度化

教师要正向引导青少年上网行为,应当尽量避免因个人使用便利而依赖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而应尽量增加与学生的线下互动,减少学生与网络游戏的接触时间。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五部门提出,学校应根据需要合理使用网络设备,学生课下作业的完成应独立完成而不是依赖网络,利用网络教学的时间不能超出教学总时间的30%。[8]增加师生线下互动,使青少年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抽离出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教师应当承担起这个艰巨的任务,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将网络当成学习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使自己沦为网络的“傀儡”。

2.加强计算机专门知识的教育

加强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将计算机网络当成学习辅助工具,而不是供他们消遣的娱乐设备,同时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给予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传授,并带领学生来到计算机教室,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此的认识和理解;此外,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渗透“计算机网络是学习辅助工具”的思想,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

3.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管理

学生除了睡眠时间和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范围内活动。加强学生在校管理,减少学生上网时间,也就降低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可能性。学校应该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不给学生留时间上的“余地”,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打破学生利用空白时间上网的幻想;不给学生留空间上的“余地”,对学生严加看管,不给他们“溜出去”上网的机会。

4.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正视自己,勇敢面对问题,避免各种情绪问题以及情绪问题引起的种种不良后果。学校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变化,哪怕是微小的变化,并及时与发生变化的学生沟通交流,进行个别辅导;同时,教师应当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家庭,对存在家庭问题和内向的学生多加关注,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必要时教师应开设心理健康班会,对班上全体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猜你喜欢
成瘾者个体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长期戒断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性相关脑区的结构及功能特征*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海洛因成瘾者心理及行为调查
短期戒断的海洛因成瘾者大脑白质完整性的DTI研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