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周思睿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特点,科学开展创新性教学指导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有效教学过程中,以核心问题引领思维深度发展,促使学生全面提升数学学习综合能力。教师要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明确数学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从根本上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直面教学方法的缺点与问题,及时根据实践育人目标和方法制定详细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带动下,科学开展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活动,为学生高质量、全面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立足于核心问题和思维发展,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小学数学实践育人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实践教学方向,科学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结构清晰、主题鲜明的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逐步培养数学逻辑思维意识,使学生在创新性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真思考、真讨论、真探究,逐步开展数学知识积累与形成活动,全面增强学生“核心问题”探究的能力,助力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明确困惑点、发展点,以问题的形式突破学习困惑。在“核心问题”的提出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数学课堂“留白”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教学的本质是:结合基础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思维深度发展,对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活动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要结合核心问题的浓缩性、针对性的特点,科学开展创新性教学引导活动,将核心问题与数学内容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找到二者结合的衔接点,使学生明确核心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问题的分析、解答过程中,强化数学知识学习技能,全面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竞争力,为学生综合性发展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实践育人活动中,教师要借助“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意识,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扎实掌握知识要点与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拓展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在有目的性的问题解答过程中,明确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与创新活动,为学生高质量、高效率掌握语文知识做好铺垫。“核心问题”的目的明确,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点、培养数学思维意识等,促使学生在趣味性课堂环境中,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以“核心问题”为导向全面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
以“核心问题”为导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探索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挖掘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意识,使学生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逐步提升知识点的记忆与应用能力,助力学生高质量、全面性开展学习与拓展活动,为学生综合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核心问题通常具有核心性特点,符合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况,对培养数学逻辑、思维意识可以创设捷径,符合学生数学认知水平,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性学习素养。
“核心问题”是对应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具有较大的探索价值。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核心问题探究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体验中,逐步增强学科竞争力,为学生快速、高效掌握数学问题解答问题做好铺垫。在实践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以“核心问题”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开启探索数学知识的路径与方式,保证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点时,保持清晰的思路、高超的技能、多样的方法,进而增强学生数学问题解答准确率,保证学生的数学综合性学习技能提升。
在运用核心问题开展数学概念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概念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学习方式方法,增强学生课程学习体验感和竞争力,为学生高质量、全面性开展实践活动做好铺垫。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全面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学生扎实掌握知识要点与重点做好铺垫,不断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竞争力。但是,在常态化教学过程中,由于概念教学的目标模糊,不能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核心问题”进行思维深度发展活动,难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能力,降低课堂学习质量,导致学生学习技能不足、学习动力不强。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教师要科学应用“核心问题”开展学生深度思维培养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知识点的延伸与思考活动,进而不断增强学生实践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探索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学习竞争力。但是,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问题探究的指导环节,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不畅通,不能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核心问题解答活动,造成小学生数学深度思维培养困难,难以形成系统性、全面性的数学概念知识认知能力,致使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不强。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整本书内容进行考核,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有效培养学科认知,对数学概念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与解读,以理解记忆的方式明确数学概念的特点和本质,促使学生逐步扩充数学知识储备库,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核心竞争力。但是,教师忽视了数学概念的复杂、多样的特点,在进行核心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中,不能呈现具体的数学概念进行诠释性教学服务活动,导致学生整体学习技能不足、实践学习动力不强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培养清晰的学习思路,难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竞争力。
