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翻译观视角下诗歌翻译的实践探析

2022-03-17 22:31游瑞娇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奈达译文层面

游瑞娇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语言是交际的符号,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交际的顺畅。然而,诗歌翻译与其他翻译存在较大的区别,毕竟,诗歌作为文学的集大成者,对其文本进行翻译,是对文字信息的重新编码,既要注重内容,又要注重形式,具体而言,就是要在解码原诗内容的基础上用目标语恰当、优美地形式进行表达的活动。[1]无疑,诗歌翻译对于译者的要求不可谓不高,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音乐性、格式性、工整性等特征,要求译者必须要深刻理解诗歌本身的内涵与意义,又要在翻译时将诗歌的风格特点、创作意境等具体阐述。在翻译理论界,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和原文的“功能对等”,注重在语言、文学和文化语境中,原文和译文给原文读者及译文读者带来的最终感受的对等,这一理论,为诗歌翻译指明了方向,功能对等理论,对诗歌翻译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翻译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基础,文本翻译的理论和方法不可谓不多,具体而言,包括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钮马克的语义与交际翻译理论、社会符号学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等。基于文本信息翻译的等值转换、准确传递的翻译目标,采用何种理论和方法因视翻译文本而定。在奈达看来,“动态对等”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内容上的一致优于形式上的一致,显然,如此的翻译,并未全部彰显源语的文化内涵。据此,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即不仅注重内容上对等,还需要实现形式上对等,具体包括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对等等方面,通过实现这些方面的对等,使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相同,最终实现翻译的内容与形式的等值。[2]具体而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蕴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读者反映论。译文的翻译效果如何,读者最有话语权。在奈达看来,翻译最高层次的对等,就是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欣赏译文时的反应和原文读者或听众在欣赏原文时的反应基本一致,毕竟,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思想、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差异性,基本一致实已是对翻译水平的最高褒奖。[3]可见,翻译功能对等的价值能否实现,依赖于读者的心理感受来评价,读者的反映是最真实的。

其次,意义与文体的辩证统一。在翻译实践中,实现意义与文体的辩证统一并非易事。首先要搞清楚何谓翻译,在奈达看来,翻译就是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其中,“切近”指喻意义方面,即凸显译语在意义上与源语的对等;“自然”指喻“语法规范”方面,即凸显译文的形式与原文的形式相贴近。譬如:在翻译“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句诗时,“尘网”指喻官场、尘世之意,那就不能简单用直译法,而要采用意译法。

最后,语言符号的社会功能。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既强调意义的传递,又注重形式的统一,要求在语言转换时,必须要充分考虑目的语听众或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4]无疑,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相同的事物可能存在不一样的意义赋予,这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譬如:中国人认为龙是神圣的,而西方人则认为龙是邪恶的,要求在翻译时必须要考虑其社会功能,否则,翻译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实践应用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以实现“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

(一)语义层面翻译对等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其核心内容在于:译文需通顺流畅,内容要传神达意,读者能有相似的反应。无疑,语义层面翻译对等是基础。首先,要善于运用增添翻译原则。诗歌翻译是一种语言的转码翻译,诗歌本身的字数较少,而中西文化之间又存在差异,要确保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在语境层面一致,适当增加一些形容词、动词等,不仅提升翻译效率,还能保证语义对等。其次,要活用省译法。省译法是诗歌翻译中常用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实现译文的简洁明了,用一种简化的方式来表达源语的意义,以满足读者或听众的阅读需求,当然,省译法并非对内容的随意删减,而是要考虑源语的意象。[5]最后,常用修辞方法。对于诗歌而言,本身就是修辞方法的集大成者,在诗歌文本中,蕴含着诸如比喻、夸张、拟人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语义对等的需要常用修辞方法。

(二)句子层面翻译对等

翻译过程不是单向的、直线式过程,应该包括译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评价。中西文化差异是显性的,在中西文化差异下,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存在较大的不同,分属不同的语言系统,那么,如何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者的意义表达呢?注重句子层面翻译对等不可或缺。然而,从句子的衔接方式来看,汉语强调语意层面的衔接,即意合,在中国诗歌中,“意象”是最重要的呈现方式,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是中国诗歌的基本范式。相比之下,英语强调形式方面的衔接,即形合,主要是通过语言形式手段,表现出语句的关系,组成词汇及句子的衔接。故而,基于汉语与英语在句子衔接方式上的差异,应采用以下两种翻译方式:第一,断句法。在断句法翻译中,要理清句子中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层次,既不能忽视句子的“意象”,又不能打乱句子的逻辑结构,继而按照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实施翻译。第二,换序法。所谓的“换序法”,就是根据英语句型语序较为灵活的特点,对中国诗歌中固定的语序进行换序,采用语序倒置等方式进行翻译,以实现功能对等。事实上,汉语与英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英语注重句型的综合性,语序倒置是常见的表达。汉语则不然,语序形态变化较大,一般采用“主谓宾”的句型方式。故而,在诗歌翻译中,采用换序法是解决汉语和英语语法结构差异的重要方法。

(三)信息层面翻译对等

无论是什么样的翻译理论,都会运用到翻译技巧,具体的翻译技巧包括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音译加直译、直译加注释、乔姆斯基转换生成法等等,在诗歌功能对等翻译中,同样会运用到翻译技巧。基于动能对等翻译既保住意义又保住文体的目标,可根据不同的翻译内容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以实现信息层面翻译对等。采用直译的翻译技巧,其价值在于原文文化内涵的保留,进而为原文内容的完整性呈现厚实基础,事实上,在诗歌翻译中,直译是常见的一种翻译技巧。譬如:在翻译《你是人间四月天》中“你是夜夜的月圆”一句时,就是采用直译翻译技巧来表达原文的思想情感,故翻译为“You are the full moon night by night”。采用意译翻译技巧,其价值在于呼应读者的文化需求和主观感受,将诗歌中的意境完整呈现出来,在中国诗歌中,意境是最为重要的元素,“意与境会”“境生象外”是意境的两个基本特征,通过意译翻译技巧能给予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在奈达的功能翻译理论下,要坚持开放性翻译原则,坚持在读者反映论基础上,对信息层面进行灵活的翻译技巧处理,注重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方能实现翻译的目标。

三、结语

诗歌翻译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如何做好诗歌翻译,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递给西方读者,让西方读者领略中国诗歌的风采,是翻译界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此提供了新的视角,即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照顾译文和译文读者的感受,这是一种真正从读者出发,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理论。在具体的诗歌翻译中,要强化语义层面、信息层面和句子层面的功能对等。

猜你喜欢
奈达译文层面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译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生活大爆炸》汉语字幕翻译研究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尼妥珠单抗联合奈达铂和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对鼻咽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对TGF-β1、S100A8和S100A9的影响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