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构建生物课堂

2022-03-17 15:28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李来续
天津教育 2022年26期
关键词:生物植物信息技术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 李来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今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课堂教学中的各类教学设备不仅得到了充足的保障,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辅助教学工具,从更多的角度进行知识的讲解,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生物学是自然学科的一个门类,是一门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展规律的重要学科。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和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也逐渐渗透到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并以此来促进生物教学更加形象化、立体化和直观化。因此,身为初中生物教师,要在明确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产生重要作用的前提下,结合信息技术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不断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和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从初中教学体系中可以看出,初中生物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高,同时也是初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科目。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现阶段的教学目标,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另外,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多元表现形式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启发思维,对生物知识不断地涌现出探索欲望。同时,信息技术还有利于满足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需求。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更加立体的生物教学课堂,能促进学生更主动地接受新知,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现状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限制在教材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学生所接触到的生物知识相对较少。但在信息技术的融入下,教师能够有效地将教材知识进行延伸,将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展到最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更加灵活。另外,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大都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之后,学生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直观地了解生物知识,从而更真切地理解知识点,变抽象为具体,使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生物理论知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从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来看,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在逐步上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但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还存在以理论教学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学习仍旧处于被动状态。另外,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但由于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致使在教学时不能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时出现短板,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学习精力放在主要学科上,对副科学习一味敷衍。所以,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让信息技术成为帮助学生进行全面提升的有效工具,尤为重要。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驱动力,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行为效能的最基本保障。对学生来说,初中生物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对这门学科知识本身就缺乏基本的学习兴趣,如若一直处于这种低效兴趣的状态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必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所以,在进行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转化学习方式。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设计也要更加灵活,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特点,实现学生兴趣的有效激发,保证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长久记忆,在有效学习知识的前提下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进行“人的消化与吸收”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食物在我们人体体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教师就制作了有关食物消化的Flash 动画,模拟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首先,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对学生说:“我们每天都会吃东西,我们所吃的东西会经过我们的消化吸收产生能量,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那么谁能告诉老师,当我们吃了食物之后这些食物在我们的体内是怎样‘运动’的?我们吃进去的实物与排解出来的粪便为什么是不同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随即利用Flash 动画将食物的消化过程给学生进行了直观的展示,利用食物在人的口腔中的分解过程导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人在进行咀嚼活动时口腔中会产生大量唾液的生理现象,食物在牙齿和舌头的辅助作用下,再将被初次分解的食物从口腔转移到胃部,通过胃的消化吸收自动转移到肠道,最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以此让学生通过Flash动画的演示过程,对这部分知识产生初步的印象。然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将消化吸收的过程进行分层次讲解,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将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吸收过程进行直观的演示,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食物消化的全部过程。将信息技术运动到生物教学的课堂活动中,相较于传统的知识讲解要更具有实效性,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初中生物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进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材内容,将生物知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解,降低抽象知识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直观地学习生物知识,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神奇的微生物”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微生物的结构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的,相对于植物和动物更具体的知识理解,微生物这部分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一困扰,就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以及动态的教学资料,并且将搜集到的这些素材都插入教学课件中。首先,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将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对微生物图片的观察产生更为直观、具体的认识,有效避免了“纸上谈兵”给学生带来的片面知识和模糊的微生物形象。然后,根据微生物的图片,将微生物的知识进行细化的讲解,让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最后,将微生物在显微镜下的变化过程进行直观的呈现,帮助学生实现对这部分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这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抽象生物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锻炼,真正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抽象知识

在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活动中的同时,更要注重以教材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依托生物学的教学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和想象力。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进行语言讲解,并不能够保障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知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融入,教师就能够很好地将教材中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更具体地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

例如,在进行“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部分学生认为呼吸就是通过口鼻进行的呼气与吸气运动。由于呼吸这一现象也只能凭借自身感受来感觉,并不能实现有效的观察,所以教师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就利用信息技术,将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进行直观的呈现。首先,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在课程的开始教师就利用信息技术将人呼吸的过程给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通过演示咽、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作用,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过程进行具体的呈现,使整个抽象的交换过程更为直观。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理解呼吸是指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吸气和呼气,呼吸与人体的多个部位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然后,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人体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过程的教学视频,打破学生的固有认知,实现知识的升华与巩固。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视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转变学生错误的思想,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教学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抽象性的知识,就学生的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学生仍旧有难以理解或者不好掌握的知识盲区。基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通过视频资料的观看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或者通过动画模拟演示来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保障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进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讲解时,由于在短期内并不能有效地观察到植物的变化,教师为了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这部分内容知识,在课前就让学生栽植了一些植物,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了植物在不同作用下的光合作用。首先,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为学生深入讲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知识,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让学生观看植物在不同光合作用下的模拟视频。学生通过观看信息技术模拟的植物光合作用视频,以及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学习,对比自己栽植的植物出现的明显变化,找到植物出现枯死或者生长良好的主要原因,再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知识进行探究。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积极影响,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视野,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保证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认知

对于教学来说,其本身就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具有生成性特征的活动,其中包括在课堂上的问题生成、课前知识的拓展等方面。部分教师将教学的目的定义为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拓展。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打破了这种教学理念,还能将单一的文字以多种方式进行呈现,不断深化知识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生物认知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藻类植物、苔藓以及蕨类植物”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分布在“生物圈”不同环境中的不同植物群,并总结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教师就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呈现了多种植物以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片进行思考,使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植物入手,比较植物之间的形态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初步认识到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的特点。当讲解到藻类植物时,教师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了海带、水绵等植物的生活环境视频,以此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的认识。之后,再利用投影仪给学生展示藻类植物的模型,使学生将藻类植物的特征尽收眼底。此外,还拓展了课堂教学容量,并且将“藻类植物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资料给学生进行呈现,使学生在对藻类植物有了更为深刻认识的同时,加强对各类植物关注、尊重植物生命的意识、情感。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为教学活动注入新鲜的活力,还能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在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无限拓宽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范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要求。作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的制高点。为了更好地推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生物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不同层面了解生物知识的规律,了解生物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体验,形成良好的生物学认知结构。并且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对传统的教学弊端进行改善,使生物教学活动焕发生机和活力,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物植物信息技术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第12话 完美生物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