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姗姗,姚 瑶
(池州学院a.池州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b.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家风是我国的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世书香百年家风”的东至周氏家风在家风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目前对东至周氏家风研究集中在2个方向。一是以家风家训文本为考察对象。例如汪宝云,汪谦干《对人才辈出的安徽东至周氏家族的探析(2008);程莉《东至周氏家族人才辈出及原因分析》(2010);黎俊祥《东至周氏家族研究述评》(2011);谢忠惠《东至周氏家风家教探幽》(2019);杜敏《论周氏家族对东至地方文化的影响》(2019);孙琪《东至周氏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耦合性研究》(2019)等。二是从语言层面上对东至周氏家风书籍《负暄闲语》的内容进行阐述。例如程立中《从〈负暄闲语〉谈周馥的“治生观”》(2010);丁世虎,祝中侠的《〈负暄闲语〉家训思想渊源考略》(2020);鲍红信,房利的《论周馥的读书观—以〈负暄闲语〉为中心(2020)等。目前缺乏对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信息传播的研究,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研究的现有成果若能和传播学联姻,能更好地顺应当下地方文化“走出去”的文化策略。因此,有必要作深入探讨。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Lasswell,Harold D.)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五W模式”,即谁(who)、说了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等。以下研究拟从传播学视角研究东至周氏家风文化,分析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接受、交流和传播等问题,旨在推动东至周氏家风文化更好地实现域内外传播。
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家风文化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传播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过程中,传播主体要深刻了解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特性,并通过有效的传播方式使传播受众接受家风文化,更好地促进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传播,扩大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影响范围,实现东至周氏家风文化“走出去”的外宣目标。传播内容方面,要符合易读性原则,让传播受众能准确的理解家风文化蕴含的内涵和价值等传播内容。运用多种传播途径相结合的方式来传播东至周氏家风文化,推动中国家风文化“走出去”,对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意义重大。
传播主体是发起传播行为的传播者和组织机构,传播主体的职能包括收集、处理和传播内容,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传播主体指的是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传播者,传播主体在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传播主体必须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在语言层面转换过程中关注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信息的增添、失落和变形,而且还要注重转换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的冲突和交流。东至周氏家风文化在不同的民族和社会传播时,传播主体要审视和阐释如何更好地进行家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减少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东至周氏家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还要遵守传播制度和传播规范,保障东至周氏家风文化在域外得到更好接受和传播。
传播内容是指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传播内容,文化达到互动的目的。目前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传播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周氏六代杰出人才的故事,如周馥、周学熙、周叔弢、周一良、周治良等。其二是东至家风家训的内涵,如勤学习、从正业、重勤俭、培心地等。传播内容要遵循易得性原则,即所传播的信息必须能使受众以轻易的手段获得。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传播可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加以宣传,如建设一座家风家训展示馆、制作一台《百年家风》情景剧、拍摄一部《安徽东至: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专题片等,通过“一馆、一剧、一片”,充分展示周氏家族百年家风精神内涵,打造社会风气“风向标”,引领社会崇德向善。[1]传播主体可以通过参观周氏家风馆的同时看情景剧和专题片了解周氏家风内涵,演出和动画可以将宣传内容和娱乐两者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传播媒介是传播家风文化信息的纽带,是直接为接受者传递或运载特定符号的载体,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东至周氏家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池州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传播途径涉及书籍、网络、电视和报刊等类型。
其一,利用书籍传播。周馥所著的《负暄闲语》白话导读本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此书吸引了很多学者对周氏家风文化进行考察研究。其二,发挥媒体传播作用。2016年11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头条推出:“安徽东至周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专题宣传片,东至周氏家规家训更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微信视频号“纸坑山周胜良”以及微信公众号“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为传播周氏家风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其三,与地方组织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为保护与传承周氏家风文化做出了诸多努力,包括对周氏家风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整理等。池州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家风文化馆,推动家风文化进校园,让大学生这个群体对家风教育有更深刻地认识。建构健全的传播途径有利于实现传播途径的多样化,这些传播途径为池州周氏家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起到推进作用。
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传播受众是指家风文化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媒介传播过程中,受众是传播符号的释码者,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传播效果的反馈者,也是传受活动中的权利主体[2]73。对东至周氏家风文化进行传播研究时,要注重对传播受众的研究。传播受众是翻译信息传播的目的地,也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传播过程中,受众心理过程包括三个具体环节: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2]74。一般认为,传播过程中所受干扰主要是来自于普遍存在着的受众的心理选择。对于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受众来说也是如此。传播者尽管能够决定传播的内容,却无法决定受传者是否接受、怎样接受和接受什么。所以,对东至周氏家风文化进行传播时,传播主体要充分了解受众需求,对家风精髓进行符号化的处理,尽可能符合不同文化受众的心理。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3]6。当对东至周氏家风文化进行传播时,要从受众接受的角度出发,确保受众可以便捷地获取关于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受众和传播主体能够发生角色的转变,受众者接受东至周氏家风文化并向外传播时是扮演着传播主体的角色,所以使受众积极接受东至周氏家风文化有利于家风文化的对外传播。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出去的信息受到了关注、留下了记忆、改变了态度、导致了个人或社会的某种行为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产生了传播效果[2]91。不论是传播媒介的拓展,传播主体的组建,乃至传播内容的选择、译介,最终的目的都是达成良好的传播效果,即促进受众对传播内容的理解与接受。传播效果的达成是传播东至周氏家风至关重要的一步。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周氏家训和家风的传播效果,地方政府和有关组织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一,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联系省内外大专院校、兄弟地市社团以及东至在外专家到周馥故里开展学术活动,《中国文化》编辑孟繁之、口述历史作家周海滨、首都师大副教授余华林等专家学者、安庆皖江文化研究会专家先后前来指导交流。