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平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当前,数字化媒体盛行,新媒体逐渐被广泛应用。新媒体是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效果和传播影响力等方面带来了变化,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产生影响,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表达和行为习惯。新时代的大学生成长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变化的环境中,新媒体对他们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强大的吸引力;而且,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媒体平台传播的海量信息,一定程度上缺乏内容辨识和价值判断的相应能力,这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新时代对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有了新要求,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工作上有了新使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师生的首要任务,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增强全体师生信用、信念、信心和培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大学生的工作上有新作为。因此,如何将新媒体新技术与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深度融合,依托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手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发展要求的新课题。
高校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也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普及。一方面,高校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网络上大量的课件、教案和视频等教育资源进行备课,教师备课正由传统的“纸质教材+纸质教案”向线上“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方式转变;有不少的教师开始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智慧课堂”和“翻转课堂”等方式不断革新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也有不少学校开始利用信息化新媒体平台,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和网上教研等活动。教育信息化在高校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营造了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理念,提升了教师使用网络资源、媒体新技术并进行网络教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同时,随着“90后”“00后”年轻教师逐步进入高校任职,他们与当代大学生一样成长在互联网环境中,有着相似的互联网思维和行为习惯,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频率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创意,非常熟悉和擅长运用网络开展信息传播工作,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甚至涌现出“网红”教师。拥有新时代教育理念、新媒体素养、信息化技能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利用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的活力不断地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格局、模式、表达等方面都随之推陈出新。
另一方面,新媒体突破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校内主渠道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以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等新媒体载体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理论教学、日常教育管理、社会实践活动新的工作平台,给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教育实效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是单向传播和教授知识的模式,教育者主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形成了教与学的师生角色关系和对话方式,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大学生更多是信息被动接受者[3]。新媒体用户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在高度互动的环境中营造了平等交流的对话氛围。在新媒体平等对话的环境里,大学生渴望更多的互动交流和个性发挥的空间,教育者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权威角色定位在变化,所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影响力在逐渐减弱,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题设置方式也面临挑战。实际上,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设置话题、主动参与在线讨论、微视频创作等各种互动方式,大学生既可以是话题设置的主导者,也可能是热点内容的讨论参与者,大学生对新媒体热点话题的参与和推动程度,反映了大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认识态度。因此,高校要想赢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可以在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活跃程度高的领域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议程设置和话语的表达方式,实现“学生思想活跃在哪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
新媒体开放共享的网络空间和数字化的传播功能,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更为全面。首先,新媒体环境里,每个用户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APP、网络社区等新媒体接收个性化定制信息、发送个性化意见,形成了网络用户个性化传播的氛围,实时的个性化传播技术和行为带来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并打破了传统知识传播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形成了知识传播的便捷渠道。其次,新媒体的虚拟空间吸引着各式各样的人群参与,用户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在不断制造话题,新媒体知识传播的对象变得更加开放。最后,新媒体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整合手段的不断创新,传播内容实现了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的深度融合,知识传播在新媒体平台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因此,高校只有不断挖掘源于大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形成更为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使其更加全面、丰富和及时,并与大学生真正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共鸣,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知识获取的新需求。及时地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宣传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4]。
新媒体环境中,多元的价值传播给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的价值引领力带来冲击。新媒体平台上海量的信息夹杂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信息表达方式进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这些信息不同程度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也不同程度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价值观念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影响力,多元的价值传播环境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塑[5]。而逐步成为高校大学生主要群体的“00后”成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环境中,其获取知识、休闲娱乐、生活消费和情感交流离不开各种新媒体平台。这些“00后”的大学生习惯在互联网虚拟互动的环境中表达自我、寻找朋辈,新媒体等信息技术的生活化应用为大学生展现自我个性以及发挥个人特长提供了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个性化的价值追求意识[6]。
