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评价: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评价新尝试

2022-03-17 20:40:55李文超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命题学科素养

●李文超

一、新时代国家对学校教育评价的改革要求

近年来,国家教育评价指挥棒发生了重大转变。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下称《评价指南》);202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下称《考试管理》)。这些文件集中体现了教育评价改革的国家意志:“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消除“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

《总体方案》要求各校“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强调全过程和全要素,为学校开展学生评价指明了方向。《评价指南》强调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内容和目标上强调了全面评价的重要性。《考试管理》指出,“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强调了“全要素”“全过程”评价。

综上可见,义务教育学校评价要在“全程”“全面”和“综合评价”上寻求突破。

二、“当面评价”是国家层面推荐的主要评价方式

有没有一种评价方式能体现 “全程”“全面”和“综合评价”要求呢?不妨看看《考试管理》倡导的评价方式:“要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鼓励实践性评价,可以采用课堂观测、随堂练习、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性评价,通过定期交流、主题演讲、成果展示、学生述评等方式开展阶段性评价。”这里把评价分为“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把学习过程评价分为“即时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并分别列举了多种具体评价方式。

以上提到的课堂观测、实验操作、定期交流、主题演讲、成果展示、学生述评,再如作品制作、口头表达、劳动操作、体能测试等方式,共同点在于评价是当面发生的,是评价主体和客体面对面进行的现场反馈活动。由此,我们把评价主体(老师、学生、家长)和客体(学生)面对面进行的现场反馈评价活动称为“当面评价”。当面评价符合国家评价改革要求,应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

三、“当面评价”应体现“三全”“四性”特点

(一)三全:全科、全面、全程

全科指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学科,以小学阶段为例,评价科目为11 门学科:语文、数学、外语、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科学、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生命·生态·安全、劳动。

全面即注重“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团队协作、口语表达、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全程指准备于学期初、组织在学期中后阶段、总结在学期末,贯穿学生学期学习、教师教学全过程,能真正做到《评价指南》所要求的“要运用好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结果。指导教师精准分析学情,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四性:专业性、必要性、综合性、情境性

专业性,要求当面评价命题目标精准,根据课程标准拟定;评价中进行专业互动点评,并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发展。

必要性包括两个方面:当面评价依据教材、源自教材,紧扣现阶段应知应会素养,进行必要的拓宽、加深、延展;当面评价内容是笔试无法评价的,如团队协作、实践操作、口头表达、行为习惯等。

综合性要求当面评价的每道题就是一个微项目,也是一次项目式学习。题目评价内容忌单一性,应涉及本学科多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情境性,当面评价发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场景中,尽可能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描述学生可能面临的真实问题。

四、“当面评价”实践尝试与反思

这里以乐山市外国语小学(简称“乐山外小”)为例,探索操作层面的当面评价。

(一)项目界定

乐山外小自2017年春季探索当面评价以来,经历了“学科素养游园检测”和“学科素养情境式综合评价”两个阶段,取得一定成效,已立项为四川省资助金项目课题。

“学科素养情境式综合评价”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评价内容,在情趣化和挑战性并存的情境条件下,对一段时间内学生学习各学科所形成的习惯、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和经验,面对面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统整性、发展性的评价活动,从而为课堂教学导向、为学生发展导航、为家庭教育参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建学生喜欢、教师乐意、家长支持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科素养的情境式综合评价”每学期一次,进行面试和笔试评价,这里重点介绍面试评价。

(二)主要特色

全科同时进行:小学11 门学科同时进行面试评价,学生像游园一样前往不同区域面对面接受评价。

小组合作:评价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体抽取题目进行面试。

家长参与:评价者除学科教师外,还邀请家长参与。家长既参与评判学生表现,又评判整个评价活动的组织实施。

现场点评:每个学生持一份《学生阶段素养综合评价表》,评价者根据学生面试答题情况,给予1 至5 个盖章点赞的评价结论,并逐一点评。

任务驱动:每道面试题都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接受考评。

(三)组织实施

自上而下,统一认识。校长办公会商定学期实施方案,在教师大会上宣布启动;教导处督促各年级、各教研组制订执行方案;备课组完成命题并具体实施。

骨干引领,示范命题。命题质量是关键,命题委员会成立非常有必要。各学科命题委员会成员从骨干教师中筛选,负责命题和审题,并在组内讲解命题,让全组教师领会精神,明确操作要领,以统一观念、指导教学。以五年级一道语文面试题目为例,它以学期共读书目中的一本书籍为载体,创设任务情境,载入本期教材应知应会素养,形成情境式综合性命题,既考查语文书上笔试无法考查的素养,又考查和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

节点清晰,准备充分。学校提前启动准备程序,发布方案;提前确定分学科方案;提前确定备课组执行方案;提前完成面试题命制,以及道具、布景等准备。

沙盘推演,严格把关。面试评价前学校组织命题成员到场进行沙盘推演、审核。命题成员讲清区域划分、人员安排、场景布置、面试过程,其他人员当场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严密组织,安全有序。实施面试评价时全校员工安全到岗,有的担当考官,有的负责评价现场组织协调,有的负责楼道值班,有的负责导引,确保校园活而不乱、安全有序。

(四)实践反思

通过5年实践,我们的面试评价至少有两点值得改进:

实施频次应更多。除学校层面组织的全学科当面评价外,应有学科教师自行组织的当面评价,做到既有即时性也有阶段性,还有总结性的当面评价。

优化评价工具。我们沿用《学生阶段素养综合评价表》,缺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很难进行精准的数据分析、比对和跟踪,很难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

如同作业批改最有效的是当面批改一样,教育评价最有效的应是当面评价,它具有因材施教、现场反馈、及时导向等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命题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
下一站命题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对联(2011年24期)2011-11-20 02: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