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03-17 14:2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城厢中学李俊超
天津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活动语文教师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城厢中学 李俊超

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进一步得到深化,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的阅读教学应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文本感悟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初中生的语文水平正处于上升阶段,他们的知识容量增大,自我控制能力显著增强,学习变得更加主动。面对多样化的学生,本文阐述了如何在语文课堂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是学生提升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也是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一篇篇精彩的文章,能学习其中的表达技巧与方法,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素养。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科学合理分组,组建学习团体

将学生进行分组是组建班内学习小团体的重要前提,毕竟一个班中有几十名学生,如果都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会有些“混乱”。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好奇心强,喜欢与人交往,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而教师不能每时每刻都出现在学生的身边,为他们解决问题,这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一种模糊、茫然的感觉。对此,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分组,将学生划分为各个学习小组,然后组建出学习团体,让学生互相帮忙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班内学生的情况,着重了解他们的语文学习情况,包括语文基本能力、语文成绩等,这是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分组的重要前提。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中反思个人在语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提高语文阅读的水平。其次,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对学生个人的综合情况予以考虑。考虑到学生个人兴趣的特征,有的学生擅长阅读,而有的学生擅长阅读,教师应该让他们各自发挥自身的特长。再者,教师要在小组中指定一人为小组长,负责统筹小组的学习、任务,督促好小组成员展开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帮助对方,能有意识地关注自己在阅读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通过科学合理分组,组建学习团体,学生之间便能形成一股合力,做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创造学习情境,增强探究氛围

学习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地追赶教学进度,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进行学习,这其实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如果教师能给学生提供一种比较符合学习主题的情境,那么学生在其中便会受到启示,他们能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学习的注意力也会大大提升,学习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因此,教师可以创造学习情境,利用好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技术,不断增强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朱自清的散文学习具有一定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需要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重视这篇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机整合,为学生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春》这篇课文的过程中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发互动讨论。同时,学生能基于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集中学习注意力,启发学习思维,进一步提高个人的阅读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歌曲“春暖花开”,让学生感受到“春意盎然”的情怀。在歌曲的感染下,学生能感受到作者笔下所谓“春”的活泼形象,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情感,从而增强内心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春”的图像、视频,并且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感受。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体会过后,学生感受到了这篇课文所要刻画的具体意境。此后,教师可再出示相关的景物描写手法,帮助学生体会描写景物法需要从其外貌、环境等方面进行叙述,还可以辅之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求凸显景物的特征,使景物描写更为传神生动。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体会到了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提高了个人写景抒情的写作技巧,也丰富了个人的阅读体验。这样一来,通过创造学习情境,教师给学生更多学习的机会,使课堂更富有感染力,有利于增强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组织经典诵读,塑造语文情怀

经典诵读活动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诗词歌赋的感知程度,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在教学中,教师应组织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活动,补充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缺失的一些事物。古诗文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其年代距今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也会有不少的困难。学生在对待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便很容易产生一种畏惧感,他们开始害怕出错,逐渐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同一首古诗文,不同学生都会对产生不同的想法,教师要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塑造学生的语文情怀。

例如,在教学《诗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班内的学生组织进行诵读活动,通过富有激情的诵读,发挥自己的潜能,抒发古诗文情怀。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音韵和节奏是诵读的最基本要求。由于诗歌讲究句式的平仄、字词的押韵、用词也极为准确精练,所以学生在朗读《诗经》之前必须要了解每一个字的读音以及音韵,同时在节奏划分的过程中理解诗歌内容。教师也需要带领学生把握诗歌的音韵和节奏,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音律美。为了给学生创造出更好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进行诵读,学生的“古典”感觉会愈加强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给学生所提供的教学素材,其实都出自“细节”,教师要尽可能地在细节上做好,才能找到教学中继续前进与发展的可能。

比如,在学习《关雎》时,学生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要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赏析诗歌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体会爱情的浪漫与美丽。教师可先帮助学生理清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即采用“兴”的表现手法,先是“以物起兴”,又“以事起兴”,通过以鱼鹰的鸣叫,引出作者对淑女的追求,巧妙将同类事象融入诗中,描绘出追求爱情的浪漫过程。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读诗句的时候,把握诗歌的音韵和节奏,通过语气变化读出情感。诵读是学生理解诗歌、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进而深化对诗歌的印象,提高个人的诵读水平,发展个人的语文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可以让音色较好、情感丰沛的学生来进行诵读展示,使学生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一来,通过组织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塑造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怀。

