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促进产后42天盆底功能修复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2022-03-18 00:10朱绍菊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治疗效果

朱绍菊

摘  要:目的  分析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功能修复中的临床效果,以明确该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新泰市妇幼保健院接受盆底功能修复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阴道哑铃训练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盆底功能以及尿失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浅、深层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盆底肌收缩力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作为产后42天盆底功能修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修复;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5-0-03

盆底功能障碍指患者盆腔支持结构产生退化以及受损所引发的一种妇科病症,多出现在产后。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张力性尿失禁、便秘等,若未能予以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患者日后生活质量[1]降低。产后42天,患者即可接受盆底功能修复治疗。盆底修复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阴道哑铃训练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加快产妇康复速度。部分学者研究显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技术也可达到理想效果,且认为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最佳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电刺激以唤醒盆底功能障碍神经肌肉细胞,增加其兴奋程度,加速患者盆底功能恢复[2]。基于此,本研究以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新泰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后42天盆底修复的患者作为受试者,讨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运用方式与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新泰市妇幼保健院接受盆底功能修复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43±4.46)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94±4.43)周;平均体质量(60.34±7.44)kg,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35±0.42)kg。实验组患者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28.35±4.39)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78±6.42)周,平均体质量(59.42±6.84)kg,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41±0.58)kg。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对比价值。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研究内容以及预期目标,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新泰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受试者均满足《妇产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妇产科学》诊断标准[3-4],确诊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②产妇年龄<39岁;③初产妇,且足月经阴道完成分娩;④患者产后42天至产后半年内复查;⑤能够正确配合设备开展治疗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盆腔手术史者;②产前并发有盆腔炎、泌尿道感染等症状者;③无法正确配合设备治疗者;④无法坚持全疗程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阴道哑铃训练,从中选择直径最大,重量最轻的阴道哑铃放至患者阴道之中,引导患者自主收缩盆底肌肉,尽量保证阴道之中的哑铃停留时长在 1min,停留时长达到目标之后可适当延长停留时长,持续时长超过10 min,且可以在腹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例如在咳嗽状态下,保证哑铃不脱落。结合锻炼情况,适当更换直径更小,但重量稍重的哑铃继续练习,30 min/次,1次/d,持续治疗3个月。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先向患者详细介绍盆底功能恢复的基本原理与治疗目标,以便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之前,要求患者将大小便全部排空,保持半卧体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放松大腿内侧以及臀部肌肉,同时帮助患者保持大腿外展外旋位,治疗之前,先对患者进行电刺激,强度设定在10 mA至15 mA之间,持续15 min。之后,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设备进行治疗,设备选择法国生产的PHENIX-U4,使用方式具体如下:医生将探头放置在患者阴道之中,将探头的导线与设备相连,同时将电极片置于患者下腹部,结合患者病症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强度。

患者结合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形开展盆底肌肉训练,训练应维持循序渐进。期间,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矫正不规范的动作,以免运用臀部或是腹肌力量完成训练。15 min/次,2次/周,治疗时长同样持续3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盆底功能评价。盆底功能评价选择Zhu L等设计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检验患者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情况,总分80分,分数越高,即证明患者盆底功能障碍越严重[5]。

②尿失禁评分。运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予以评估,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状况,分数从0~10分,分数越高,即证明患者尿失禁症状越严重。

③盆底肌力。盆底肌力由医护人员手测患者盆底浅、深层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评估标准如下:0级:无收缩现象;1级:仅能抽动;2级:出现收缩现象,但不存在压迫感;3级:出现轻度的压迫感;4级收缩基本正常,能够感受到抗阻感;5级:强力收缩,手指感受到强力的压迫感。

④不良反应。包括子宫缩复不良、腰骶痛以及子宫后倾前屈三项。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子宫缩复不良+腰骶痛+子宫后倾前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予以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借助(x±s)方式加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n(%)]形式予以表示,采用字2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即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盆底功能与尿失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两项指标值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两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两项指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浅、深层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评分均相近,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且实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力评分相近,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力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且实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盆底肌肉、韧带以及筋膜等都是保持女性正常解剖结构的关键性组织,支持女性正常阴道收缩、排泄等日常生理活动。产妇在生产之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盆底病症。患者子宫会伴随妊娠期的延长而相应增大,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也会对盆底软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牵拉,进而引发软组织损伤。同时,妊娠期内产妇身体分泌的激素也会对盆底结缔组织胶原正常代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患者Ⅰ类肌纤维肌肉张力受损,Ⅱ类肌纤维肌肉收缩能力也随之减弱,妊娠与分娩期间,产妇阴道神经与肛提肌所承受的机械性损伤是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包括压力性尿失禁以及子宫脱垂等疾病[6]。此外,患者盆底功能受损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引起性幻想缺乏与性兴趣减弱。主要症状为患者性高潮障碍、性欲减弱等不同类型症状,且上述症状可反复发作,对女性正常生活以及工作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康复治疗行业依旧处于发展的阶段,导致许多妇女不了解盆底功能康复的重要性。且大部分人认为这属于个人隐私,所以许多产妇羞于启齿,加之患者个人经济能力不足以及健康宣教程度不足,使得许多产妇并不能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病情也因此耽误,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对患者日常生活水平以及质量产生负面影响[7]。因此,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下降所致的盆底松弛成为临床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病症。盆底肌力锻炼多是借助患者自主性锻炼盆底肌肉群,以进一步延长盆底肌收缩时间,使得肌肉收缩力尽快恢复,以此提高肌肉收缩的协调能力,有益于盆底器官功能以及结构的康复[8]。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方案,是将电极放入患者阴道,通过适合患者的强度—频宽—频率的电流刺激患者盆底肌肉,以增强肌肉的兴奋性,通过刺激使得患者浅层肌肉以及深层肌肉收缩功能恢复,有益于加强盆底肌力。电刺激生物反馈则是借助肌电位所形成的图像实现直观的反馈,有益于患者开展更为合理的盆底肌训练。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在尿失禁评分以及盆底肌功能评分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盆底肌力评分方面,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在盆底肌收缩力方面,实验组患者各项收缩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吕红梅[9]研究显示,接受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尿失禁分级程度较接受阴道哑铃治疗的患者更为理想,盆底肌力改善效果也较对照组更为理想。不仅如此,接受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产生概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次研究结果相近。由此可见,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应用对加快患者产后42天盆底修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选择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作为产后42天盆底修复患者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与临床症状,安全性也较传统锻炼方式更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云,董永梅,詹娜,等.补中益气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9,12(1):101-104.

[2]于洋.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0):66-67.

[3]周坚红,丁志明,张志华,等.妇产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中篇[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25-153.

[5]Zhu L, Yu S, Xu T, et al. Chinese validation of the 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J].Menopause-the 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2011,18(9):1030-1033.

[6]张燕妮,李伟娣,李金娣.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4):467-469.

[7]贺文丽.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79-81.

[8]陈文璆,王慧珍,徐丹.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7:140,145.

[9]吕红梅.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6):82-83.

1589501186247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治疗效果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行生物反馈加电刺激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产后生物反馈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