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7 14:50福建省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包洪炜
天津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导图数学知识小学生

■福建省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包洪炜

信息技术实现了静态知识动态化、虚拟知识实际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推动了数学学科的深入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欲望,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应用、自主探索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点的讲解和大量习题的讲译上,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思维惯性。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快速帮助学生实现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但对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学科学习兴趣培养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信息技术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是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最主要特征。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对直观性的内容有更强的意愿学习,对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才能得到结果的知识则不感兴趣。加上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数学知识进行灌输而不是学生的自我探寻,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符合小学生的成长,实现了数学知识的有效转化,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信息技术将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了动态内容,变静为动,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转化,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用动态知识展示并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以此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实现了逻辑之间的展示,具有化虚为实的特点,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数学逻辑等内容从需要学生想象、构建转化为了实际的动态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认识,这对学生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传统教学思路下学生数学学习主要发生在课堂上,教学的模式是教师为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实现了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改革,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微课预习的资料,在课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数学知识的教学,在课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丰富和拓展,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对数学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意识,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索资源。

(三)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的应用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的应用丰富了小学生的学习体验,其在课堂的应用可以通过具体视频的方式将静态内容动态化,帮助小学生完成数学学科的知识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通过白板的展示优势,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并用白板的交互性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在课下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后作业、课前预习等方面做出调整,这对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一)提供预习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提供预习资料是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内容。课前预习是小学生应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预习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学生单纯地依靠自身看书本内容,课前预习流于形式,最终的结果是学生逐渐失去兴趣。信息技术提供预习资料,实现了静态内容动态化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预习的资料以动态内容呈现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以“小数乘整数”为例,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买风筝内容转换为课前的预习资料,利用视频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小数乘整数的学习。课前预习资料中,教师用动态视频的方式展示了小红去摊位上买风筝的过程,风筝一个3.5元,买3 个需要多少钱?情境出现以后视频开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首先利用元和角的转化进行计算,3.5 元可以转化为35 角,得到35+35+35 的连加式得到105 角的结果,通过角和元的转化得到10.5 元的结果。元转化成角是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内容,得到结果以后再播放视频,以竖式计算的方式进行演示计算,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计算的过程、小数点的位置选择,从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性规律,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课前预习中除了视频微课以外,教师还要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如买一支铅笔需要4.5 元,如果买5 支需要多少钱?如果买一个毽子需要1.5 元,买6 个毽子需要多少钱?例题要求学生先用竖式进行计算,然后用元、角的关系进行检验,以此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预习资料以视频的方式呈现,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视频的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实现了动态化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指导过程中要抓住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围绕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前预习资料进行有效整合,丰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为课堂学生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导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导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传统导学的设计以讲故事或知识前顾为主,这种教学思路在短期对学生学习引导效果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兴趣明显下降。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现有的导学内容并创新教学资源,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小数除以整数”为例,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导学设计,如教师提供准备好的图片,用电子白板展示:李老师每天都会跑步,但每次跑步的时候都会说配速是多少、跑了多长时间、多少公里,比如今天早上李老师记录了自己的跑步数据(展示图片),通过图片可以看到今天李老师跑了5.6千米,一共用了30分钟,配速是11.2千米每小时,怎么理解这个配速呢?一分钟李老师可以跑多少千米呢?事实上很多小学生家庭中也都有运动手表,在跑步运动中也常常接触千米、时间和配速,提供李老师的表盘数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进行导入,如录制视频,在视频中李老师正在进行跑步,然后数据直接在动态视频中呈现,包括运动平均速度、用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很快获取到关键信息并引发思考和探索欲望,从而完成导学的任务。信息技术包括电子白板、微课等技术都可以应用到导学设计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并合理利用不同的信息技术,从而实现导学设计的丰富性、多样性,尽可能帮助小学生逐渐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路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有效导学的目标。

