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让节日温暖起来
——《难忘的泼水节》创意教学

2022-03-17 20:18张婷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泼水傣族周总理

●张婷

一、创意解说

《难忘的泼水节》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围绕“革命先辈”的主题,讲述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事迹,引领学生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借一串词,感受一个节日。结合单元要素及课后习题,利用词串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对应课文的第四、第五自然段内容,指向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抓住主要事物说好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用词串勾连的方法指导学生准确运用与事物相匹配的动词。

用一幅图,了解一个人物。教材所配的插图,画面喜庆、祥和,人物栩栩如生。图中周总理身穿傣族服饰,笑容满面地端着银碗,正向人们泼水、祝福,周围的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这幅插图,结合课后习题和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周总理衣着的民族特色,最终指向介绍穿着的言语训练,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穿着。

创一个情境,讲述一个故事。学生在这个远离自己生活经验的时代背景里,要理解和感受当时的人物和环境,必须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融入、共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站在当年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傣族人民的角度,去讲述这个故事,将这堂课中的词串、穿着介绍、板书结合起来,把故事讲清楚、讲具体、讲生动。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泼、敲”等生字,会写“忘、穿”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和难忘之处。

3.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借助插图和板书,说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经过。

三、学习任务设计

(一)板块一:以“节”入境,以词入文

1.谈话导入,认识泼水节。

(了解汉族和少数民族,知道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对傣族人民来说最隆重的就是泼水节。板书:傣族人民)

2.教学“泼”字:引导学生识记,学会书写。

3.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让人难忘。

4.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读准句子。

⑵感受难忘的原因——周总理的到来。

*周恩来总理:读熟词语。(板书:周总理)

*简介周总理:周恩来总理是建立新中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我们亲切地称他——周总理,带着亲切的感情读句子。

⑶周总理来了,傣族人民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先体会心情,带着心情读句子。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结合课文内容,初步认识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周总理、傣族人民,同时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设置循序渐进式的朗读任务,从“读准”“读熟”到“读好”阶梯式训练朗读,并从中粗浅了解泼水节及感受泼水节因何难忘。】

(二)板块二:梳理文本,整体感知

1.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银碗 柏树枝 凤凰花 象脚鼓

⑴指名读,注意“凤凰”的后鼻音。

⑵看图猜银碗的材质,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用什么样的碗。用银子做的碗那可是很珍贵的,只有泼水节这么隆重的节日才舍得用。

⑶看图说一说柏树枝的颜色,柏树四季常青,象征着长寿。

⑷看图想一想取名凤凰花的原因。

指导:根据花的颜色、样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点拨:凤凰是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种神鸟,代表吉祥,所以把这种花叫做凤凰花(读词)。

⑸看图猜一猜为什么取名象脚鼓。

点拨:傣族人民把大象看作力量和尊贵的象征,所以把鼓做成了大象脚的形状。

⑹小结学法:看图、想想、猜猜。通过朗读感受词语代表的美好寓意。

2.学习动宾短语。

敲 撒 端 拿

⑴读准字音,关注多音字“撒”。

⑵识记“敲”,利用象形字识记右半部“攴”。

⑶游戏问答:敲什么,撒什么,端什么,拿什么。

(4)男女生分别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节日气氛。

(5)句式串联:泼水节这天,傣族人民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引读第三小节,感受傣族人民的热情。

小结:这么欢乐的气氛中,傣族人民都在等待一位重要的人物——周总理。(指向板书)

【设计意图:分类学习词串。第一串名词“银碗、柏树枝、象脚鼓、凤凰花”,借助图片进行认读,依托教师描述初步体会以上事物的深刻寓意;第二串动词“敲、撒、端、拿”,结合生活经验和古文字进行认读。同时,凭借问答小游戏“端( )……”勾连第一、第二串词,初步感知用词的准确,积累动宾词组。最后在情景中串联词组,让学生从“词面”升华至“画面”,感受到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情,也为后面“说故事”做好铺垫。】