四、践行以读促写,增强语文意识

“以读促写”是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热门的一个话题,“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二者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这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教师应该把握好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的共通性,促进学生将二者主动联系起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相比阅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一是由于练习的时间较少,而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他们往往无法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因此,教师可以普及“以读促写”的理念,让学生注意平日的表达积累,从而增强语文意识,实现“读”与“写”能力的均衡发展。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其中描写人物所用的手法,并且总结出文中的人物形象。当初步唤起学生对鲁迅的认知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以第三人称视角了解鲁迅。教师首先帮助学生体会整篇课文的内容之后,再让学生进行重点分析。比如,在讲解鲁迅的品质时,教师可提问学生:“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请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将这幅画面描述丰满。”学生基于自己对鲁迅先生以往作品的了解,利用这篇描写人物的写作技巧,通过不同的动词丰满了鲁迅的形象。在介绍部分重点词语的时候,教师需要详细向学生提问:“三味书屋具有一定陈腐味,其号称为‘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那么你从哪儿开始改变了对三味书屋的印象?请你再带着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再读读相关段落。”在学生充分了解鲁迅先生的性格品质后,教师可以开展相关写作活动,利用课间学生的表现这一描写段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以第三人称视角描写人物的技巧。之后,教师出示写作主题“我的同班同学”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进而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文章中对人物的动词描写,对外貌形象描写进行创作,培养个人的创新写作意识。学生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深化了写作技巧,提高了阅读水平。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将会提升对表达技巧与方法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模仿课文中所学的手法,描写出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样一来,通过普及“以读促写”的理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意识,鼓励学生对阅读抱有更大的自信心。

五、组织趣味活动,彰显学生个人的风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让他们形成对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与热情。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乐趣,这也会带给学生一些学习动力,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热情。教师既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又要突出学科的特色。为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能积极参与,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有效融合碎片化信息的阅读技巧和良好的阅读技巧,促进学生突破单一的阅读思考模式,学会从整体角度领会名著的写作内涵,有效提高语文阅读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儒林外史》时,教师可根据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设计读前活动、读中活动以及读后活动。在读前活动中,为了充分引起学生的名著阅读求知欲,教师可先借由猎奇的民间趣事视频导入,学生在看完民间趣事后,能认识到生活中小事的趣味之处,激发个人阅读名著的意识。

在读中活动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划分不同的小组布置角色扮演、交流分享等活动,让学生能选取个人感兴趣的讽刺故事,各自扮演主要描写人物。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角色的演绎,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作为观众,教师要维持好秩序,让学生能按照自己所准备的“剧本”进行表演。对故事情节的演绎,体现了学生的表现力,能让他们更加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在读后活动中,教师也需设计评价活动,提升学生的名著思维品质。为了检验学生理解名著的阅读内容的成果,教师可设计写作活动,要求学生模仿这本书的写作方法,任选自己感兴趣的民间趣事进行描写,从而将名著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转化输出,提高语文整合能力。可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的策略可谓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状态、个性特征等因素组建学习团体,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进一步增强探究氛围。教师可以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在活动中要让学生注意语文情感的表达,践行“以读促写”的理念,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落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注重课外阅读培养,选择符合学生个性的阅读内容

初中生活泼好动,不受拘束的天性,让他们钟爱于跑跑跳跳的户外游戏,对于阅读这种需要维持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安静的活动,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厌倦感。因此,教师在让学生阅读的时候,应尽量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愿意尝试阅读,然后用有趣的内容使学生喜欢阅读。应注意,阅读积累只依靠课上的时间是不够的,只让学生在课上进行阅读,学生会很容易将阅读当成一项任务,这对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开展课外阅读至关重要。教师应布置好阅读书籍的作业,过程中要注意两点:其中一点是教师为学生挑选出来课后看的书籍,除了必须符合学生个性以外,不能一次只有一本,可以提供一个大的范围,然后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选出来的书,一开始就带有一份期待,不仅能挑选出最想阅读的、最符合自己性格特点的书籍,而且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形成良性的竞争,并且激励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情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文化素质有所提升。总之,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不仅仅是根据教学的要求,是教师在有效阅读教学中需要遵循的要旨。

猜你喜欢
活动语文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