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伟英
合肥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11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1]。在思政课教育中,一定要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好讲透彻,讲出历史的味道、科学的味道、真理的味道,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思考的主题。除了要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日益普及。因而要充分依托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技术手段创新,以支撑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推动传统课堂教学和学习模式的变革,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转变,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根本。作为思政课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技术变革,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通过“课堂教学革命”,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之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又是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使命。
2020年初我国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推进,以线上课堂代替传统课堂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而5G时代的到来,更为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逐步成为一种教育新常态。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形式,始于2012年。慕课是MOOC的音译,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是一种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或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使用的在线教育新模式。慕课作为一种新兴授课模式,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是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的革命。与传统网课不同,它主要以微课的形式体现核心教学内容,以即时测试与反馈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可以有效兼顾到不同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与理解差异,克服了传统授课中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慕课的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它突破了传统教室的时间限制,创建了一种网络化的虚拟教学空间[2]。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一项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从2007年开始出现,2011年引入我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3]。与传统课堂相比较,“翻转课堂”是学生在正式学习前,通过教师发布在线上的有关材料(包括电子教材、微课、视频等)先自主学习,再到课堂上通过提问、解惑、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更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而言,教师从传统课堂的主宰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发起者、教学方案的设计者、教学内容的主导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自主学习的监督者和学习效果的测评者,并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共同参与者和引导者。通过翻转课堂,可有效克服学生长期以来依赖教师“教”的学习习惯,形成“先学后教,先学后导”的课堂教学模式[4]。
传统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着重于教师对于学生“填鸭式”的理论灌输,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层次探讨,易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学生处于被动式接受。而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一方面,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交流,在增强了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习的同时,反过来亦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共同的交流与探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同时,通过与学生交流讨论中,教师可以发现自身知识与教学的不足之处而加以改善。另一方面,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中,教学过程是通过“探讨问题、解答疑惑、引导分析、评价成果”的教学模式来实现的,学生课前需通过微课对知识点进行自学,通过思考,完成相关练习。而在课堂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以“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对具体知识点的交流讨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可有效提升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伴随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他们更擅长在网络上获取知识、喜欢获得实时反馈、偏爱碎片化学习方式。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有效地融合了慕课和实体课堂现场教学的各自优势,以实体课堂为主体,慕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6]。正如《关于深化新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民办学校思课政建设相对薄弱,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在此背景下,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示范推广显得尤为迫切,课堂革命势在必行。
笔者利用超星学习通强大的数字资源优势,在慕课子平台按照课程介绍、参考教材、课程章节、教学资源等模块建设了所授本科生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两门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平台包括活动(涵盖签到、投票、选人、抢答、主题讨论、随堂练习、问卷、评分、分组任务)、统计(涵盖章节学习、章节测验、讨论、作业统计、考试统计等)、资料(涵盖课前任务书、教案、微课、案例、拓展阅读、章节测试等)、通知、作业、考试、讨论等模块,并且在平台后台将课程知识点与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中共党史网、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党建网、中国文明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媒体中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时事评论等有效结合,建成课程资料在MOOC课程页面提供给学生。此外,笔者所在的高校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建校时间相对较短,高水平思政课教师相对匮乏,课题组借用相关慕课平台中已有的思政课资源,除自身进行观摩学习外,并分享给同学们,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并加以利用。这些慕课平台包括MOOC中国、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学堂在线等。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责任。面对新时代的使命,面对当代大学生成长需求和身心特点,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要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担当。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在线课程配备丰富多样的学习引导、在线测试、互动讨论和在线作业等。而在线下的讨论课中,则以学生研讨为主,分组进行专题讨论,并明确小组内成员每次都承担不同职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每个问题讨论结束发布测试题给所有同学回答,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认真参与,有针对性地开展难点问题的讨论。通过翻转课堂,初步摸索形成了“教师课堂辅导+同伴合作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利用红色资源,深入学习“四史”知识,凝练红色基因,使红色精神入脑入心。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产生的物质及精神资源,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思想性和文化性,从而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材料,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资源。安徽拥有厚重的红色资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在课堂设计和讨论环节中,让学生们讲述家乡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在“原理课”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节交流讨论中,让安庆籍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剖析其右倾及“反对农村武装斗争”等的错误就是源自脱离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在“原理课”中的“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节交流讨论中,穿插“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自强、拼搏、团结、进取、开放、奉献”的黄山松精神、“为群众谋利、为百姓造福”的沈浩精神等红色精神[7-9],以这些精神来阐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概论课”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章中,让安庆籍学生和泾县籍学生分别讲述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核工业成就、杰出将军外交家黄镇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大国外交等;在“概论课”的“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一节中交流讨论中,让学生专题报告云岭烽火淬炼的新四军精神、“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军民鱼水情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渡江精神、“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精神等红色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通过这种生生互动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唤醒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进一步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性认同,激发他们进一步弘扬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也为长三角高等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学校教师思政工作联盟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等,利用长三角区域优势思政教师及课程资源,邀请长三角思政课教学名师和专家进行辅导,学习借鉴他们的教学经验,以扎实提升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如参加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和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路丙辉的“开学第一课——党的初心与使命”等。
此外,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笔者学校所在的合肥为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和科技文化强区。合肥拥有渡江战役纪念馆、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褚老圩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馆、巢湖市南山烈士陵园、蜀山烈士陵园、茶壶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双河集农民暴动纪念馆、安徽工委旧址纪念碑、大鲁十三坟烈士墓、李克农故居、张治中故居、孙仲德纪念馆等红色资源。通过社会大课堂,探寻红色足迹,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实景课堂中学党史、悟思想,从伟大的建党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这些红色资源成为思政课教育的不竭动力。如在“原理课”中的“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节交流讨论中,穿插合肥市的安徽省创新馆、科大硅谷、量子科学国家实验室、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人造小太阳)、同步辐射装置等,重点讲述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人造小太阳、量子领域等基础前沿科技上的突破,会深刻影响未来的社会发展;在“概论课”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穿插安徽名人馆、包公祠、陶行知纪念馆等人文资源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渗透到思政教育中,以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然融入,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引导学生悟道明理,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笔者所在高校为一所应用型高校,部分学生思想意识和学习的主体性观念未充分建立;再加上部分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够高,“一考定成绩”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给学生留下了考试前老师一定会划重点的固定思维,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有上课敷衍、态度不端正的现象。但是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家对于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提升,思政课考核一定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方式,不断创新,改变“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在思政课的翻转课堂中,探索建立教师评价(线上、线下期末考试及实体课堂,占70%)、学生互评(20%)、学生自评(10%)的多元立体综合性考评方式。其中,教师评价的线上部分包括课前任务、章节测试、线上互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线上部分考核成绩占20%;线下期末考试主要通过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目及论述题目考查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期末成绩占30%;实体课堂着重考核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及小组合作精神,包括出勤、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记录以及小组表现等,实体课堂互动交流占30%左右。除了教师评价,还积极鼓励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互评是通过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参与讨论的程度及贡献大小等综合表现给出客观的评价,学生互评成绩占总成绩的20%。相对于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则属于内部评价,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与评估,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自评占总成绩的10%。通过考核方式的不断完善和改革,让学生参与到生生、自我和师生评价当中,切实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教学形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给传统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翻转,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活力[10]。建设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通过有效利用全国共建共享的思政课资源,结合互联网教学的优势,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机融合,弥补常规教学资源的不足,并通过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政治素养,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在此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需要进一步熟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特点,更好地熟悉并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从思想行动上实现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的行为观念转变;要善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树立“大思政”理念,以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扎实履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