然而,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培育、发展和形成的关键阶段,开放的新媒体环境既有正面、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快速传播,也夹杂着各种消极、虚假的思想元素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尤其是网络环境中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通过新媒体“饭圈”等,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极大的舆论环境影响,甚至对大学生价值判断产生错误的引导,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带来极大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的挑战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理念和思维跟不上技术发展形势、组织和机制跟不上教育发展要求、行动和模式跟不上技术革新步伐、运营团队媒介素养达不到实际要求、话语表达脱离大学生思想交流语境、经典优质的思政教育内容打造不足、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当前,各高校普遍开通了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和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也依托校园网、易班网等载体建设了思政教育专门网站,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从部分高校新媒体运营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与新媒体技术整合不足的现象,实际工作中也存在新媒体应用思维跟不上技术发展形势、新技术应用的思想意识较弱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高校对信息革命带来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和传播格局的迅速变化认识还不到位,对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遇和新挑战研判不足,以致新媒体新技术互动交流、实时便捷、开放共享和个性化传播等优势,未能在这些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而依托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不够、评价机制缺乏、引领效果不佳,新媒体助推这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工作方法转型升级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各高校融媒体中心目前正处在陆续建设的过程中,学校新媒体的运营多数采取部门负责制,即学校层面的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等媒体事务由党委宣传部门负责,各业务处室及二级学院的网站、部门微博、微信等媒体事务则由各部门负责,学生管理层面的心理咨询、资助服务和学生管理以及各级学生组织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事务则由学工部门、团委和各级学生组织负责。从管理机构机制来看,部分高校建立了新媒体设立审批、运营监管、舆情监控等专门的工作制度,在校级层面进行意识形态和舆情监管工作的面上统筹,但新媒体统筹管理和运营工作机制并未健全,存在新媒体建设发展统筹不足、制度不健全、运营管理不到位的现象;部分高校各级部门所负责的各层级新媒体多采取自主设立、自行运营、自我管理的模式,存在管理分散、各自运营的现象,学校各级新媒体建设统筹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从技术应用机制来看,各学校新媒体主要还是依靠各部门、各级组织自身力量开发宣传内容和创新传播手段,依然存在学校媒体发展目标不清晰、建设手段单一、内容缺乏统筹的现象,以致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建设内容不足、新技术应用缺乏、表达形式单一等问题。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建设已经进入全媒体快速发展阶段,媒体融合技术、平台和形态等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但从部分高校融媒体建设现状来看,这些高校推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对学校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号等新媒体传播渠道的融合设计不足,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对学校新媒体资源整合不到位,未能打造学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管理平台;对新媒体大数据功能融合不足,不能有效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和运用等工作,有的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工作不够精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保障工作仍有差距,尤其是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还不够到位;同时,促进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有效融合的载体尚未建立,媒体融合发展有效推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不够有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高校媒体融合发展尤其是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在利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推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现阶段,高校校级新媒体平台多是由学校宣传部门牵头,融媒体中心仅有少量专职工作人员和兼职学生骨干负责具体运营;校内各部门和各级学生组织的新媒体则多是由部门教职工和学生骨干兼职运营管理。因此,这些高校新媒体运营队伍存在多数师生兼职为主、少量教师专职为辅的现象。而有的高校现有的新媒体专兼职师生运营队伍中,大多数没有新闻专业背景,新闻专业能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师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知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仅限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面临着推动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不足的现实困境。加之部分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缺乏,并未健全新媒体队伍选配标准、培养培训、激励保障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工作制度,新媒体运营团队专业性提升和媒介素养的提高欠佳,出现了新媒体运营技术力量不足和运营团队媒介素养不高的现象,这些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7]新媒体互动交流的氛围带来了新的话语环境,大学生在其中容易找到思想表达的方式、互动交流的对象、情感沟通的渠道和个性发挥的空间,容易产生个人情感和价值共鸣。然而,部分高校依然采取传统媒体的宣传方式,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从传统课堂、板报等线下载体搬到线上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象化、通俗化和生活化的设计,话语表达方式缺乏时代感和亲和力;依然采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导灌输的单向授课模式,缺乏互动交流的话题设置、双向交流的话语方式。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了理论强实践弱、枯燥难懂、脱离实际又空洞的意识形态灌输管道,以致难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引起思想共鸣,更没有真正发挥好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交流的平台优势。
从《中国青年报》每周的高校官微排行榜(1)《中国青年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从2014年11月17日开始设置话题“高校官微排行榜”,每周一推出全国高校官微综合影响力排行榜以及相应文章阅读量的排行榜。和“中国大学生在线”每季度的全国高校抖音综合影响力排行榜(2)“中国大学生在线”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从2019年第4季度开始,每季度推送“全国高校抖音综合影响力排行榜”。可见,部分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具有时代感的优质作品。高校官微和抖音所发布的信息能引起大学生普遍关注且排位靠前的多数是校园公告类、生活服务类、项目评选类等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开展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多,相关话题引起大学生普遍关注并排行靠前的也不多见;各高校利用新媒体有主题、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内容的不多,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艺术化、形象化和经典化的亦不多,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短视频、网络语言等形式传播并产生影响力的作品更少。可见,一些高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经典化、优质化和特色化的意识,并未健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打造和培育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品打造不足,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经典优质内容不足。
从各高校当前运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工作体系现状来看,部分高校尚未结合新媒体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等因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内容综合设计。主要原因有三:其一,这些高校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机制尚处于摸索阶段,缺少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未能形成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导向;其二,这些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职责分散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职能部门或教学机构,较难形成统一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其三,这些高校进行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性考核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学校、教师、学生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职责定位还不够明晰,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性评价考核的内容、方式和体系尚未真正有效建立和健全,大学生被动参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状态还没有得到改变。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因此,在创新路径的选择上必须针对这些不足,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8]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高校需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主动适应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变化,树立新媒体新思维,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工作优势和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创新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工作方法,真正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势而新。