其二,成立“东至周氏文化宣讲团”。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家训和家风,宣讲周氏文化,开展了以家风为主题的“家风进家庭”“家风书法赛”等活动,县妇联专门组织了“巾帼说家风”活动,吸引了天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各大高校学生到家风馆进行课外实践,传承家风、弘扬正能量[1]。其三,“东至县周氏家风馆”于2016年9月建成开放,展厅面积约为120平方米,从“家族人物、专家点评、家风精髓、家风底色、家族品格、家规家训、诚惠桑梓、弘扬传承”八个部分展示周氏家风文化内涵。自开馆以来,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者近十万人次,是廉政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参观学习的重要基地,也是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海外的周氏后裔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为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密切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措施可以促进周氏家风的传播效果。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实现了世界经济强国的目标,借助这股东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工作,家风文化的传播可以让国际友人真正理解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精髓。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可以加快实现世界文化强国的目标,也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在文化传承和个人伦理道德践行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给予东至周氏家风很高的评价:安徽池州东至周氏家风——六世书香,人才荟萃集于一门;百年家风,见证传承的力量。周氏家族“清廉正身”“从正业”“重勤俭”的家风、“求知好学”“勤学习”的学风、“劳谦谨敕”“培心地”的修己为人之道等优秀的家风经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现代社会主义新型家风的建设。2020年,“东至县周氏家风馆”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之一。东至周氏家风以“走出去”为契机,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为国外家风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事实上,语言是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一大障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载体都没有做好,文化也走不了多远[4]60-68。“译出”是要把自己的东西送出去,要让受众能够接受,要在别的国家和文化圈里得到传播,产生影响[5]。翻译策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翻译应该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保证周氏家风文化翻译的精确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受众对译本的接受程度,让受众感到有文化交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接受和传播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内涵。当前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传播仅限于周氏家风馆旅游区的介绍,宣传范围和影响力很有限,特别是目前还没有专门有关周氏家风文化译著。目前影响东至周氏家风文化外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传播内容较少,要有专门部门组织翻译专家对东至周氏家风文化进行翻译,制作家风宣传册进行外宣。
东至周氏家风文化要达到良好的外宣效果,真正“走出去”,需要培养有跨文化意识、具有全局意识且专业基础扎实的外宣翻译人才。“从事旅游宣传实践的人员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应当系统受过跨文化、跨学科训练,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人才培养问题,而是业界的呼唤和要求。旅游外宣人员应当走向前台,承担起多元文化、和谐世界建设工程师的重任。”[6]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译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充分了解中西文化背景,用外国人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清楚地传播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精髓,才可以使其产生共鸣。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5G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媒体融合的速度在加快、广度在拓展、深度在加强。池州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构建与传承需要紧跟媒介前沿,实施融合创新,推出精品力作,既要原汁原味,也需要善于革新,可以依托网络传播池州东至周氏家风文化。智媒时代下,在未来“人机共生”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可以实现针对传播者个人的个性化传播场景与互动定制,还可以把握自媒体垂直领域的细分进行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用户主动参与和传播;拓展全球视野,关注国际传播,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场域,讲好东至周氏家风文化故事。
政府部门在池州东至周氏家风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起主导性地位,要强化池州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外宣工作,为池州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宣传提供有力的保障。目前,池州市政府为保护东至周氏家风文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为努力方向:一是把好家风挖出来,通过研读历史、学术交流、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多方位多角度挖掘、研究周氏家风文化内涵;二是把好家风展出来,积极挖掘县内周氏家族家规家训历史文化及社会生活中的好家风鲜活事例;三是把好家风推出去;四是把好家风传下去,如成立了“东至周氏文化宣讲团”宣传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中的家规、家训。
目前,政府营造了良好的对外传播环境,但是对国际传播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活动未见报道。东至周氏家风文化“走出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以国际合作为契机,加强池州的国际文化交流。池州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近年来更是承办了一些国际重大赛事,例如首届中国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第六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和池州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可以通过举办赛事活动促进池州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宣传。其二,发展国际旅游产业。“旅游文化翻译是一项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为来华的国际旅游者提供语言服务,向游客传递、介绍景点信息和吸引游客;另一方面则是要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外国游客通过翻译了解中国文化”[7]池州有4处国家级旅游品牌: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子岩。此外,“一诗传千年,一诗名天下”的杏花村也是闻名遐迩。通过旅游来了解文化是一种主动的“输入文化”,比被动的接受“输出文化”更容易被接受。通过国际旅游实现池州东至周氏家风文化“走出去”的外宣目标。亦有学者认为,“池州可以同其他国家构建文化竞争与协作并存的发展格局,在传播方面严格遵循编译求同的思想,使池州傩文化在思维、认知等方面被国外受众接受,并注重源语文化的差异。”[8]这对于宣传池州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也同样适用,发展国际旅游产业对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9]。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影响。家风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跨文化传播过程,充分地了解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和传播受众,有利于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传承与传播家风文化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大周氏家风服务地方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东至周氏家风文化“走出去”也是为我国文化产业添砖加瓦[10]。因此,从传播学角度探索家风文化,可以延伸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研究的深度,拓宽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研究的广度,有利于推进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