(三)板块三:体验“泼水”,感受“难忘”

1.图文对照,练习说话。

(1)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出示插图,认一认周总理,说说理由。

提示:①“对襟白褂”:扣子在中间的白色褂子;

咖啡色,就是像咖啡一样的颜色;

头上包着“水红色头巾”。

②端着银碗、笑容满面的那个老人就是周总理。

(3)点拨写法: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认出周总理的?(穿着)

学习任务一:看看图、用上词语介绍周总理的穿着。

(3)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

品读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2.深读课文,感受泼水节之乐。

(1)平时,周总理一般都是穿中山装的(出示图)。今天为什么穿傣族人民的衣服呢?

提示:穿上傣族人民的衣服,就和傣族人民成了……(一家人、自己人),自己人一起过节多开心呀!

(2)引读句子,感受开心:看,周总理开心地都跳起舞来了。(板书:跳舞)

(3)找一找描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板书:泼水)

(4)出示句子: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圈周总理泼水时的动作。

(6)自己读一读、做一做这些动作。

引导:①演对动作;

②演出泼水时的兴奋与激动。

指导:清水代表的都是祝福,把水用力泼洒出去,让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得到你的祝福吧。

(7)学生一起边读边演,感受热闹。

3.创设情境,理解“祝福”。

(1)出示情境:

*一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跑来了,周总理把水泼到小朋友身上,祝他……

*迎面走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周总理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他泼洒,祝他……

*一转身,周总理又把清水泼向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祝他……

指导说话:针对不同的人群,给予不同的祝福。

(2)引读句子: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3)关注课文的两个祝福: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包含着浓浓的情谊,象征着民族团结。请朗读高手读一读。

(4)播放视频观看泼水节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5)男女生分句读段,感受构段方式。

小结写法:第一句总的写开始泼水了,第二和第三句分别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泼水的。

【设计意图:关注周总理的穿着,在看图说话、反复朗读中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聚焦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动作,在读读做做、互送祝福、情境讲述中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浓浓的情谊。学习任务一的言语训练解决了课后的第一个习题,渗透穿着描写应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四)板块四:任务情境,讲述故事

学习任务二:60年过去了,当年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傣家少年,如今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会怎样给自己的孙子孙女讲述这个故事呢?看图,根据板书讲故事。

提示:①过程讲清楚,说清傣族人民的准备和过节的情况。

②细节讲具体,用上第二板块的词语、说明周总理穿着的词语。

③故事讲生动,演出爷爷讲故事的趣味性。

【设计意图:学习任务二结合了课后第二个习题的学习任务和贯穿全文的主线,将整堂课“串”起来,回顾学习要点。针对故事内容,有针对性和阶梯性的指导,力求把故事讲清楚、讲具体、讲生动。】

(五)板块五:学习生字,完成练习

1.观察结构,发现异同。

(1)出示两个生字:忘、穿。

(2)识记生字。

提示:“忘”是形声字;“穿”运用图片与古文字结合的方式识记——小老鼠用尖尖的牙齿咬出一个小小的洞,所以上面是个穴宝盖,下面是个牙齿的牙。

2.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发现异同点。

忘——上窄下宽,穿——上宽下窄。

3.关注特点,书写生字。

(1)提醒要领,教师范写。

结合学情特点,以口诀加深学生对书写要领的印象:“忘”的“心字底”要“三点排队右上斜”;“穿”关注主笔“竖钩”,“竖钩挺拔偏右边”。

(2)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反馈评价,调整提升。

【设计意图:借助形声字、会意字构字规律识记生字。关注字的“主笔”,同时运用比较部件之间位置及形状的方法,习得书写规律。】

猜你喜欢
泼水傣族周总理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泼水成冰,“冻”感十足
泰警方呼吁民众理性泼水
泼水咯
泼水狂欢
1958年我在应城见到周总理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周总理的标准餐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