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 崔凤芹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致力于教学手段的优化与创新,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古诗词学习,促使他们从古诗词中感知更为浓厚的文化底蕴,让他们的文化素养、个性品质加以塑造,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文章基于此点,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古诗词语言有着短小、精练、内涵丰富的特点,并且蕴涵十分丰富的价值和精神文化内容。古代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情感、生活感悟、哲理感知等都以古诗词这一载体加以体现,给人带来了精神和美的感受。可以说,古诗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它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先贤的智慧,汲取文化的力量,进而推动核心素养的形成,彰显古诗词教学育人的双重价值。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诵读价值的体现,它要求学生要通过对优秀诗词的诵读,领悟其情感表达方式,能通过对古诗词的联想和想象,理解文章的意思。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并没有重视学生的诵读,很少在古诗词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朗读,过于重视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缺乏主动性,会让他们被动地理解古诗词,无法展开想象和联想,所以他们也不会展开迁移运用。而古诗词的特征就是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如果教师没有指导学生进行诵读,那么学生就无法更为深刻地感知古诗词的语言韵味和优美特点,自然也不能和作者、和文本产生更多的情感交流和共鸣,最终也会影响他们的古诗词学习。
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很多时候,教师都是直接将古诗词的含义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加以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就在整个古诗词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一字一句的翻译,给他们补充诗人的生平简介,整首诗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进行自我消化,感悟的时间也很少,这样就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消极的学习现象。而教师在向学生设计问题的时候,也没有注重梯度性,并没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方式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学习,他们并不能主动站在诗人的角度上和诗人产生共鸣,然后去解读诗人的情感思想,这样并没有让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探究性的学习。
很多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都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模式,比如,读题眼——知作者——辨析字词——翻译诗句——领悟情感等,这一模式较为固定,学生虽然能实现对整首诗的综合理解,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地由内而外地体会整首古诗词中所蕴涵的美感,这无疑就浪费了古诗词独特的审美价值。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感知美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审美品位加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美的品格和品质将会得到完善。然而,教师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落实与创新,枯燥乏味的诗词讲解方式让学生感觉到排斥和无趣,始终让他们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学习状态。而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也会过度地依赖一些参考书。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会按照参考书上的解答去回答。他们缺乏对古诗词的个性化解读,这样也让他们无法深度自觉地挖掘古诗词当中所蕴藏的审美元素,自然也不能引导学生去品味并鉴赏古诗词,这就让古诗词教学失去了原有的审美价值。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以此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然而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将教学局限于教材中的诗词,并没有基于课本教材的古诗词拓展并延展其他的古诗词,这样就导致学生的文化含量不足,对诗词的储备量也不是十分丰富,他们所了解的诗人、所了解的诗词始终来源于课本教材中,无法实现课内外的串联,以此也将影响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
古人学习诗词文化、篇章文本都特别注重诵读,并且他们还十分讲究诵读过程与文本音律、节奏的有机契合。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吟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让学生通过吟咏真正地品味出古诗词独特的语言滋味,感受到古诗词语言的经典与美感,这对学生的语感提升大有裨益。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这一首古诗词的时候,首先就要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整首诗,让他们在第一次朗读中感受到诗词的停顿。从对五言诗的理解来划分诗句——“二三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他们补充七言诗的划分规律为“二二三式”。在学生有了基础认知之后,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进行第二遍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所停顿。停顿的时候不能真正的“停”,气息之间是连着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停连”,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在连的时候,将对文章的情感连接起来,实现对文本的初步解读;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第三遍朗读,尝试让他们读出韵律感。找出平声字(第一声、第二声),在读平生字的时候声音要长一点。找到了平生字之后,就要找出仄声字(第三声、第四声),读仄声字的时候要短。所以平仄相兼,就让他们读的时候有长有短,这样便将整个韵律凸显了出来。如上,教师在教学《山居秋暝》的时候,以这样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朗读,不厌其烦地让他们展开一遍又一遍地读。但是每一次的朗读并不是泛泛而读,而是有梯度、有层次地读。第一遍是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将整首诗顺利地、流畅地读出来。第二遍是要让他们注意停顿和节奏,能正确地处理停和连之间的关系,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气息相连。第三遍是要让学生注意整个句子的押韵和平长仄短的规则,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诵读教学,能不断涵养学生的语言素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整首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进一步加深对语言诗词的感知,潜移默化地达成语言建构和运用的目的。
