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阳市第一中学 崔文娜
阅读作为英语语言学习技能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而英语阅读教学是在语篇中进行,主题意义和语境是语篇的重要因素。所以英语阅读教学便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课型。要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其语言应用能力,而且要提升其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到,“学习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篇知识在语言理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脉络,提高阅读效果”(教育部,2018)。但是,在笔者任教的庆阳市,阅读教学虽然已经受到大多数英语教师的重视,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中学生思维仍停留在浅层、教师教学模式固化而且陈旧、不能跟随新的教育理念而进行调整、英语阅读教学应试化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庆阳市第一中学就如何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素养进行了实践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想要提升学生阅读素养,首先需要探讨语篇的主题语境,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解读语篇,把握篇章的主题语境,主题语境一般分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在有些篇章中或许会设计多种主题语境。探讨了主题语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语篇的育人价值,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等。教师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就必须做好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先深入分析语篇的文本特征(即文章属于什么类型的文章)、文章的语言(深入分析文章的语言艺术),以及这两者与该语篇主题意义之间的联系。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4Wildlife Protection的阅读: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为例,阐述基于主题语境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对语篇的主题语境、语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作者想要阐述的观点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本单元的语篇是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两大主题语境下的“保护野生动物”,该篇阅读的主题是“protect the wildlife”。笔者认为可从What、How、Why三个方面解读。What是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在本篇文章中为“Daisy learned to protect the wildlife”;How是指语篇结构、文体和语言方面,本篇文章以童话故事的口吻来写,类似游记,以“flying carpet”带 Daisy分别去 Tibet,Zimbabwe,rainforest三个地方为导向,分别发现不同动物所面临的问题,进而引发人们对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思考;Why是指作者内心深处的写作意图,本文旨在呼吁全人类保护野生动物。
在深入解析语篇之后,教师应根据上述分析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涉及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方面。仍然以Unit4必修二的文章为例,所有教学目标都应围绕主题protect the wildlife来设置。笔者对本节阅读课的目标设置如下:
(1)在主题语境中学生能掌握并应用endangered,wildlife,protection等与野生动物保护有关的词汇和短语,以及“We are being killed for the wool…,so…that…”等句型(记忆与理解)。
(2)根据文中图片、标题,学生能够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
(3)通过分析、评价文本中Daisy所去的三个地方,学生能够了解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并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应用、分析评价)。
(4)通过挖掘文本,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Daisy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创造)。
在进行完阅读教学中所涉及的活动后,笔者设计了一个读后问题“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wildlife?”,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再次体验篇章的主题意义,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后口头输出较为完整的段落,教学目标也上升为创新应用。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限于词汇和语法教学,而应从文章全局考虑,分析语篇类型、了解作者写作意图、体会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等。教师要基于语篇知识设计英语课堂、开展英语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4 Earthquakes单元的阅读:“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来阐述我在本节课中的具体实施的过程。
在本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呈现文章标题: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之后让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Why didn't the earth sleep that night?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that night?通过此设问,学生对文章有了大概的了解,并预测到本篇文章是一个叙述与说明文结合的文章,讲述有关地震的主题。教师通过这两个设问,学生对本篇文章有了好奇心和兴趣,在后续阅读中会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苗兴伟(2012)将语篇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匹配模式、“情景—评价”模式和“提问—回答”模式。通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确定本语篇模式为匹配模式,通过“概括—具体”模式,讲述地震前发生的奇怪的事情,地震中所发生的一切及其造成的破坏,和震后救援工作。学生对语篇段落信息整合之后,他们便能够明确该语篇的交际目的,进而离学习目标更近了一步。
高中英语的语篇都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的,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本篇文章总共四段,第二段的第一句话“At3:42AM everything began to shake”,以及第四段的“All hope was not lost.Soon after the quakes…”,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不难从“begin”“soon after”这些字样分辨出段与段之间的关联,并体会到本篇文章是以时间为线索,学生进而会体会语篇的连贯性。
本课例的语篇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旨在向读者传递“自然灾害对人类带来的破坏”,并让读者学习到在地震中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笔者在授课时带领学生讨论了以下问题:What can you do to protect yourself when there is an earthquake?What can you help others during an earthquake?学生经过讨论,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并交流自己的观点,达到情感交流,并体会语篇想要表达的内涵。
“深度学习路线”(Deeper Learning Cycle)是美国学者提出的,简称DELC,其旨在研究深度学习,即通过改进阅读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进而促进其深度学习。深层阅读是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阅读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多种角度分析和理解文本;进而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解疑和释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理解了文本字面意思后,能够深理解文本深层次含义,如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进而有所启发,获得审美乐趣。
根据高中英语课程及其学生的特点,结合DELC的七个操作步骤,我们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对课堂上的内容和环节进行了重构与优化;在课前整理了需要教授的内容、技能以及相关的内容,最后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意图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师生互动,让所有学生真正地、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进行深度学习;在每节阅读课前选取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要知道、想要了解”的意愿。有了预备和激活,教师接下来应引导学生走进语篇,可将阅读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和学生一起探索语篇的主旨、细节、词语的使用、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加工知识,教师设置问题从容易到富有挑战性,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其阅读素养。
想要构建高中生阅读素养,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至关重要,除了文中提及的基于主题意义、语篇知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之外,广大英语教师还应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进而爱读、会读、能读,并成长为积极阅读者和终身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