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泽县倪家营镇中心小学 张玉娟
阅读教学是贯穿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需在阅读课堂中发挥其特有的语言教育功能,让学生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丰富的阅读知识信息,使其在分析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多维度的解读。文本细读法是教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思考,并引入文本细读法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体系,让文本细读成为小学生掌握阅读课堂知识的科学方法。
教育界落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新教学需求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学生重新点燃学习热情。尤其是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的低效化教学问题充分引起了教师的重视。然而,在新课改贯彻落实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整体实效。首先,小学语文教师所采取的阅读教学方法依旧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重要关联。在这种情况下,语文阅读教学氛围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难以在足够的内在动力驱动下深度挖掘丰富的知识,使其难以产生较强的阅读学习成就感与满足感。长期下来,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逐渐浅淡,不利于学生怀着足够的热情,发挥学习主体性作用,深入课文的文本世界,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其次,教师更偏向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尤其是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能为学生提供的自主思考空间并不多。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引导作用也不明显,在学生没有探索出答案时,就向学生公布了某个阅读问题的答案。然而,这种做法会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让语文阅读解读教学环节始终难以焕发出特有的生机与活力。最后,有些教师在单篇阅读教学时,会为了改进传统阅读教学问题,选择不再逐字逐句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然而,教师的阅读教学却呈现了浅层化的特点,一是因为教师没有准确理解新课改提出的精简教学要求,二是教师走进了教学误区,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学习依旧是很有必要的教学工作,若教师不能发挥科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妙用之处,打造真正适合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语文课堂,则会让语文阅读教学继续走进传统教学的束缚中,难以获得真正的创新与发展。
文本细读法与字面含义上的“仔细认真阅读文本”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它并不具备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刻板性。文本细读法一般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细密的研究,使其学会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解读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发现字词、句子之间存在的微妙联系,从而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理解的阅读教学方法。这意味着教师要重视课文的语言意境对学生解读文本内容的重要性,要注重在这一语境下引导学生真正体会词句的真正含义。在对课文的文本语言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解读时,学生能获得丰富的语言学习体验。比如,学生能懂得如何选择词语,或搭配词语,将其组织成独具意义的语句,传达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语言教育的角度来看,文本细读法的运用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能更好地凸显语文学科的语言教学特色,让学生提升个人的语言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性语言运用能力。
在新时期的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在落实文本细读教学时,不会割裂文学与历史、社会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割裂课文与作家、读者之间的关系,反而更能从整体性的角度引导学生解读课文内容。这是因为文本细读法强调了教师要对各种文本要素进行全面的利用,让学生从多个维度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刻的感知与理解。一方面,学生能从整体性阅读学习中建立比较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学生可在整体性的阅读学习中形成优质的阅读思维品质。这意味着学生能从文本细读的语文阅读课堂中获得理想的个性化发展,也强调了教师要善于从其他方面展开阅读教学思考,不能过于重视语言教学功能,而忽略了人文教育功能。教师应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观念,将文本细读法全面融入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在运用文本细读法展开阅读教学时,更注重让学生进入思维、心灵碰撞交流的世界,有利于激活阅读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活力,让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世界,探索更深层的心灵世界。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内容时,既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会主动消化和吸收显而易见的课文知识,又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感悟过程中,梳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成果,使其获得更多的发现。在文本细读法的引领下,教师的教学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不再沿袭“一元解读”教学理念,而是在“多元解读”教学理念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并学会运用不同的解读方法理解课文。这种教学模式会凸显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个性,并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使其在个性化阅读学习中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综合性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
在每篇课文中,都隐藏着许多关键的线索,学生围绕这些线索深入文本世界,挖掘相关的文本知识,则可有效解读课文内容,使阅读学习更具深度。同时,学生根据具体的线索展开阅读学习,能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读慢嚼,更能深入语言情境,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学内涵。在文本细读法的引领下,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线索,展开深层次的阅读学习。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教师可先将文本的题眼作为关键线索之一,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内容。“题眼”可谓是文章的“眼睛”,从具体的题眼中,学生可体会课文的中心意思。《北京的春节》这节课的题眼就是“春节”,教师可让学生在细读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各种描写了春节的内容,使其围绕题眼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解读。“春节”也是贯穿整篇课文的关键要素,学生能从课文中寻找到作者从不同方面描述春节的内容。学生在细读文章过程中,可明确以春节为中心的写作主线,即腊八→小年→除夕前→除夕→元旦→拜年→铺户开张→元宵上市→腊月和正月。教师也可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围绕中心句这一关键线索解读课文内容。例如,第一段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这一句就凸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在接下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在欢快地迎接新年。学生可从课文中找出人们是如何迎接新年的,作者究竟描写了怎样的春节前、中、后生机勃勃的新年景象。又如,第四自然段的“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这一句显然彰显了孩子和大人在迎接春节时的不同状态,也营造了一种大家都在忙着迎接春节的气氛。学生可根据这一中心句联结上下文,找出文章中是如何描写“孩子们忙乱”之景象,又是如何描写“大人们也紧张”之景象。通过学生对课文展开细致的阅读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学习效率。
