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问题研究

2022-03-17 19:22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高校学生法治

李 姝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在新时代,青年教育问题是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分重视青年教育问题。新时代的青年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新思想,不断提升道德水平。新时代的青年教育需要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并行。高校应将思政课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课程和通识课程,将德育与法治教育融入教学实践中,使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

一、德育和法治教育一体化概述

(一)思政课兼容德育和法治教育

1.设置德育和法治教育一体化课程。设置德育和法治教育一体化课程并不是将德育和法治教育强行融入思政课中,而是结合高校思政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实施具有教育实践基础的一体化教育。该课程强调对公民的法治思想、法治原则、法治制度、法治执行过程进行多方面教育[1],在高校中,属于各学院、各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的通识课程,具有高校学生德育与法治教育的普遍性优势,进行德育和法治教育的基础性教育。

2.德育与法治教育方面。德育与法治教育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法治能够不断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其他为法治建设实施的全民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等,使法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更为有力的支撑。但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如果仅靠遵守法律或者不违背法律做人、做事,并不会提高道德水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始终以法律和道德的准绳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3.高校思政课程方面。高校思政课程应兼容德育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升道德素质,加强对法律基础知识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坚持人民主体、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权利保障、法律至上等价值追求。”[2]将法治教育纳入思政课学科教育中,可以完成法治教育与德育的基础性教育环节,培育具有较高道德素质且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二)新时代的德育树人与法治教育

新时代的德育与法治教育在实践上要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德育与法治教育,二者构成具有关联关系的思政课程,而设置单一的德育课程或者法治教育课程,难以使二者形成相互促进的关联关系,最终会导致学生在接受德育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道德水平与法治知识不相匹配的结果,难以达到新时代德育树人与法治教育的目标。所以,高标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实践内容应该如下: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性的指导内涵。“基于法治教育目标,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必须依托学校的思政课教材体系。”[3]高校学生能够在思政课上从思想、实践两个方面感受不同层次的德育与法治教育。二是法治教育一体化实践应融入高校学生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学生在道德方面和法治方面产生的问题,可通过思政课学习来解决,从而全面提升道德水平。三是高校应结合法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和进入社会提供良好的保障,解决现实中的法律问题。在思政课中融入法治教育,完全符合高校学生在实践中的认知规律,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在德育与法治教育方面的需求,使高校完成新时代的法治教育任务。

(三)实施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必要性

教育通常以教育对象的理解能力为划分各个阶段的主要依据。但是,各个阶段的教学始终对教育对象保持着立德树人的教育态度,这是新时代教育的新目标与新方向。高校教育阶段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相同,即都是立德树人,但是,有的学生在结束学习生涯后,可能并不满足于社会所要求的树人标准,所以需要学生将知识性学习(学科学习)和社会性学习(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立德树人教育更加接近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建设者的培养。基于此,融入法治教育就成为思政课立德树人目的的必经之路。法治是高校学生步入社会后实现自己人生价值需要遵循的最为基本的规则与规范,因此,高校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具有必要性。另外,高校学生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的代表,因此,更高标准的道德要求和教育学习也是高校学生的必要课程。而将思政课纳入立德树人的德育与法治教育中,能够形成具有黏合性的思政课程,教授学生以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要“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显然,这对德育和法治制教育有相应的要求。所以,从高校学生的学习层面来说,将思政课融入法治教育中,法治教育会更加有效。

二、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内容不多

在高校中,除了法律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的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是思政课堂上的法治教育。从法治教育的课堂实践活动来看,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中,法治教育的内容比例较少。尽管法治教育一体化是需要,但是高校学生与其他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能力都具有优势,所以从最浅显的法律知识基础开始到最终的法律基础知识教育阶段结束的整个过程,需要更为合理的安排。而高校的每个学期的时间有限,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法治教育,显然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负担,直接影响法治教育一体化进程。因此,高校需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制定更加适合学生的法治教育模式,分阶段地让学生共同讨论和研究法治问题。但是,当前高校的思政课法治教育课程仍然是较多学生共同上课,课程分配的法律知识研究时间不利于高校教师把握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进行因材施教,同时,重复性、机械性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也导致高校学生对法治教育产生厌烦情绪。

