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礼和小学 黄少佳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这一任务,可通过可视化德育来增强实效性。以图片、视频、图表等表达形式为工具的可视化德育,能直观呈现德育目标,以德育活动促进道德品质发展,并及时反馈德育评价;可视化德育也更有利于家庭与学校的德育方向保持一致,调动家长参与德育的积极性。
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再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事实上,将任何抽象的事物、过程变成图形图像等形象化的表示都可以称为可视化,且被拓展了的可视化内涵更为丰富。笔者所界定的可视化德育,是指运用图片、视频、图表等可视化表达形式记录学生的品德现状及成长过程,并反向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基于可视化策略,学生德育目标以直观方式呈现,针对性更强;德育过程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影响时间更长;教师还能结合校外的德育力量,使影响范围更广,德育渗透得以更有效、高效地推进与落实。德行与品质是各阶段各学科教育的基础,也是五育之首,参与德育的主体非常丰富,包括社会、社区、学校以及家庭。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来说,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能促进其健康成长,引导其正确看待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为之努力与奋斗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德育为教学基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日常生活能接收到多种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多种价值观,教师应该正视这些问题,主动为学生思想发展引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可视化策略下的班级德育教学能提高德育的形象性,将抽象的德育理论落实到真实的案例图片、视频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感知氛围,深化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德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学生阶段的德育能为之后的德育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体现出勇敢、坚强的精神,促进其之后的学习与成长。另外,良好的德育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情感认知,从而对世间的事物形成正向的情绪反馈,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效推进社会的快速和高质量的发展有极大帮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很多学校都开始重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但大多数班级教师仍旧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固化等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且无法突出德育的重点与难点,难以达到德育的目标。传统德育模式采取讲解形式,教师对学生的真实感受了解不足,进而忽略了学生在德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被动,不愿意主动思考,严重影响了班级德育教学效率。尽管在近几年中,学校与教师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与调整,增添了很多具有生活化的教育内容,但是面对具有较大差异性的学生,统一的教材无法体现出教学的针对性,且大多数德育教学的内容偏理论性,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的教学内容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感。除此之外,很多教材只注重学生道德信念的培养,却忽略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不具备实践的价值。受到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大多数是被动地接受德育知识,这样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抵触的心理,很难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道德冲突问题。在各阶段教学中开展德育不仅需要教师重视,同时也需要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形成一个家校之间教育共同体,这样才能体现出德育的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认同德育应该和家长进行合作,只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理念灌输,还缺乏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德育就显得尤为被动。甚至有的家长一味追求学生学科文化知识,忽视学生德育品质。由此培养学生德育,失去家长的支持,也阻碍了德育的有效推进,不利于学生德育素养提升。
夸美纽斯说:“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将可视化德育借助感官,加强德育渗透的效果。当下,可视化德育将采用可视化的研究思路和思维方式,突出直观呈现的道德教育,实现知情意行整体德育过程的可视化。基于此,可视化的德育目标围绕四个品德要素,力求制定合理清晰的目标定位和目标表述,使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所能做的、不可做的,从而以目标为参照,检验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更好地端正思想品行。
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德育最经常、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课程属性的要求。语文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借助XMind等软件制作思维导图、结构图等可视化思维工具,同时链接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德育渗透。可视化课程育人,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室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空间。丰富的教室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而教室文化需要被赋予了德育价值的物化载体加以表现。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利用教室展板,张贴手抄报、绘画作品等;利用班级书柜展示学生的手工艺作品……所有学生作品中都蕴涵认真、细致等优良品质,这些体现德育价值的物化成果,既能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又能丰富教室文化的物质存在。学生、作品、教室文化三者环环相扣,可为文化育人提供良性循环的空间。图片展示是可视化德育中的重要路径。通过定格学生具有引领作用的瞬间,打造班级照片墙,借由照片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可激发学生向美向善的愿望,变教师单方面价值输出为同伴引领,学生能更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同时辐射范围更广,影响时间更长。对物质环境,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讨论,并利用班费购置名人名言的装饰画,将这些装饰画贴在教室墙面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进行装饰画挑选的时候应尽量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如团结主题、谦虚主题、勤奋主题等,以期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能产生指导性作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将会经常关注这些名人名言,逐渐将这些名句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形成高尚的品德与强烈的自律意识。对精神环境,教师则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挑选一些正能量的流行音乐在课间播放,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同时还能对学生产生思想方面的影响。