1.提高认识,树立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维
高校要深刻认识新媒体环境的新机遇、新挑战及其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深刻变化,强化新媒体新技术学习和应用的意识,树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维,形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工作优势和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一要将媒体融合发展理论纳入高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加深党政领导干部对新媒体发展形势、挑战和机遇的认识,更加深刻理解新媒体新技术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融合发展推动工作提质升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形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的新思路。二要注重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师生员工中的知识普及,通过专家辅导、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学深学透新媒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方法和要求,加强广大师生员工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三要注重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推广,深入开展新媒体技术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技术优势和应用方式的广泛宣传,营造师生员工主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
2.转变观念,培养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新思维
高校要深刻认识新媒体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手段带来的新变化,以及新媒体及时便捷、开放共享和互动交流等传播优势的现实意义,培养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思维[9]。一要培养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放共享思维,充分发挥新媒体开放共享的平台优势,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间和教育载体空间的限制,以开放共享的理念,立足在广阔的互联网空间打造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平台和载体。二要培养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动交流思维,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交流环境对大学生的强大吸引力,积极推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双向互动交流转变,形成与学生平等互动交流的机制,营造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等互动的良好氛围。三要培养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创新思维,深刻认识新媒体内容建设的现实意义,着力创新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革新带来的新机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优质,传播更高效。
3.系统思考,树立融合发展趋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新思维
高校要深刻分析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政策和新要求,认真研判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思维,以及媒体融合发展对高校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准确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要求、发展趋势、技术特点和工作方法,总结好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技术、内容、形式、平台、服务和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高校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发展存在的不足和带来的启示,立足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思维,系统谋划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各项工作。高校要树立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理念,充分借鉴当前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技术手段、工作经验和运营模式,形成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破解高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瓶颈,提升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及平台载体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健全高校党组织网络育人工作的领导体制,切实将党管媒体的工作原则贯穿网络媒体,尤其是新媒体领域建设的全过程,不断加强党组织对校园各类新媒体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也需要高校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高站位的部署和更高起点的谋划,通过更高标准的工作设计、更加健全的工作制度和更深层次的技术应用,更好地形成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1. 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高校要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三全育人”体系建设重点来统筹谋划和组织实施。要切实加强党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校内各相关部门和校团委、学生会等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始终坚持“三全育人”理念,以深入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抓手,在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进程中,依托新媒体平台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形成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的工作格局。要不断深化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力度,共同成立新媒体融合发展校企合作共建领导小组,通过校企共建新媒体实验室、共管新媒体平台、共享新媒体资源等方式加强工作内容建设,形成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工作格局。
2. 强化制度建设,构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
高校要加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建设的统筹领导,持续推动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工作,不断激发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机制的活力。要健全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完善新媒体设立审批、运营监管、舆情监控等工作流程,明确内容开发、审核、传播、监管和统筹等工作要求,形成规范管理和运营的工作机制。要建立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保障制度,明确新媒体平台建设和运营所需经费、人力、场地和技术等保障要求,形成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的机制。要完善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制度,形成新媒体队伍选配、培育、激励和监管的工作机制。要构建基层组织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激励制度,形成基层单位和师生员工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和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创新的工作机制。要强化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管理制度,压实各级组织网络育人工作责任,形成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有统筹、有计划、有管理、有监控、有创新的工作运行机制。
3. 统筹技术应用,打造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高校要建立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各新媒体平台管理部门参与的技术开发工作协调机制。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新媒体技术发展形势,统一谋划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建设发展的目标定位,明确学校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技术开发应用和内容建设的基本要求。要注重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力度,完善校内各级各类新媒体应用新传播技术的工作统筹,加快新媒体直播、短视频以及人工智能AI、AR影像等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达效果、传播方式、服务功能的创新和优化,吸引更多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关注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题,形成新媒体传播技术、模式,助推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升级新的平台和载体。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媒体深度融合,媒体传播内容的表现形式不断创新、传播的效果不断优化、技术的功能不断强化,使媒体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技术特点和传播优势。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深刻认识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理念、形势、机遇和挑战,以新媒体技术优势引领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新优势,实现表达形式、传播手段和交流方式的创新,形成以新媒体技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实效的工作模式。
