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冯春花
小学数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符合新课改教学目标的需要,表现出教学理论,又要与小学生心理学理论相结合。所以,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从丰富小学生课堂教学方法入手,以进一步转调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要积极运用先进教学方法,以有效构建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果。小学数学课程体系构建中面临着几个重要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相对单调,而学生仅仅是被动接触和机械记忆,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都相对较弱,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形形色色数学问题没有相应的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学生在面临许多问题时,无法运用数学知识处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从解决问题的教育目标出发,实现课程体系的多样化,以有效训练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数学核心素质。本文以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展开分析,总结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构建问题情境数学课程体系、构建生活化数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及趣味化数学课程体系的思考,有助于帮助小学教师打造新的教学体系。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注意到这种情况需要打个问号,注意到了怎么应对也需要打一个问号。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许多教师实际上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或者注意到了但却忽视了。教师对一些起步晚、自身缺乏条件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很难跟上相应的节奏,教师能否及时处理,也会导致个体之间的差距发生相应的变化,不利于学生整体的进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节约课堂时间,很少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等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形式,无法激起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困难。同时,数学学习是与数字打交道的,过程比较枯燥,再加上教师单方面地讲解,学生觉得数学枯燥,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十分不利。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理论与理念也没有及时更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讲授课堂内容,忽视课外知识的培养,思维视野无法打开,创新意识尚未培养。
在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适合哪种类型的教学,不区别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场合与要求以及学生的整体结构特征就将自己的教学模式原封不动地强加给学生,不会仔细考虑学生自己是否能适应这种的教学模式。这样单调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的实践性和学习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起到的作用也可以说微乎其微。
目前的教育小学生更多都是以通过听讲、写作业的方式来进行的,学生往往认为这是数学知识的一种获取途径和方式,在课堂上没有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深入地去研究一个知识的根源、解决问题的实际本质,没有机会深入地去发现和研究存在的问题,也没有体验到这些问题的形成和培养,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只能简单地理解和接受,失去自己对问题的认真思考和解决能力,无法进行学习和思维的革新。只有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成长与发展奠基。教师为了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只注重教授基础知识,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后同步布置的作业多为教科书或教辅书上的原题,有的习题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不紧密,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目前有些数学教师已开始构建小学数学课程的体系,这一措施尽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充分调动小学生对现代数学知识内容的主观积极性与浓厚兴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实质的理解与吸收,不少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对体系的构建,而忽视了现代数学教育课堂的根本目的,从而忽略对数学本身的认识与研究,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1.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相一致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课程内容,其根据的是新课改教育目标的有关规定,既要使数学课堂教学能满足学校社会生活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又要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技巧、规律与思维,才能利用学到的基本数学知识与技巧处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小数学课程中通过设计问题情景来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把在学校、社会中的生活熟悉的数学迁移到教学讲堂中,既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感受来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技巧和规律,也可以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来感受数学经验在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以此达到对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目标的具体要求。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有效落实
现代课堂理论指出,唯有真正的课堂才能保障课堂的秩序发展。由此可见,注重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单纯的知识传递,而且要求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去认识和把握新的知识点,从而能利用知识体系去处理实际世界中的问题。所以,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计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有助于学习者设计自己的数学知识架构,学习利用问题教学法来把握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处理现实问题,成为有助于学生自主内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1.有助于提高生动性
小学生年龄尚小,身心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教师也应彻底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模式,在重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给他们讲有趣的数学故事和历史文化发展经典,使学生在掌握数学背景之余又能产生出探究数学本身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开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年、月、日”这一部分的章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小学生介绍这三个时间的来历,如“年原本是凶兽”“白天和黑夜的更替”等。通过这些故事教学的方式,不但能使小学生掌握更多课外学习信息,而且也能促使小学生将数学知识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小学生意识到逻辑思维和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
2.提高可玩性
小学生相对比较活泼好动外向,所以他们的动手实践和个性化也就比较突出,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参加实际活动的空间和余地,使小学生从自己的实际锻炼中感受到抽象概念的实质含义。因此,在开展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在课堂上介绍外观或造型特征特别突出的物品,这不但可以使学生以更具象化的方法理解图形设计,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自身生活中获得经验。同时,教师要运用专门的教育工具给小学生介绍抽象物性的具体时间概念,因此,在开展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知钟表”这一篇章的教学中,教师便能通过拿钟表为小学生讲述具体时间的辨认方式,训练小学生的生活技巧。
1.有利于密切生活与教学的关系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运用数学上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在生活中发现众多有趣的数学理论知识。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将生活中的要素融入知识讲解,为学生创建一个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提升自身学习效率。
2.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是生活知识的总结,并用于生活中,有助于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熟练数学运算,然后再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开设数学这一门学科的初衷。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难实现这个目标,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仍然非常重视学生的成绩,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也都是死记硬背,这很难正确地用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理解能力
由于小学生思想比较不成熟,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对各类事物都会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积极地运用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和生活化的学习,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数学的真谛和奥秘,并且要总结出数学的基本和方法,促进他们积极、深入探索。比如,在引导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金额。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在跟家长去超市买东西或者商店购物,主动体验货品交易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到数字的加减法,从而更好地将其应用到数学的学习中。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举例来说,在进行有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引导,将梯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各种平面图形直观地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通过利用圆锥、长方体、正方体这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对比,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更深的认识。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模拟一个起居室的场景,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三维平面和立体图,并根据打分标准和依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图形与空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再通过利用立体实物,帮助学生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三维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进一步针对性地展开面积、顶点等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
1.趣味化教学与小学数学的关系
趣味化教学泛指融入数学学科的具有逻辑思维的数学活动形式,在学校实施趣味性活动教学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活跃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基本逻辑思维理解能力,为学生今后自主参与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和能力保障。数学趣味性活动教学具有游戏所具有的多种趣味性,弥补在目前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缺点,达到寓教于乐的综合学习活动目标,在趣味性活动教学中,许多学生能深刻掌握知识并迅速理解、学习相关知识。
2.趣味性活动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形式
在运用趣味化教学实施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具体教学需求和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接纳能力和各个年龄阶段的特征,为小学生设计趣味性活动。趣味性活动教学的主要应用方法包括多媒体情境设计类游戏、多媒体教学类游戏、互动类游戏等,让学生可以在特定情景中、生动形象的知识呈现下以及在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往和讨论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运用所需要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趣味性活动教学的应用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
1.在教师讲授中的有效运用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其注意力也无法持续地集中,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的外界环境以及关注焦点的冲击所影响,因此我国小学生在参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走神,无法充分集中注意力针对新的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与掌握,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率与质量提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制定新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就要做到应该把趣味性活动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的运用。
2.在知识巩固过程中的运用
小学的数学教师应该在培养和巩固学生练习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的趣味性活动教学,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和认真地完成练习的内容,因此,应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我是超级市场”;教师应特别邀请学生做超市的“出纳员”,几个同学为店员,让顾客用钱买不同的价格和数量商品来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货币,掌握不同商品面值的货币之间简单的运算与换算,通过这样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在趣味游戏情景中熟悉所教授的知识,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十分必要且合理,是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构建过程中,教师要贯彻新课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明确根本目的与意义,并找到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对问题的询问,以帮助学生树立对课堂学习的自信,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环境与气氛。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课堂成绩进行阶段性检验,课堂教学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