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光明幼儿园 徐少琴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和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之源,更是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要素。传统节日积淀着深厚的精神底蕴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实践性、周期性的特点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反复出现、代代相传。因此,基于传统节日的民族性和教育性,依托课题平台,把握节日契机,开发和利用地方传统节日民俗资源,引导幼儿亲近本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延伸感官,丰富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提升教育效果,有着不可或缺的优越性。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新课程改革的新趋势。为此,以幼儿为本,挖掘和探索地方传统节日民俗资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教育手段,突破时空限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独立、探索求新的学习品质,创新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让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鲜活的素材和强有力的支撑平台。以幼儿园大班STEAM活动“中国龙”为例,探索地方传统节日民俗资源与信息技术的多元融合,旨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入现代气息,在兼收并蓄、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符合时代需要,在现代化探究教学模式中焕发生机和活力。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造就了精彩纷呈的节日民俗文化。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是中国人心中神圣的形象,因而舞龙则成为人们喜爱的传统节日庆祝方式,是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游戏元素、游戏形式和游戏精神。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收集传统节日中国龙文化的优质教育资源:龙的传说、故事、图片、动画等,筛选本土典型民俗舞龙活动,应用相关技术软件对这些资源进行改编、重组、创新、整合。如:应用剪辑师工具软件对经典舞龙音乐进行加工编辑,使之更加适合幼儿欣赏;将龙的传说故事、民谣儿歌配上动画效果,易于幼儿理解。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库,拓宽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依托课题“基于地方传统节日民俗资源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研究”,根植于对节日主题的探究及园传统早操《舞龙》活动的传承与创新。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和喜爱本乡本土的文化艺术,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领域目标多元整合,生成符合幼儿认知水平、易于幼儿学习和体验的大班STEAM活动“中国龙”。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基于真实情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设计和开展,尊重幼儿天性,挖掘潜能,在寓教于乐中进行探究式学习。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并将其巧妙地渗透到课前准备各个环节中,能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有效收集教学资源,完善知识经验准备,做到知识储备先行。
舞龙是山城当地典型的民间节庆艺术活动,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香火龙、稻草龙、竹龙、板凳龙、布龙等,而舞龙活动也是幼儿园大班早操的传统保留节目,鉴于以上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幼儿对舞龙活动耳熟能详,感兴趣并且乐于动手体验。在幼儿园已具备多媒体信息技术及设备(希沃一体机、手机、平板、摄像机、电脑)的应用和普及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家、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弹性开放空间,促进教师、幼儿、家长的共同参与。
1.课前准备。
对中国龙文化(象征寓意、传说故事、活动形式)进行查阅、了解。在班级微信群分享动画二维码及链接,让幼儿及家长了解龙的传说故事,投放“龙身的连接”微视频让幼儿自主学习连接的方法等。以生动形象、便捷有效的方式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符合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轻松获取课前知识经验的铺垫。
2.经验准备。
应用微信小程序问卷星APP,创建“中国龙”亲子问卷调查表,运用小程序“家园联系栏”将通知发布到班级微信群,邀请家长、幼儿一起完成问卷答题。“家园联系栏”能自动统计家长已读、未读通知的情况,针对性地提醒家长及时完成亲子问卷调查表的任务,提升参与度。问卷星自动统计调查结果的数据,通过可视化形式直观了解幼儿知识经验的储备信息。结合投放纸质“中国龙”亲子问卷调查表,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形式,引导幼儿增进对中国龙文化的了解。
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使用,充分调动了教师、家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轻松形成家、园、社会教育合力,有效地提升了学情分析效率。
在“中国龙”活动实施过程中,遵循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鼓励幼儿通过操作、探究、感知、体验来获取知识经验的需求。因此,注重信息技术的巧妙设计,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实践探究,获得直观的感受和切身的体验。
在“中国龙”活动导入环节,以AR虚拟技术展现真龙在幼儿园活动室舞动的场景,呈现逼真的实景情境,用形象化、直观化的方式建立知识的关联,引起幼儿对舞龙活动好奇和探究的兴趣。
活动实施过程中,利用希沃白板课件的互动功能,鼓励幼儿先在白板课件上尝试操作“龙杆和龙身的匹配图”,让信息技术交互式操作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再进行小组讨论,投放学习任务单:探索龙杆和龙身的合理匹配,设计龙身与龙杆匹配的图纸。在合作交流中引导幼儿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究活动。随后各小组对照自己的设计图匹配龙身,针对重难点问题“龙杆如何连接和固定”,利用平板来投放微课视频,引导幼儿自主学习龙杆的固定方法,步骤清晰、明了、易懂,幼儿在视频配音解说的引导下规范操作。通过微课,聚焦学习内容,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要。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混合教学环境中,运用白板课件展示、手机投屏、平板互动等方式直播、分享幼儿活动情况,更好地呈现探究活动的过程性。
1.将活动前幼儿完成的纸质“‘中国龙’亲子调查表”拍照上传到课件上展示,通过班级优化大师“随机点名”的功能随机抽取幼儿姓名,来对自己的调查表进行分享、交流。
2.希沃手机端适时投屏、直播展示幼儿小组操作成果(设计图、龙身的连接等)。
3.展示作品配乐舞龙,借助信息技术营造舞龙游戏情境。
1.希沃白板课件分享“‘中国龙’亲子调查表”,帮助幼儿回顾、迁移、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并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设计。
2.在制作龙的过程中,手机投屏功能抓拍幼儿活动画面,分享直播,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支持幼儿进行知识技能的重新构建,引发高阶思维活动,再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优化、验证,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3.作品展示交流环节:配乐舞龙。课件播放“金蛇狂舞”音视频、慢动作背景图片、动图,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节日舞龙情景,营造热闹、喜庆的节庆氛围,全面体验视觉、听觉效果,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感受和体验舞龙游戏的快乐。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深入挖掘地方传统节日民俗资源,选择幼儿易于接受和体验的文化习俗,融入形式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希沃白板互动、课件动画设计、微视频、手机投屏、网络资源链接、音视频渲染气氛、剪辑师合成制作……有效地渗透了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多个能力点,让新媒体、新技术与课堂教学活动深度融合,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拓宽了幼儿思维和视野,增添活动的趣味性、灵活性和挑战性,让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创新性学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