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路小学 赵海燕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对学困生这一群体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有效地帮助他们,耐心地研究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学困生的困境,引导其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分别从八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小学语文涉及的知识点较广且较为形象,因此,教师可利用好这一点强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首先应加强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措施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心理辅导;其次要引导学困生进行合作学习,协调构建合作共赢的学习方式,以多方帮教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再次可利用激励机制,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即围绕学生心理诉求,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可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有效帮扶,在分析学困生不同类型后展开教学,最终达到相应的目标。
心理疏导的目标是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教育,可采用谈心、聊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师要对本校其他任课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尤其是教师,要引导班主任主动走进学生生活中,积极与地学生交流对话。并与家长进行沟通,调整家庭教育方式,针对学生的一些问题,家校结合,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推动学生进步成长。另外,在课程安排上也应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尤其是在日常学科教学上,如语文学科,可通过人文素养设置情感因素教学,体育课程通过运动的方式设置击败挫折教学等。
事实上,小学语文教学所涉及的教育内容并没有过于高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面临较多困境和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态度还没有得到有效纠正,很多学生的畏难心理相对较强,同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反复受挫造成了学生不愿意学习的现状,进而出现了很多学困生。为此,教师就要展开相应的心理疏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语文知识学习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语文学习也并不是一项负担,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起学科自信。当学生建立一定的自信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会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分析的过程中实现成长和发展,达成学困生转换的目标。教师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学科自信。
语文教学具有启迪灵魂、增强认知的教学特性,这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来说具有重要作用。而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也是语文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教书育人的优势。因此,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笔者认为应抓住语文教学的特性,逐步提升班级管理的动力。
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重点挖掘文章所表达的概念,通过对文本教材的深度挖掘,结合班级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认知。同时,结合文本的表达进行拓展练习,如补充了周恩来后来是怎样实践自己的誓言,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也让学生明白光立志还不够,更要用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誓言,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更加明朗。另外,笔者也会根据语文教学的知识点特性举办不同的语文活动,如“语文知识专项竞赛、猜谜语、记忆力游戏、朗诵比赛、情景剧比赛”等,这些活动都是分小组进行的,小组成员之间事先要分好工,各司其职,在比赛的过程中也需要小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这样做一方面能更好地巩固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能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现阶段教育研究的重点和核心,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塑造可以提供较大的帮助。而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合作探究式教学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也相对较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伙伴。教师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极为有限的,而学困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面临较多的困境和问题,想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学生搭建学习伙伴,形成合作关系,进而实现相互扶持、共同提升的目标。此外,合作探究是教学重点,侧重于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的学习困境。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引入合作探究式教学,合理划分小组,保证小组与小组之间综合实力的平衡,同时保证每一个小组中强弱组合搭配适当,以此为中心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影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激励性,即时评价评价标准的设立要围绕学生的认知状况,注重客观性的效能。在实际数学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将即时评价进行扩大化处理,而其中的核心要点就是要既具有针对性,也具有客观性,应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总体化评价,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问题,也要体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应的评价。“价值评价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反映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这句话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就是要求评价标准必须符合当前社会的主要价值,也就是说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当客体能满足主题需要时,客体对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
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必须坚持多元化的评价观点,要全方位地看待学生,尤其是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及时做到鞭笞与引导,避免学生出现“骄傲”心理,进而影响其人生发展;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能“一概而论”,要集中学生的优点展开评价,既要让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本文认为客观性的评价标准应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如在教学的总体目标下帮助学生设置个人小目标,而小目标与总体目标的设立不可好高骛远,如语文即时评价中可以以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小目标中自身的擅长点在哪,自身的不足又在哪,在提升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语文学科本身就有极高的人文素养属性,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师可采用增加学生人文沉淀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沉淀的内涵主要是通过对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让学生一步步了解和掌握其中的一些认识方法或者实践办法等。而因材施教是学困生帮扶机制科学化运行的根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化的帮扶,要细致地分析学困生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特性,结合语文教学的根本内容及要求做好相应的工作。
例如,对由于知识系统残缺而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要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地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和适当补课,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平时要放低要求,创设一一个”小目标”, 使学困生能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并定期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不留“夹生饭”。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强烈的求知欲,他们认为学习为了教师,做作业为家长,教师追一追,他们就动一动,勉强应付,被动对待。对这些学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积极扶持,使其发展,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其萌发获得成功的欲望。有些学生没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往往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缺乏概括、归纳、灵活运用的能力,遇到活题就摸不着头脑了。对这些学生来说,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关键,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找出自己学习方法的缺陷,提出改正措施。
不同学生因为接受的家庭教育、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个人的兴趣偏好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在接受同样的教育时往往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教学工作想要进一步提高效益和影响,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就要关注学生这一主体特征,实现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当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契合度进一步提高后,教学工作在实践展开过程中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也会进一步提高。
一名语文学困生的产生有可能是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并且,在小学阶段,家庭教育依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困生的转化,作为一项复杂且长期性的工作,其实非常需要家庭方面的参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和家长充分联合起来,形成转化的合力。
比如,借助学校的家长会,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向在座的家长讲解家校共育的思想,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与学困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报告学困生的情况,并从家长那里获得学困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由此实现学校和家庭的联合,形成更有效的监督和督促,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解决之道。与家长取得联系,也将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认识学困生,发现他们语文学习差的真正原因,并由此制定针对性的转化策略,促进学困生早日完成转化。
良好氛围的构建会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辅助语文教师课堂内的知识讲解,让学生善于应用知识,以此为动力推动学困生身份的转化。
对学困生来说,学习需要一定氛围的支撑。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自然应有一些书香之气,以唤起学生学习、读书的欲望。为此,在除课堂教学之外,语文学科应该多举办一些充满书香的活动,让学困生参与活动,进一步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困生委以重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视的,受教师关注的,这样他们才能专心地投入活动组织中,在活动中得到熏陶。同时,也能使学困生在主动参与中转化身份,强化他们的语文综合学习素养。
学困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往往表现得无精打采,没有兴趣。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如果教师能把课讲得绘声绘色,即使是学困生也会被吸引,专心致志地听下去。为此,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避免在课堂中总是进行单一的讲述,要合理运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模式等对学生进行教学。
教学模式的改变将能使小学语文课堂焕然一新,使学困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将完全改变教师单方面讲述的现状,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真正增强课堂中的互动,使学困生专注应对这些全新的学习模式,应对这些全新的探究任务。
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越来越多的先进的信息技术被投入到学科教学中,并且收获了不错的教学成效。当然,对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研究得如火如荼。对学困生来说,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一种福音,借助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能帮助学困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在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教师也更容易吸引学困生,并且在课前、课后给予学困生更好的辅导。
比如,在课前预习中,有的学困生往往对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不屑一顾,还有的学困生怎么也完不成预习任务。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就可以在教育平台中监督学困生的预习行为,督促他们完成预习任务,并且能通过教育平台及时获得他们的预习反馈,了解学困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帮助他们解决。在课后也是如此,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监督学困生完成作业,更好地辅导他们完成作业,并及时给予学困生正面的作业评价,由此,在完成任务和作业的过程中,实现成就感的不断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地呈现一些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等;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上的拓展,在课堂为学困生补充各种有趣的知识和文学常识,让学困生更好地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心向往之,在课堂中更用心地学习。
总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管理要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以心理引导为重点,以德育为核心,通过课程的实施以及一定的教育活动让学困生生正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引导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度过一个健康、美好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