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五育”质量内控 提升学校育人成效

2022-03-17 20:40:55陈霞曾文健薛常成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五育质量标准监控

●陈霞,曾文健,薛常成

一、学校“五育”质量内控机制的内涵与价值

建设五育质量内控机制,是学校教育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评价改革走向深水区的必然选择。

学校教育质量内控机制,是学校对培养对象综合发展程度与效果的内部监控管理,主要包括监管的结构性流程与相应的监管方式[1]。构建“五育”质量内控机制,应以育人目标为导向,建立全面育人质量标准,并结合标准规划、设计、实施教育教学,积极开展监控、评价、反馈,及时改进方法和措施,实现“五育”质量向预设目标发展。

学校构建“五育”质量内控机制的价值在于:通过构建“五育”质量评价标准,促进学校、教师、家长全面系统地认识学生发展;促进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标准开展改革实践研究,实现精准育人,形成自我监控、反思、改进的质量意识;促进学校通过“五育”质量内控管理,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的内生动力,增强育人功能,提升育人成效。

二、学校“五育”质量的现状与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应积极开展“五育”评价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但目前很多学校在“五育”质量建设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缺乏对“五育”质量的系统认识,认识比较片面,对各育质量涵盖的目标、内容比较模糊。实践中多数学校、教师存在“智育至上”、重智育而弱化学生其他四育发展的问题。二是主要以外力评价发挥监控功能。学校育人质量主要靠上级主管部门通过监测、调研、比赛、检查等途径进行评价、诊断与监控,学校缺乏育人质量评价、监控的内生动力和机制。三是评价方式单一。学校育人质量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表现性与增值性评价,更多关注结果,忽视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更多关注学生现实表现,忽视影响学生表现的内在因素;更多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忽视学生纵向发展。四是评价缺乏系统标准。学校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以经验为导向,缺乏育人目标意识。智育、体育更多以终结性测试成绩为评价依据,德美劳等评价内容笼统,操作性不强。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选择有效突破口解决以上问题,实现学校精准“提质”,是一次重要机遇与挑战。

三、学校“五育”质量内控的实施

(一)制订学校“五育”质量内控标准

制订学校“五育”质量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规范性与适切性相结合。学校制订“五育”质量标准,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课程标准、教育改革政策为依据,以保证标准符合党和国家对“五育”质量的要求;应充分尊重、接纳师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标准更好地满足现实需要。如我校“五育”质量标准在身体机能方面的目标是:各年级学生依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合格率≥98%,优良率≥70%。学校在起草“五育”质量标准前,通过问卷收集意见形成初稿,全体师生及家长代表学习研讨,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五育”质量标准。

特色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学校“五育”质量标准在符合党和国家教育目标要求下,要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

普适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普适性指面向全体的“五育”质量保底性标准,以满足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求。发展性指面向个体的“五育”质量特长发展标准,以满足国家培养“智慧创新人才”的需求。如我校“五育”质量标准体系,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指标,涵盖德智体美劳“五育”质量标准。二是指向特长发展的质量标准,根据学生潜质,结合学校特色课程提供的资源,确立“未来之星、创造之星、实践之星、艺体之星”等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标准,从不同层面发现学生成长的可能性,并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在优势领域发展,学校为其个性发展和成长提供教育支持。

(二)建立“五育”质量内控闭环运行系统

实施“五育”质量内控机制,关键在于综合运用“五育”质量标准,对学校工作进行有效监控与管理,保障“五育”质量在发展过程中精准、规范、科学、有效。因此,学校需要建立质量内控机制运行闭环管理系统,实现“引导、评价、诊断、激励、调控、改进”等目标导向的工作原则,以发挥“五育”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指导与管理的调控制约作用,并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目标设置突出有效性。育人目标是学校办学价值追求和教育愿景的具体表达,其有效性需要大量调研、数据收集及前期论证。学校确定“五育”质量标准后,应根据拟定标准开展前测,并结合前测数据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评价标准进行效果评估,以检验指标数据是否有效。如我校“五育”质量内控目标体系,针对学生近视率指标,开展了大量的前期数据调查收集与整理,汇总论证学校现行近视率的可控范围,为科学预防近视学生比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工作规划强调精准性。质量内控的重要价值在于对接“五育”质量标准,制订工作目标与活动规划,实现精准育人。学校通过“五育”质量评价标准解读,对全校教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内化“五育”质量标准,并指导工作规划拟定和教育教学活动。我校在“智慧学习”质量评价中,对课堂上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评价指标为“善于倾听≥90%”,促使教师分析、诊断、改进学生课堂倾听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保障课堂学习交流真实有效。