在实施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想象画面,形成发散性思维。部编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教材所选取的古诗词以绝句居多,而绝句具有篇幅短小、存有大量留白的特点。它能使人“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无限的想象力,让他们将自身的思维发散来,能使诗词中的留白得以填充,展现出古诗词留白的价值。而他们针对这一留白展开思考和想象,其实也能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相思》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先朗读,在朗读之后进行默读,然后表达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有的学生会说:“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排着很长的队伍往山海关的方向走去,一路上都非常的辛苦,有山也有水。”以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精准对焦“山一程,水一程”以此来引导他们想象古代战士跋山涉水的画面。通过让学生默读,然后加以描述,教师再层层设疑,逐层引导学生去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让他们通过想象战士跋山涉水的画面,以此来体会到古代将士行军的不易。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将士们在千帐灯下做什么?”让他们的思维充分地发展,想象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画面,以此体会到词人及古代将士的孤独与思念之情。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此提升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联系生活,触发情境思维。文学作品都与现实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古诗词都是古代文人墨客所思、所想、所感、所恶而产生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适当的生活情境,最终发展他们的思维内涵。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题西林壁》这一首古诗词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去爬山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去思考和联想自己在山顶或者山腰所看到的情景是否真的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以此让他们基于生活的角度去实现对这首诗词的理解,让他们能真正地明白处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有了这样的认知,他们才会对后面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加以具体的理解。如上,教师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爬山的经历去分析不同角度看事情所形成的不同态度,以此过渡到学生对后面两句诗的理解上,这样便能很好地触发学生的情境思维,实现思维的发展。
如上分析,古诗词其实有着十分丰富的美学因素,所以在实施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古诗词的美,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能力。由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对比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相同中寻找差异或者在差异中寻找相同点。通过对比分析,从纵向出发,深化主题,挖掘古诗词的审美特征。从横向出发进行对比,拓宽学生的审美意识。以此,学生便能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双重比较与分析,进而达成对古诗词美的认知。
例如,教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全面了解了《山居秋暝》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情感之后,便可以让学生品读这首词的美学内涵。王维的这首诗其实有着很深的考究价值。他用“空”来定位这首诗的最后一个字。王维一生所写的四百多首诗,其中有十几首诗都有“空”字,这其实就表明了他内心一种真实的向往。以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补充相关的古诗词。比如《鹿柴》,让学生从《鹿柴》中去体会到这里的“空”所代表的含义。他所诠释的是一座空山,而“空”到什么程度呢?只能听到人的声音,却看不到人的影子。山林茂密,这“空”到什么程度?所以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这座山的“静”和“幽深”。在学生读完《鹿柴》之后,教师还可以继续让学生朗读《鸟鸣涧》,这又是王维写的一座山,是春山。春山也是“空”的,因为它是那么的静。而这里的“静”又是怎样呈现出来的呢?月亮出来,山鸟都会惊飞,而月亮是没有声音的,但是却能把鸟惊飞。由此可见,这座山非常之静。而“人闲桂花落”,桂花飘落的声音作者都能够听到,更进一步地突显了这座山的静。从这三首诗的对比当中,学生便能逐层领悟作者的内心的宁静,以此,学生便对王维达成了一种深度的理解。如上,教师通过将王维三首诗进行对比阅读,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记忆,让他们更为深刻地理解诗词之间的联系和异同。他们通过学习同一个诗人创作的不同诗词,进而在了解诗人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能体会到王维空灵的诗意,进而挖掘出整首诗的审美特质。
在实施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拓展古诗词,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古诗词专题活动,比如,以文化益智类节目《古诗词大会》为例,设计爱国主义教育专题、传统节日专题等活动,让学生基于专题去搜寻相关的古诗词文化,进而在活动中拓展自身的文化素养。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历史,进而加深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古今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在古诗词中,有一些诗词只有在特定的历史中才能得以呈现。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这里的“龙城飞将”指的就是卫青奇袭龙城的历史故事。那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些古诗词与历史故事进行有机地串联,以“文史结合”的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进而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于教学策略的优化与创新。对此,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现状,分析现阶段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聚焦问题,对症下药,寻根纠错,逐层优化并创新教学方式,打造更为高效的古诗词教学课堂,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凸显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