1.加大融合发展力度,构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高校要加强媒体融合发展的管理和运营统筹,通过媒体融合发展的平台和技术实现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表达形式、传播手段、传播载体、传播体系的创新,形成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运营模式和创新思维。一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依托新媒体技术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立体丰富的展现形式,实现新媒体传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设计、更加生活化的观点表达和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话语交流,形成内容与技术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二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拓展传播的渠道和平台、优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营造传播的氛围和环境,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融合传播体系。三要推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和渠道的融合发展,强化学校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号等新媒体的融合设计和资源的优化整合,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传播矩阵。通过加快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和手段、资源和渠道、体系和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扎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传播方式的多元和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切实增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吸引力、亲和力和影响力。
2. 加强融合载体建设,打造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智慧思政平台
高校要全力推进学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切实加大人、财、物和技术应用的力度,注重加强学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工作统筹和谋划,奠定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和提质升级的工作基础,全力打造新媒体智慧思政网络育人平台。一要构建学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管理的一体化平台,通过整合学校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微博、易班等媒体资源,加强学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标准、内容标准、管理标准的建设,形成学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建设统筹和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二要依托新媒体构建高校“云思政”工作模式[10],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新媒体技术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线上资源,开展线上智慧思政课堂、智慧思政管理、智慧思政服务的功能开发和资源建设,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相融合的线上一体化智能服务体系,形成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育人平台。三要依托新媒体技术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智慧思政大数据分析平台,加大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过程的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和应用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算法功能,实现对大学生关注热点的精准掌握、教育内容的精准推送和教育工作的精准开展。
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和学生成长实际需要,在传承和创新中积极探索实践并积累了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的方法。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不仅有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新的使命带来的新任务,也有新媒体技术革新带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需要我们培养一批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更好地形成推动高校基层组织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力量,才能真正激发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
1.完善队伍建设标准,选优配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高校要深刻认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结合学校人才队伍工作实际,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的统筹。一要完善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兼结合的配备标准,专职队伍的选配工作要纳入学校机构设置和人事改革范畴,兼职队伍的配备要形成学校层面的统一规范,形成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规划、人员配置和统筹管理的机制。二要健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选配机制,根据学校人才队伍结构现状,适当引进一批有新媒体专业背景和从业经历的专职工作人员,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选配一批有新媒体素养和能力的思政骨干作为专职人员,逐步建设一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突出的专职队伍。三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骨干中选配一批有一定媒介素养的师生作为兼职工作人员,逐步建设形成一支业务素质扎实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兼职师生队伍;通过专职和兼职师生工作队伍的选优配强,并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的把关,为打造一支师生专兼结合、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注重媒介素养培养,提升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业务能力
高校要建立工作队伍常态化培训机制,将校内各级新媒体运营队伍纳入学校统一培训范围,统筹谋划好新媒体队伍培训工作计划和安排,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专题集中培训、外出考察交流和工作实践等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活动,构建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一要加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政治素质培养,切实加强新媒体工作队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治定力,提升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和传播文化的能力。二要加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能力培训,结合学校新媒体工作队伍的专业结构、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水平和媒体素养的基本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媒体技术应用、内容优化、传播方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话题设置、素材收集、文章构建等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新媒体工作队伍到新媒体企业实践和兄弟院校学习交流,提升使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工作的素养和能力,努力培养一批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
3.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提高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传播能力