问题反馈注重及时性。学校质量内控机制运行时,发现和改进问题、调控教育行为是常态工作。及时有效地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分析反馈,是实现学校质量内省的重要途径。在我校“五育”质量内控指标中,对学生睡眠时间的监控指标为不少于10 个小时。在问卷调查中,部分班级学生反映睡眠不足10小时,学校及时调查研判问题形成的真实原因,促进班主任、学科教师与家长协同管理。

评价反思坚持发展性。质量内控的一个价值是运用标准开展评价反思,促进办学行为改进与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质量标准进行过程监控,期末运用标准对育人质量效果及管理进行评估。结合数据反思、改进,修订完善评价标准,指导新一轮教学规划与闭环管理。如在我校“五育”质量标准中,学习习惯目标为98%以上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为有效监控学习习惯培养,学校组织力量设计作业批改过程性记录表,每项作业批改都对全班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二次批改、书写等情况进行记录。班级每周进行一次反馈,教师对作业完成情况不佳或二次批改不及时的学生采取措施,教导处每周检查教师的作业批改记录本,针对作业完成率不高的班级研究改进措施,跟踪改进效果。

(三)实施“五育”质量内控管理策略

质量内控目的是通过目标预设,激发师生内驱力,向预设目标前进。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管理策略:

整体联动。“五育”质量内控是系统工程,需各部门及全体成员各司其职、联动互助。“五育”不能简单割裂,要融合发展。如一日常规训练和管理由班主任牵头,但有效落实一日常规要求,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需全体教师参与执行。为此,德育处提出每位任课教师全程参与强化训练,并通过巡查等方式进行监控和反馈。通过周报、月报,对班级、年级组进行评价反馈。

定期评估。评估目的是促进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我们定期开展效果评估,利用诊断、反馈和研讨,提出后期工作规划和改进思路,有效推进质量内控运行。如在课堂学习、作业、一日常规、在家阅读、睡眠等方面,结合过程性评价,每周、每月、半期或期末进行评估,形成质量评估报告,监控教育教学改进效果。

重点突破。提高质量内控机制的调控、激励功能,学校管理应重点突破,利用蝴蝶效应推动其他工作。如学校通过分析发现大课间需要提质的内容较多,包括学生到场纪律、课间操动作、跑操队列等,于是采用重点突破策略,先选择到场纪律进行强化训练,不断反馈、评价,用近一个月时间,全校学生到场纪律大为改观。在此基础上再训练强化其他常规,学生参与意识增强,内控效果事半功倍。

技术支持。开展“五育”质量内控必须基于数据采集,并经过分析、诊断、反馈,为质量内控提供科学依据,为目标制订和工作规划提供参照。还可利用数据对学生全面发展画像,提供“五育”质量发展报表,以便教师精准分析、诊断和改进。

四、“五育”质量内控成效

经过两年改革实践,我校建立了“五育”质量内控机制。通过“五育”质量内控,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形成了更加科学、良性的育人生态,育人成效显著。

(一)形成基于目标导向的精准育人方式

在“五育”质量内控机制建设过程中,学校创新评价方式,充分尊重个体生命的学习成长。学校制订“五育”质量内控目标,注重回应国家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充分展现学校特色,创建未来教育新样态。学校将“五育”目标分解为不同的质量内控板块,用三级目标细化管理和内控机制,建立“五育”质量内控的精准育人方式,使办学由“点对点”转变为“点线面一体化”的内控自省。在标准细化与执行调整中,学校基本形成目标导向的精准育人方式,促进了自主办学优质发展。

(二)建立科学规范、良性发展的教育生态

学校生态环境营造,须坚持机制促进、调控和完善。在“五育”质量内控机制运行中,学校实现了从内省到自觉践行。通过一个周期、一个阶段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努力,学校多部门联动,坚持适时、重点监控,坚持反馈与改进,优化了整体育人生态。

(三)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通过内控机制建设,学生获得了可喜进步。学校坚持一日常规监控,学生规则意识增强,行为习惯日益养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坚持作业完成情况监控,学生作业完成率提升,二次改错有效落实,书写质量得到保障;学校坚持身体素质监控,学生体育锻炼、饮食习惯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不爱锻炼的“小胖墩”人数减少;学校坚持劳动技能习惯培养,学生在校和家庭劳动积极性明显增强,掌握劳动技能增多。“五育”质量内控机制建设,发展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和习惯,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育人目标。

(四)促进学校育人特色更加彰显

“五育”质量标准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通过质量内控,学校育人特色彰显、成果突出。如依托课程课堂变革转变学习方式,通过项目化学习聚焦学生创造力、学习力及适应未来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项目式课程学习中综合素养全面提升。近年来,学校“五育”成绩走在区域前列,办学行为变得更加从容自信。

猜你喜欢
五育质量标准监控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42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24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