道德品质的养成,需要在活动中不断加强。丰富多样的活动能让学生在互相交往中动态养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发展。活动包括学校和班级活动。以班级读书月活动为例,学生自主选择片段朗读、阅读30分钟、表演文章内容等形式,在班级钉钉群“班级圈”上传视频或照片,每种方式对应相应积分,由家委进行登记。以积分形式开展活动,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家长,可有效督促学生参与活动;以表格形式登记积分,清晰明了,有效调动学生及家长的参与热情;家长上传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精选后进行展示,并制作活动视频,可继续推动学生坚持阅读。再比如,学校可以以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理论内容编写诵读教材,让每个班级抽取早读时间进行学习与诵读,这样就能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并使学生将自己的行为带入二十四字方针内容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约束意识。针对班级中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说出我的心事”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并引导其他学生对其提出建议并进行帮助,消除学生烦恼,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态。
劳动是学校德育中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育人价值,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班级中每名学生都承担着劳动义务,如值日、整理个人物品等。教师可以以表格形式呈现值日安排,并通过展示学生劳动实践的照片、计入个人积分、奖励小红花等形式,使学生的劳动实践得到可视的反馈。比如,班主任可以在“五一”劳动节时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小标兵”的实践拓展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布置给小组不同的清扫任务,完成任务后再对各组的劳动成果进行对比与检验,对那些完成度较高的小组可以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并强化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德育效果。
班级常规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有重要影响,班级精细化管理也需要学生参与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教师可以使用表格形式呈现每一项任务的具体负责人及事项,同时制定《班级常规登记表》,由值日班长进行登记,最终成绩纳入每周积分表。积分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进行相应的奖品兑换。以上表格均展示在班务栏,便于学生及时自查自省。通过可视化管理,可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营造适宜的班风学风。
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只有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才能保证德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而可视化协同育人,可以使教育资源传输更加便捷,有助于三方更好地互相了解,并协作育人,将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实效。
家庭德育是指家长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个人习惯,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活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补充,教育方式多样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这是学校教育无法实现的。
家长对家庭德育的认识,决定了家庭德育的有效性。只有从思想上明确德育价值,让家长认识到家庭德育的首要任务是配合学校的德育计划和目标,家庭德育才能发挥最优效果。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力量,也是引导家长更新德育观念的重要力量。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学生品德现状,自行编写教育建议或精选相关优质资源,发送在家长交流群,或者借由家委进行转达,变班主任的指导为家长间的沟通交流,让家长更容易接受、践行。比如,教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征询家长对德育的意见,经过探讨后总结学校与家庭德育的内容与意义,提出家校共育的理念,强化家长的德育意识。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相关的培训讲座,提升家长德育的专业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亲子活动,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进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德育知识,展示出最真实的想法与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等途径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同时深化对学生学习生活状态的认知,落实全面德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应坚持可视化策略,以尽可能简洁、直观性强的方式传递信息,这样既能指导家长,又能避免文字表述可能带来的误解和生硬感。而利用图片、视频等可视化工具,能使家校沟通更直观高效。例如,笔者在班级QQ群设立群相册,上传学生值得表扬的瞬间;班级常规要求如学生仪容仪表、学习用品准备等,挑选符合要求的学生作为示范,拍摄照片发送在家长群,必要时利用图片编辑软件进行处理,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指导性强,又能避免冗长的文字表述。在空中课堂学习期间,学校层面的要求需要借由家长传达。为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笔者建议家长每日在班级群上传学生居家学习的图片或视频,收集素材后,之后笔者借助剪辑应用,将其加工为班级成长视频。除了视频外,笔者还通过制作美篇、线上颁发奖状、为作业附上可爱配图等可视化方式,调动学生在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基于可视化策略的班级德育实践,要让抽象的德育说教落实到学生具体的日常行为中,同时发挥感官作用,化虚为实,让德育看得见摸得着。可视化德育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开拓可视化工具,创造新的可视化成果,让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被看见、被记录。实践证明,可视化德育能从学校道德的实际状况出发,以学生生活世界为本源,贴近学生的真实感官,使德育变得“有血有肉”“可触可感”,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可视化德育正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植根生活世界的沃土,希望能让学生不断绽放鲜艳夺目的道德成长“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