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实验小学 李淑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做好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了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做好对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才能获得进步与发展。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本质角度来看,无论是学科内容还是教育目标,都包含了许多爱国主义方面的内容,所以在该学科中开展爱国主义渗透教育是具有多方要素支持的,这对教师的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渗透,不仅可以给课堂教学工作带来助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实现带来了重要助力。从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角度来看,教师进行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能为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方面积极作用,文章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从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来看,教师选择将爱国主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能实现教育素材的丰富,这对提升课堂教育效果,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选将爱国主义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多的选择。同时,在应用爱国主义素材进行教育活动后,学生也会获得爱国思想方面的引导,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变得更有效果。所以,将爱国主义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推动本学科教育事业良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小学教育工作中,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做好对学生心智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看,他们所应接受的教育不仅包括知识、智力、思维等基础方面,还应包括价值观念、思想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爱国教育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自然也要在小学教育中予以开展。然而,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有限,爱国主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相对有限,这就会导致在学生心智发育关键期,出现了爱国教育内容缺失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学生心智发育造成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必须做好对爱国主义内容的融入,实现爱国主义内容与课堂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从他们喜欢的游戏、故事中获得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爱国主义内容渗透为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实现对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这对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发展,实现素质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其本身就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所开设的课程。当教师能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进行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时,学生不仅可以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获得思维、观念上的发展,这为小学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重要助力。
爱国主义内容是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想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内容的有效渗透,就必须先做好对其渗透原则的认知与落实。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性应用,必须遵循理解为主原则,才能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对爱国主义内容的理解效果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和开展爱国主义渗透时,必须保证渗透形式和内容都可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他们可以完成对爱国主义内容的理解,实现爱国主义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关联,由此实现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适时适当原则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爱国主义内容予以渗透和应用的重要原则。爱国主义内容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性内容,必须依托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出现,而且需要发挥辅助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关键作用。所以,教师在对爱国主义内容进行渗透应用时,必须做好对适时适当原则的落实,让爱国主义内容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并做好适度的控制,让其成为辅助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关键内容。
爱国主义内容是基于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存在的价值观念,教师想要让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予以应用,就必须保证其能与生活紧密的结合到一起,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每一次教学工作的设计都能结合现实生活,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入手进行渗透和表达,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爱国主义内容,并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进行爱国精神的表达,由此完成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
从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状态来看,虽然教师会尝试对爱国主义内容予以应用,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这说明教师并没有正确认识爱国主义内容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关系,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内容选择不当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爱国主义内容存在的基础问题。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爱国主义内容是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辅助资源,其设计与应用的价值就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获得思想认知、价值观念的提升。但部分教师因为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存在不足,以至于在教学时没有严格做好爱国主义内容的甄别与选择,这就导致教师所应用的爱国主义内容与课堂教学主题、知识内容的匹配性出现了问题,进而出现了教辅资源与课堂知识关联性不强,学生并没有获得更好的引导的结果,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每一次教学活动的设计、每一个教学资源的应用,都需要严格按照教学流程计划进行,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教学资源在最佳的教学时机出现,给予学生良好的引导。但从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来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对爱国主义内容、活动的应用时机予以明确规范,这就导致爱国主义内容的应用不够科学,不仅会导致爱国主义内容的教育价值有所下降,还会对原有的课堂教学效果带来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内容的教学价值,教师必须做好对该内容应用时机的科学设计,并严格按照要求对其予以应用,让爱国主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知识理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互动形式不当是指爱国主义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时,教师所开展的互动活动不够科学,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给课堂教学工作效果带来消极影响。目前,很多教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就导致爱国主义内容虽然得到了应用,但学生并没有处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仍旧是被动跟着教师的思维节奏去看、去听,他们的所思所想都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固化产物,课堂仍未摆脱灌输式教育。正确的爱国主义内容应用应以教师呈现内容,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为模式,在学生思考和探究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对学生进行任何的干扰,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得到锻炼,获得自主思维能力的提升。
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教师想要实现对爱国主义内容的有效渗透,就必须先做好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的渗透,因为此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环节。在实际导入环节中,为了保证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有效性,教师必须做好渗透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的研究,保证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并做好对他们的认知激发。例如,在进行“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课的教学导入时,笔者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关于我国交通发展的视频资料,在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我国交通的快速发展历程,尤其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发展实现了南北纵线、东西横线的连接。在此基础上,笔者还为学生播放了“港珠澳大桥”的视频资料,学生仿佛自己就坐在车里,感受从地上到海中隧道再到地上所带来的体验,实现对他们的感官冲击。之后,笔者又为他们播放了一段Flash资料,内容讲的是爷孙两人坐高铁,爷爷对孙子说自己以前从家到省城坐火车要一天一夜,现在高铁3 个小时就到了,爷爷由衷地感慨国家造福人民,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贡献。之后,笔者以该话题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意识到交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是基于国家民生政策而出现的,其是国家注重民生的最好体现,由此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在教学环节中应用爱国主义素材是教师进行爱国主义内容渗透的最佳环节,因为在此环节中进行爱国主义内容的融入,可以让学生借助对爱国主体内容的探究提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依托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查和锻炼,这对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爱国主义内容的应用有效性,教师必须进一步做好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分析,并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方式进行教学,由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例如,在进行“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笔者在课堂导入阶段先运用信息技术为他们播放了以我国古代科技水平为内容的Flash,因为小学生普遍喜欢看动画片,所以他们会产生较为浓烈的观看热情。通过动画片他们了解到,在我国古代很多科技方面都有着优秀的代表人物,如数学方面的祖冲之、地理方面的张衡、医学方面的华佗以及尝遍百草的李时珍等。观看完Flash后,学生会产生较强的情感认知,这不仅可以提升他们接下来的学习热情,还会对他们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带来助力,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由此得以实现。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课堂训练环节是教师考查学生学习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爱国主义内容在此环节中的应用,需要以训练活动的方式出现为宜,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并实现对他们的认知意识强化。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上,教师以投影放出了一副对联,说明要奋发图强的重要意义,这副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请同学们根据这副对联说说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白:读书要认真,把知识牢记心中的必要意义。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想一想,在历史上,无数次的史实证明,落后、贫穷的国家就会受到欺凌,只有发愤图强、热爱祖国,才能真正为祖国作出贡献。最终引导学生明白,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与各个国家和平相处,只有国家富强、人民素质提升,才能使祖国富强。这种因果关系体现出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学生自主得出结论:热爱祖国应实实在在地努力,对祖国的爱应汇聚在个人的日常学习和进步中,爱国之情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有实际行动,他们表示:作为青少年,努力学习和发奋图强才能真正为祖国作出贡献。
在作业环节布置爱国主义任务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内容,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方法。其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与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认识到作业环节对学生的锻炼与考查的作用,并进一步做好以兴趣和体验为核心的课堂训练,让他们真正感受和意识到学习的魅力所在,由此实现对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例如,在完成“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的学习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学唱红歌”的课后作业。在此种作业模式下,学生通过学唱红歌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独立、民主、富强的过程,由此实现对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又如,在完成“应对自然灾害”的学习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查找关于“我国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资料的作业,让他们在查找资料的同时,感受到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总而言之,想要做好对学生的有效教育,进一步落实爱国主义内容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地位,教师除了要做好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之外,还必须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感受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由此获得良好的引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多为学生提供探究式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感知,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