(三)利用信息技术,降低理解难度

课堂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阵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拓展数学资源,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实现了变静为动,化虚为实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要进一步以信息技术开发更多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积极性。以“循环小数”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计算数据代入情境:王鹏在运动会上跑400m,竟然只用了75 秒,平均每秒跑多少米?视频场景展示以后很多小学生都没有计算的兴趣,因为计算逻辑很简单,就是400÷75,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广泛涉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电子白板的形式进一步展示计算过程,用教师计算代替学生计算,在电子白板计算中可以发现余数总是25,计算到5.333时绝大部分学生发现了问题并认为“老师计算错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学情鼓励学生自己计算。学生计算以后发现了与教师计算结果一致,但也有学生提出随着计算增多肯定还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可以继续用电子白板继续展示,展示小数点后7 位、8 位,甚至是十几位,让学生直观循环小数的特征,以此强化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400÷75 计算以后,教师继续用白板展示28÷18 和78.6÷11 的计算过程,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直观计算,了解循环小数,并认识到循环发生以后,无论怎么计算,其结果都是循环的,以此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四)设计思维导图,整合课程内容

思维导图是整合课程内容的有效方式。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思维导图的动态化构建,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知识之间的逻辑,并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完整课程内容的整合,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化、形象化的内容将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和整合,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以“小数除法”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技术逐一呈现思维导图的内容,如先展示小数除法,然后进行延伸,第一个延伸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案例是96.8÷4;第二个延伸是添0 计算,案例是10.6÷5;第三个延伸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第四个延伸是循环小数,其中可以分为一位数的循环小数和两位数以上的循环小数,每一个的计算都需要给出具体的计算案例,最后是小数四则运算并给出具体案例。思维导图的构建是动态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显示之前都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学习的内容进行构建,最终完成知识的整体构建,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动态化学习,体现信息技术在思维导图设计方面的优势。总之,思维导图的技术化处理实现了课堂学习内容的整合,学生只需要对照电子化的思维导图完成内容的思考和整理即可,每一个导图的小点都可以单独地进行设计,让学生对课堂的所有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课堂内容的整理,发展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能力。

(五)布置课后作业,分析学生学情

课后作业一直是数学知识巩固、提升的重要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数据分析优势,积极布置课后作业,依托大数据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广泛分析,从而研究学生的具体学情,并给予积极的指导,最终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点,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采用学校提供的学习平台进行指导:作业可以以电子的方式下发,学生在各类电子终端接收,然后进行作业的完成,也可以是发放纸质版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以后上传到系统即可(纸质版需要拍照上传);作业上传到系统以后,系统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教师可以直接看到分析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放在课堂上利用5分钟左右进行集中讲解,一些个性化的问题则鼓励学生通过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的方式来实现,以此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有效提升。课后作业的信息化可以降低教师的作业批改压力,将常见的作业问题交给系统来完成。而且在批改的过程中,教师只要对学生错误的题型统一整理即可,系统还可以辅助对做错题进行统一的归纳,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总之,信息技术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的应用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教师对学生学情可以进一步地把握,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为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六)线上线下混合,拓展课堂空间

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的具体应用体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优势,通过一体化教学拓展课堂的教学空间,利用一体化的发展优势不断建立起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案,对小学生学习产生促进作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方案要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展数学课堂指导工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线上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的资料、课后复习的资料、课后资料的整理等内容,如“圆”的知识学习时,学生掌握了周长、面积等计算公式以后,可以通过线上资源搜集关于更多圆的知识。教师可以搜集历年小升初的数学考试题来补充自己的学习资源,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课件等内容,通过课件支持学生课后学习与复习;在线下教学中结合线上教学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如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包括课前复习、课后资料整理)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提前在线上提交,在课堂上这些问题由教师集中解决,以此形式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遇到的困难,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互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指导,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合理地进行渗透,与学生发展保持一致。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给传统数学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方式以及课后作业整合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

猜你喜欢
导图数学知识小学生
烃思维导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第6章 一次函数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