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波
临沂市沂南县人民医院眼科,山东临沂 276300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一直较高。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有明显高血糖特征,血糖控制不佳,随之的并发症情况非常明显[1]。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多发并发症类型, 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致残风险,需尽早诊断、治疗[2]。 既往治疗中,多采取眼底激光治疗手段。 随着疾病治疗经验的积累,发现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基础上,促进患者视力恢复,且安全性、效果显著,大大提升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3]。 雷珠单抗是抑制剂,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释放进程, 可以有效防治血管渗漏、阻断血管新生,辅助眼底激光治疗效果显著。 基于此,该文就该院2019 年7 月—2020 年5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单一治疗、联合治疗预后情况,评价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优势。 现报道如下。
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80 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治疗方案;基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患者;重大合并症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其他眼科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治疗,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0~62 岁,平均(52.20±5.50)岁。 观察组:男25例,女15 例;年龄42~62 岁,平均(53.30±7.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对照组:眼底激光治疗。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使用麻醉剂, 激光角膜镜配合下应用激光治疗机光凝,非增殖性患者进行局部光凝,增殖期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局部光凝治疗使用250 μm 3 级光斑,曝光时间0.2 s,初期功率低,后期逐渐调至灰白色。
观察组:上述治疗辅助雷珠单抗治疗。 激光术后,消毒、开睑,过滤针头吸取雷珠单抗注射液(0.2 mL),过滤针头以30 号针头代替, 角膜缘约3.5 mm 穿刺向眼球球心,进针3.5 mm,起针后以医用棉签按压针眼位置,时间以3 min 为宜。
统计分析两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满意度、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视力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改善情况。
效果评定标准:患者水肿消失,视力基本恢复正常,即显效;患者水肿改善,视力方面基本无变化,即有效;上述效果未达到,即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自制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总分100 分。根据评分评定满意度,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与不满意,对应问卷评分 分别为>95 分、80~95 分、70~79 分、<70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例数/总例数×100.00%。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 总发生率分别为5.00%、30.00%,观察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渗出、 眼底出血吸收时间以及视网膜水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观察组用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周]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周]
组别 渗出吸收时间眼底出血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2.20±0.20 3.70±0.30 26.311<0.001 9.80±0.80 12.40±1.30 10.772<0.001 4.30±0.40 5.70±0.60 12.278<0.001
两组患者视力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情况比较,观察组视力高、 视网膜厚度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视力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视力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s)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视力治疗前 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μm)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0.13±0.06 0.13±0.06 0.000 1.000(0.63±0.10)*(0.48±0.07)*7.771<0.001 400.50±22.30 401.20±23.02 0.138<0.001(232.70±10.50)*(295.50±15.50)*21.215<0.001眼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18.35±1.50 18.38±1.45 0.090<0.001(13.25±0.70)*(15.20±1.05)*9.772<0.001
两组总满意度分别为95.00%、70.00%, 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当前,基于饮食生活习惯变化、遗传等因素,导致糖尿病发病率逐年递增趋势, 且开始呈现明显的年轻化态势,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降低生活质量[5]。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情况下,直接影响身体多个器官,造成眼、肾等发生并发症,增加患者身心负担,影响患者生存状况[6]。其中,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随着病情加重,患者有失明致残风险[7]。 所以,需尽早诊断、治疗,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与生活质量。关于此疾病,既往治疗中多采取眼底激光治疗[8]。眼底激光治疗利用光凝固效应使视网膜耗氧量下降, 还能够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使生成血管消退,减少缺血缺氧面积,改善视网膜缺氧状态,对缺氧表现形成有效缓解,促进新生血管萎缩,改善视网膜水肿情况[9-11]。 总结治疗工作效果,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12]。 为了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主张辅助其他治疗措施。 雷珠单抗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用药后紧密结合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降低血管通透性、提高视力等方面效果显著[13-14]。另外,可以缓解患者的水肿黄斑等症状、减小玻璃体积血风险,治疗安全性高[15]。辅助眼底激光治疗,大大提升了疾病治疗效果,可加速患者康复,安全性高,促进患者视力等恢复[16-18]。所以,眼底激光+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开始获得广泛推行。 相关研究指出,联合眼底激光、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是优选治疗方法,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具有推行价值[19]。
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95.00% vs 75.00%)、并发症(5.00% vs 30.00%)、满意度(95.00% vs 70.00%)、视力改善时间[(0.63±0.10)周vs(0.48±0.07)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232.70±10.50)μm vs (295.50±15.50)μ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结果与谢培培等[20]研究结果相近,其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高、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小(232.28±20.58)μm、 视网膜水肿改善 (4.15±0.18) 周与渗出吸收(10.02±0.52)周、眼底出血吸收时间(2.02±0.18)周短(P<0.05),由此说明,雷珠单抗+眼底激光治疗整体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基本生活。与单一眼底激光治疗比较,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促进患者症状恢复、视力改善,是优选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