(二)教师的主修专业与法律教育相差甚远

高校的法治教育一体化包含的关键因素除了高校学生之外,还有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如果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只依靠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基础教材实施教育活动,那么就难以满足高校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的需求,非法律专业的高校教师就无法带领高校学生更为深入地学习法律知识,开展相应的法治专题讨论与研究。为了达到法治教育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或者用法律知识进行自我保护,高校教师应在法治教育课堂上更多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思维引导,而不是仅仅讲授理论性的法律知识。“按照顶层设计,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4]但是,也不应厚此薄彼,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都是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过程中应被重视的,二者具有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都为高校学生提供立德树人之本的教育理论。所以,高校教师如果只能满足理论教育的教育水平,那就不能达到新时代思政课所要求的法治教育的目标。现阶段,高校教师的法律知识水平仍未达到实现法治教育一体化目标的要求。

(三)现阶段的评价体系难以满足法治教育一体化的需求

1.从法治教育在整体课程中的评价方式来看,高校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没有最开始的评价机制,因此导致高校法治教育阶段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同时,高校教师需要对法治教育课程跟进评估,结合年级或者院(系)学生应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进行相应的评价。对于立德树人的最终教育目标,进行课前评价可以更好地使高校教师分配法治教育的时间。学生在大学之前的教育阶段所接受的法治教育的程度与水平,关系到高校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分配。但是,现阶段高校的思政课没有将课前评价纳入必要的评价机制中,也未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做出区分,这不利于高校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

2.法治教育始终以理论教学为主,要求学生背诵法律条文或者法律知识与内容,以此作为主要评价方式。从新时代法治教育的内涵与目标来看,高校学生需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单一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实现立德树人与法治教育的目的。单纯的宣讲式教育会使被教育者在学习和理解知识时产生疲惫感,造成法治教育难以同思政课程融合的不良后果。

3.传统评价机制更倾向于知识性背诵与默写,类似于知识搬运式的考查评价机制,较少倾向于对法治教育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实践式与思维式考查,法治教育与法律条文背诵不具有更深层的教育关系。而高校法治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并将该思维应用到实践中。所以,现阶段的评价机制难以满足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的需求。

三、高校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实践方向

(一)围绕法治教育的目标进行教学活动

高校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法治教育的目标,除了要对立德树人做好相应的引导之外,还要对高校学生的法治思想、法治观念进行进一步培养。法治教育本身应以依法治国观念为主要核心教育理念,并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序进行,实施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活动。高校的法治教育应与高校教育阶段前的法治教育有所区别。高校在设置法治教育一体化课程时,应“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一以贯之和自然衔接”,[5]应考虑学生在立德树人和法治教育上所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法治教育中涉及的现实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思政课融合法治教育的优势在于,可以将思政教育和法治教育有序地结合起来,将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转变为法律基础知识的应用与思考,这才是高校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培养高校法治教育教师队伍

培育高校法治教育教师队伍也是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关键。法治教育教师需要较好地掌握法治问题以及法律思维方式,需要具有观察和掌握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学习情况的能力,才能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式。高校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法律问题设置成研究性探讨活动,以座谈会、案例分析会、法治故事演绎等方式进行法治教育,以寓教于乐、活泼生动的形式促进法治教育一体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同时,高校教师应在法治教育课堂中融入较为生活化的场景,使学生更加具有法治观念,以相关的法治观念、法治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对于法治教育的评价制度,高校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主要考查目标,再结合法治教育中的法律基础知识以及法治思维进行相应考查。

(三)构建新时代思政课法治教育评价机制

新时代对法治教育的要求较高,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变教育方式。当前,利用网络进行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较为普遍。但是,通过网络数据是否可以真正掌握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情况,需要高校教师辨别。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评价时,还需要考量现实因素,制定符合科技发展的评价标准,结合新时代法治教育的目标制定评价机制。

1.高校在使用科技教学模式上更具备基础条件。高校的信息网络配备较为完备,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利用网络教学和利用现实课堂教学,教师能够掌握的信息数据是不一致的。所以,高校配备教学设施时应对网络教学数据管理做好基础信息数据处理工作,以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高校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学生法治思维进行创新性评价,信息化手段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在法治教育的各阶段的学习情况[6]。

3.法治教育评价机制与德育评价机制应具有相应的关联,这样才能达到德育与法治教育一体化的教育目标,更有利于实施各个阶段的育人课程教学,实现新时代的全程育人教育要求。

四、结语

新时代教育更注重立德树人。在高校课堂上,将思政课中融入法治教育是以理论结合实践,从而完成“树人”的教育目标。高校学生在接受法治一体化教育时,可以感受到法治社会的发展的推进作用,同时,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会为高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高校学生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