高校要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团队建设机制,加强对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团队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组建工作制度,明确团队带头人选拔方式、工作待遇、工作条件以及创新团队组建方式、业绩考核和工作激励等方面内容,选拔一批具有新媒体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人才成为创新团队带头人,选配一批业务骨干成为创新团队成员,建设一批特长突出、优势互补、高效运行的创新团队。一要围绕破解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难点问题组建创新团队,围绕学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术热点、理论难点和传播痛点等问题,有针对性地组建技术应用开发、内容形式创新和传播手段革新等方面的创新团队,以创新团队之力破解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二要构建以创新团队为抓手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开发模式,依托创新团队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传播规律的研究,集中团队技术力量和学校优势资源,切实加强新媒体先进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应用开发,提升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传播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认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改进话语表达方式,利用新媒体进行知识学习、生活服务和日常管理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设计通俗化、生活化和个性化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信息,形成让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内容,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语境。
1. 树立新媒体话语理念,建设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多元话语模式
要对大学生产生教育影响力,必须使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先产生吸引力,而能产生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话语表达方式。因此,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学生为本的原则,树立新媒体用户思维,建立新媒体话语理念,注重贴近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话语实际,构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流话语、社区话语和学生话语融合发展的多元话语模式。一要加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流话语的建设,用新媒体的新技术、新表述和新语境,精心提炼出简明生动的理论表达内容,精巧设计出理论阐释的表达方式,形成鲜明的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符号,利用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传播并形成主流话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二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社区话语的建设,切实推动网络社区话语的提炼和表达,根据新媒体环境不同网络社区和社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生动的网络社区故事和理论辨识度高的网络社区语言,形成网络社区对大学生有效的舆论引导、正能量的传播和教育。三要建设与大学生新媒体语言习惯相融合的话语风格,使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让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
2.强化新媒体互动交流,营造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交流环境
高校要充分认识新媒体平等互动的环境中,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用户所发生的角色变化和心理变化,切实加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交流工作。一要进一步强化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交流的思维和意识,将互动交流贯穿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题设计、内容创新和工作机制建立的全过程。二要进一步打造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官方微信、微博和网页等新媒体互动功能的开发,强化互动内容设计、互动传播方式和互动分享交流的方法创新,形成官方校园新媒体互动交流的便捷渠道,探索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社区场景,打造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分享和互动的载体。三要进一步营造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交流的氛围,利用重大节日、重大事件、重大主题等设置话题和策划活动,通过官方媒体的主渠道传播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热点话题,引导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话题的互动交流,激发大学生参与话题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要精准掌握大学生互动交流的热点,主动参与大学生焦点话题的讨论,对大学生关心的话题进行积极引导,主动对负面信息进行回应,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切实掌握网络舆情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3.推动新媒体话语创新,革新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形式
高校要利用新媒体语言更加生动地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通俗、更亲切、更活泼,拉近与大学生的情感距离,形成新时代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话语风格和体系,更加形象地、充分地展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精神力量。一要不断革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深奥难懂和刻板的理论知识,进行形象化、通俗化和生活化的设计,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通俗易懂的新媒体语言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图文、音视频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话语表达方式的时代感和亲和力。二要根据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语言习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话语表达方式,通过新媒体功能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思维方式和话语风格,有针对性地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与大学生思维方式、话语风格相融合,消除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话语差异,真正用大学生新媒体语言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在推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充分挖掘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形成符合本校新媒体发展实际和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新媒体工作机制,真正做到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因校、因人、因时制宜和工作的传承、创新与特色发展,更好地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品牌。
1.强化特色发展意识,完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育机制
新媒体环境中的高校是在大学生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特点,才可能对大学生产生内容的吸引力和思想的影响力。因此,高校要强化特色发展的意识,深刻认识品牌培育对提升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现实意义,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构建以品牌培育为抓手的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升级工作格局。一要健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育机制,将品牌培育工作作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品牌培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品牌培育工作队伍配备到位、经费保障到位、技术条件提供到位、部门协调职责到位,形成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育协同运行的工作机制。二要完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育的工作制度,以学校实际问题和建设目标为导向,完善学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考核评价、部门协同运行等工作制度,为高校创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和品牌培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内容建设统筹,打造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经典优质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11]高校要在新时代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发挥学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挖掘优质教育内容,利用新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艺术化、形象化和经典化,善于把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用新媒体语言叙述和表达,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打造具有高校思政工作特点、独特创意和本校特色的内容体系。一要注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表达方式的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融合音视频、文字和图像的呈现功能,通过短视频等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的生活化、通俗化和个性化。二要注重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用的创新,及时将AI、VR、AR等技术在新媒体中的应用形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更好地将新技术的吸引力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力。