数学学科的本质是:运用基础数学知识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解答实践学习具体问题。因此,在“问题”的导向下,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数学知识探索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耐心指导下,逐步找到“核心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思路,助力学生逐步形成清晰、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脉络,有效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体验感,为学生全面建立学科思想、提升探究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要结合数学概念教学内容,有效创设核心问题,促使二者保持互相融合、互相照应的关系,全面创设针对性强、目的性强的数学核心问题。
例如,在执教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小数乘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根据核心问题导向方法与过程,合理创设具体问题,并向学生进行有效提问:1.小数怎样变为整数?答:小数乘以10或100变为整数。2.如何进行小数乘法计算?答:变为整数后利用整数乘法口诀得到积,再通过积的变化规律除以对应的倍数。3.在小数乘法计算过程,通过哪些技能提升运算能力?答:借助逻辑推理法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比如,在4.1×3.2=?这道小数乘法中,教师将“4.1×3.2”分别扩大10倍变成“41×32”,再进行整数相乘“41×32=1312”,由此“4.1×3.2=13.12”,在这道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帮助学生小学生掌握“4.1×3.2”中所考核的知识点,明确问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整数×整数”的数学算理中解答“小数×小数”问题,促使学生的数学系统性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竞争力,以此充分展现“核心问题”的重要教学作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
在“核心问题”培育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运用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实践学习状态,使学生对具体知识点进行学习与分析活动,保证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有效培养探索兴趣,积极开展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工作,助力学生深入、科学开展数学逻辑思维深度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概念中,充分挖掘算理、性质等内容,让学生在实践学习活动中,逐步拓展学科思想、培养学习兴趣,进而高质量、科学性开展数学问题探究活动,彰显数学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锻炼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借助问题情境创设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数据特点,使学生在“折线统计图”应用过程中,有效培养数学逻辑思维意识,提升数学实践学习能力,为学生综合性发展做好铺垫,进而全面增强学生课程学习核心竞争力。教师设置“观察蒜苗一周成长情况”,由此引出“折线统计图”这一数学教学内容。在创设“观察蒜苗一周成长情况”的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应用特点、绘制方法、数据内容等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统计图学习概念,增强学生对概念的挖掘与探索能力,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核心竞争力。比如,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活动,在水培“蒜苗”实验活动中,通过每天观察测量,记录蒜苗一周内成长的高度,并且结合一周数据信息绘制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可以在图表中清晰地掌握蒜苗的成长折线图,有效增强学生实践学习探索力,为学生综合性发展做好铺垫,彰显“核心问题”教学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课程学习与体悟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小学生逐步拓展了数学逻辑思维意识,进而能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科思想、建立学习认知,积极、高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思想、强化学科探索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创设交流环节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以“问题本质”为突破口提高综合解题技能。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路径,帮助学生挖掘数学概念本质与特点,从而找到核心问题解答的突破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核心竞争力。
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要整合数学分数概念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探索活动,进而结合具体概念创设核心问题。首先,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设置课前预习问题:1.几分之一是如何形成的?2.“2/3”分数中,分子和分母分别是什么?3.将一张正方形纸分成4等份,每一份要怎样用分数表示?在上述三个核心问题创设过程中,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开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探究讨论活动,帮助学生结合具体分数概念进行学习与探索活动,有效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探索实践动力。在“核心问题”的每个解答步骤中,促使学生明确掌握核心问题提出、分析、思考、解答的有效路径,全面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育人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数学逻辑思维培养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几何思想,进而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强化数学逻辑思维意识,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培养学生数学逻辑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核心问题的有效应用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现实学习环境中增强课程学习与探索能力,提升课堂知识感知与应用技能,为学生全面性、多样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比如,在几何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在“点、线、面”的思维构想下,帮助学生学习顶点、线段、图形等数学平面图形,提高学生对数学“立体几何图形”的探索,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竞争力,为学生全面性发展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以“核心问题”创设为支点,帮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构成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观察长方体图形的特点中,增强对点、线、面的几何认知的培养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立体几何图形意识,进而深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形方式方法,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体验能力,助力学生逐步建构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几何思维的培养方法与技巧,有效开展实践解题活动,并且充分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等,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开展创新性、多样性的教学指导活动,借助核心问题实施导向教学,帮助学生科学培养深度思维意识、建立数学思想意识、锻炼数学解题能力,进而高质量地开展实践探索活动。教师要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的禁锢,在知识拓展背景下增强课程学习综合能力,彰显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