目前,很多语文教师都只是设计一些浅层的阅读问题引领学生的阅读学习,这既不利于学生形成深层阅读的学习意识,又不利于激发学生应有的阅读学习潜力,使学生难以自主地从课文阅读理解学习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发展。针对这些教学现状,教师应注重在问题设计的教学环节,对学生提出一些细节性的阅读问题,旨在以问题为引领,推进文本细读法在阅读课堂中的深度融合与健康发展。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一课为例,教师可设计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针对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阅读问题,展开更深入的阅读学习。比如,教师可提出“《月是故乡明》出自哪首古诗”这一细节性的问题。以往很多教师都只是让学生围绕着“月”“故乡”等字眼展开阅读学习,却忽略了这个题目是选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古诗的。如今,在文本细读法为主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这首古诗的语言内涵和文化内涵,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解读,并且由这句古诗开始展开联想,并走进文本世界,结合自己的想象解读课文内容。又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作者采用了对比隐喻的手法描写了自己对故乡之月的特殊情感,究竟是对哪些事物进行了对比呢?”通过文本细读,可知作者既写了童年趣事,又写了成年经历,既写了故乡的明月,又描写了世界各地的月亮,他通过这两种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在不同细节性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可深入文本的细节之处,挖掘更多隐藏的知识信息,这显然有利于深化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需要教师注重以细节性问题合理设计阅读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善于通过文本细读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综合性学习水平。
整体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全局观,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认知与理解。这是与传统教学理念存在明显区别的科学教学理念,一是可以保证阅读内容的完整性,二是可以保证阅读过程的完整性,三是能突显阅读学习方法的多元性。目前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思考的就是,如何依托整体教学理念推进文本细读教学,让学生增强全局意识,对全篇课文展开细致的自主阅读。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一课为例,教师以往更多的是局部地引导学生对这篇课文讲述的哲理展开阅读学习。而如今,在文本细读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从整体上解读这篇文章。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先将整篇课文当成一个趣味的故事展开阅读,围绕故事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果等元素对课文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除此以外,教师可根据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了解其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然后参与辩论活动,分别持着自己的观点评判对方的观点,使其更深刻地解读课文内涵。在这方面,学生可根据课文的重要信息深化自己的观点。比如,鹿认为自己的角美丽,但是后来又觉得它是累赘,害它差点葬身虎口。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可以围绕鹿角的优缺点展开思考,试图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生活实例阐述“实用性比美观性更好”的观点。而另一个持有“美观性与实用性同样重要”的观点,在辩论活动中论述自己的观点,并努力说服他人理解和认同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细致、更有深度地理解课文知识,确保从文本细读的阅读学习活动中提升个人的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
教师可让学生自主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均可对同一个问题展开讨论,给出不一样的回答。这种做法可以避免教师运用统一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展开机械的阅读学习。目前,分组讨论法与文本细读法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分组讨论教学法的优势,让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更具针对性。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一课为例,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等方面形容白鹅的高傲。学生可各自走进课文,从中挖掘关于白鹅的各方面信息,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概括与归纳,然后在组内讨论与交流过程中,制定小组内部统一的答案。教师可让不同学习小组相互比一比谁归纳的知识点更加完整,更能体现白鹅高傲这一特征。教师还可在课堂中设置更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主动参与进来,深层挖掘课文信息,使其在不同小组的讨论活动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阅读学习实效。比如,教师可向学生安排这一学习任务:“作者将白鹅称呼为鹅老爷,请从课文中寻找密切形容鹅老爷的词语或句子。”各小组均可找到自己的答案。为了确保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学习特点,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词语,自主组织语言描述一下这个白鹅是怎样的一个动物朋友。教师也可让学生在找到课文中描写了“鹅老爷”的句子后,对其进行灵活的仿写,描写一下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白鹅,又或者描写一下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动物朋友。在读写结合基础上展开分组讨论,学生能从课文中获得丰富的阅读知识,还能对阅读知识进行灵活的转化与运用。此外,教师也可让学生将这篇课文与《白公鹅》这一文章相对比,使其在分组讨论的前提下,解读“白公鹅”这一动物朋友的独特性,这有助于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致解读,让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获得理想的成效。
总之,文本细读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科学阅读教学方法,它能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多维度、多元化的解读。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把握好当前阅读教学实际遇到的挑战,还要懂得利用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本知识。在未来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法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小学生从阅读学习中不断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