三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话题设置的创新,始终围绕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思想动态,深入开展大学生热点问题的议题设置、理论难点的阐述创新、工作节点的教育安排等工作,让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能走进大学生心坎,形成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四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立足学校办学和地域实际,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文环境和红色资源相融合,打造体现地方文化基因和特色的新媒体内容,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更好地展现地方独特文化魅力和特点,形成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地方资源开展工作的模式。五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凝练具有本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对学校校园文化品牌、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活动和内容的凝练工作,将内容凝练对准学生使用新媒体的需求,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鲜活的素材凝练成新媒体传播的短视频等形象生动的内容,努力打造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品牌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经典优质作品。
3.注重工作宣传推广,搭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传播平台
高校要加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宣传推广工作,依托新媒体传播矩阵形成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宣传的聚集效应。一要依托高校融媒体中心搭建“中央厨房”品牌宣传模式,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宣传内容由融媒体中心统一采集内容后,通过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级各类新媒体多元播发渠道的统一调度系统,形成学校新媒体平台传播内容的同时、同声、同调,实现同频共振,有效提高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实效。二要构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宣传平台,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优势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建立新媒体各平台协同开展品牌宣传推广的工作机制,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宣传推广、新媒体各平台协同合作发力的工作模式。三要坚持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传播与营销方式创新[12],加强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传播中的应用力度,推动新媒体向全媒体、跨形态的传播方式发展,形成校内各类新媒体融合平台强大的传播功能;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内容的策划和创新,通过整合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已有资源,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积极探索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传播创新模式,切实提升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传播效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导向,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方向。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改变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的做法,强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意识,推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的举措,创建具有时代特征和新媒体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性评价办法,因势利导地激发大学生参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题讨论的主体意识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价值熏陶。
1.树立评价改革导向,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高校要贯彻落实网络育人工作要求,树立面向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改革指挥棒的作用,深入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一要将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的统筹谋划,切实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学校育人方式改革相融合,进一步完善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机制。二要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改革导向,结合高校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创新网络育人过程性考核评价办法,进一步完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引导大学生全过程参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激发大学生参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要完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健全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培养、学习预警、效果评价、考核激励和舆情监控管理等工作标准,健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2.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
高校要根据学校自身学生德育目标和制度建设情况,完善学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办法、教师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办法、学生使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情况评价办法等制度,构建具有新媒体特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制度体系。一要健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运行制度,形成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相关二级学院等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学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问题、补充完善评价标准和工作制度,确保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二要完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工作质量评价制度,通过对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标准、评价方法和工作效果等方面的评估,进一步推动考核评价工作的改进和提升,形成质量评价推动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工作机制。
3.加强过程考核评价,构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
高校要建立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学生参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的制度清单,明确学生参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生参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监测和考核评价的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参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好的思想品德。一要构建学生日常参与、专题学习和学期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过程性多维评价机制,将学生日常使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情况、开展专题教育学习情况以及阶段性学习考核情况综合起来分析评价,形成学生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学习、专题学习和阶段性考核相融合的全过程、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模式。二要建立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的过程性多元评价机制,明确学校、教师、学生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考核中的职责定位,完善学校、教师、学生参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考核的工作方式,形成学校全过程记录、教师和学生全过程参与考核的工作模式。
总之,新时代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新形势,树立新媒体新思维,积极探索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始终坚持高校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领导,与时俱进,在构建新格局、打造新模式、建设新队伍、营造新语境、建设新品牌、创建新举措等方面下功夫,才能更好地面对新时代新媒体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推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与新媒体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新时代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