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东绛第二实验学校 贾芸蔚
孟子曾言:“人有恒言,皆曰‘家国天下’”这便点出中国自古便是重视家国理念的国家,家国情怀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希望可以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这样的背景下,红色教育逐步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关注,拓展红色教育有助于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小学德育中融入红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使其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奋斗的故事中,养成爱家、爱国、爱人民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虽然小学各科教师都在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尝试将红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但各科教师的教育重点往往有所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可以了解更多的红色故事,但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有限,理解能力相对不足,很难真正领悟红色精神的内涵,导致德育工作的开展无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期间,都将注意力集中与教材内容的讲解中,这就导致红色教育的素材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很难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受到深刻影响,更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然而,很多教师在融入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讲故事、布置信息收集任务等传统的教育形式,很难让学生将自己带入到具体时代背景中。因此,教师需要探索新的红色教育思路。
当下的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依赖校园活动的开展来教育学生。然而,小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很难受到教师的专业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积极拓展教育空间。
为提升德育活动开展的针对性,解决各科教师德育重点不统一的问题,帮助各科教师提升红色教育的融合效果,学校可以组织同一班级不同学科的教师成立“红色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受到影响。“红色教研组”成立后,各科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环节。
1.依托红色教研精神,明确德育流程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要确定德育主题。德育主题的选择可以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重点,也可以结合近期的社会热点话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共同设计教育流程。
例如,在建党节前后,各科教师可以“我们的节日·建党节”为教育主题,明确本次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建党期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前辈遇到的困难,自然融入“红船精神”“五四精神”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寻找融入“建党节”相关的知识。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可以适当调整教材内容讲解的顺序,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可以在课前导入、趣味游戏、师生课后互动等教学环节中自然融入与建党节相关的知识。此外,各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收集与建党节相关的信息,用于引导学生课后探究。
2.总结红色教研成果,注重教育反思
每当开展德育工作后,各科教师都要注重开展教育反思工作。为提升反思效果,教师要设计阶段性反思和成果性反思环节。在阶段性反思期间,各科教师要及时进行沟通,分析教育活动开展期间遇到的问题,灵活修改后续教育计划。在成果性反思环节中,各科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细致总结自己工作开展期间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发表自己本次德育工作的开展成果,并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
依然以“我们的节日·建党节”主题教育活动为例,各科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期间,可以分析活动期间遇到的问题。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可以提出,自己在授课期间引入了“家乡的英雄人物介绍”这一环节,很多学生都对这些英雄人物了解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寻求其他教师帮助,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其能更好地受到影响,促使其在学习“建党节”“优秀共产党员”相关知识期间,养成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更好地培养其家国情怀。教师可以采用电教手段,播放《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让学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到环境塑造等方面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进行互动,针对班级内表现活跃和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育指导模式,采取恰当的方法让性格活泼学生带动身边同学,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打好基础。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古往今来,人们深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为解决德育素材不够丰富的问题,学校可以建立“红色阅览室”,从而有效丰富德育素材,让学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到“红色阅览室”进行学习,获取更多的德育素材,促进其家国情怀的养成。在搭建“红色阅览室”期间,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巧借红色阅览室,精选德育素材
周恩来曾提出自己的读书方法:“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因此,在搭建“红色阅览室”期间,学校和教师要精心选择素材。一方面,可以在“红色阅览室”墙边张贴等名人名言,从而使学生每次步入这个阅读空间后,都能加深对这些蕴涵家国情怀的名句的了解,并能更好地融入红色阅读素材的解读环节中。另一方面,阅读素材要及时更新和丰富,使学生感受到当代生活中的红色精神。例如,在组织“艰苦奋斗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可以请具备良好书法功底的教师书写这一主题相关的精彩句子,张贴于“红色阅览室”中,如“我们的国家越要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在此基础上,也要鼓励学生阅读精彩的文章、新闻等。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生活经验不足,教师要对相关文章适当进行批注,如在“邱军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为老区人民如期顺利脱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这段话旁,教师可以写下简洁的批语帮助学生解释“脱贫攻坚”“呕心沥血”两个关键词的含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解读“红色阅览室”中的阅读资源,促使其深度领悟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并希望自己可以像邱军一样,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2.体悟艰苦奋斗精神,组织深度交流
学生在“红色阅览室”完成阅读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由教师担任主持人,把握交流过程的方向和效率。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还可以使其在交流过程中,更加深入地参与学习过程。
依然以“艰苦奋斗精神”主题教育为例,学生完成阅读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红色分享会”,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分享会上,教师可以引入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雷风精神、最美逆行者精神等,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人物事迹做出评价。教师要对能认真分析“艰苦奋斗精神”的学生给予肯定,并为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表达的时机,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愉悦的交流体验,使其能带动更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阅读、分享活动。
赞可夫曾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让学生自主成立“红色表演组”,可以使德育工作更“活”,解决当下教育思路僵化的问题,让学生在表演期间,将自己导入到具体情境中,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红色精神的内涵。为使“红色表演组”更好地方发挥作用,可以采取以下两点做法。
1.融合时代精神,展现德育灵魂
对于小学生而言,与当新时代相关的故事可以更好地激发其探究欲望。在引导“红色表演小组”表演生活故事期间,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探究故事细节,并主动向家长寻求帮助,了解更多的信息。例如,开展“抗震救灾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与地震、洪涝相关的故事,并自主选择组员,成立“红色表演小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其了解更多信息,自然地将红色精神融入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我是小小消防员”主题活动,通过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分享、表演展示等环节激发德育精神。
2.搭建展示平台,体现德育影响力
学生完成表演活动后,教师要注意为其提供展示平台。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其长期保持参与表演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年级展示”“校内展示”“网站展示”等多个展示平台。例如,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很多学生都能围绕“神舟十三号”相关知识设计表演活动,从研发人员、航天员、普通人民等多个角度演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意义和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展示,并推选出3~5个作品在校园大型活动中进行表演,最后,选出最佳作品,上传到网站上。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强化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其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使其能够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科研等多个角度探究“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并使能通过网络观看学生表演的学生,也受到影响,让红色精神影响到更多的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思想。可见,有效的教育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和学校,还要让学生走入社会,在实践中学习。鉴于此,教师可以组建“红色实践社”,即成立多个校园学生团队,结合红色教育融入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红色文化,领悟红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更好地通过“红色实践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组织实践活动。
1.纸上得来终觉浅,德育尚需身体力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参观学习是帮助学生在实地场景中了解红色精神,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途径。根据德育重点的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不同的场所,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革命人物的旧居、人们的工作场所等,从而使学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熏陶,更好地培养其加过情怀。例如,组织“家乡的红色故事”主题教育活动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探究兴趣,设计不同的团队。如部分学生希望拜访近代革命人物的旧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开发本地资源,带领学生集中参观,并做好准备工作,为其讲解相关故事。部分学生希望了解当代农民的发展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其走入乡村,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国家为改善农民生活制定的政策,使其意识到我国一直都关注农民的生活。这样,通过组织参观活动,学生可以受到更深层次的引导,使其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国家对人民的关怀,并顺利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使其树立远大理想,主动探索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红色教育主题班会或者建设红色文化兴趣社团,让学生亲力亲为,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宣传海报或者张贴宣传画。利用校园广播或者宣传栏等媒介,让学生意识到红色教育的重要性,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红色基因,追寻伟人足迹,领悟红色精神。
2.品宣讲活动精髓,涵养红色文化底蕴
让学生在校园里或社会上进行宣讲,是使其深度研究红色故事的重要途径。为提升宣讲效果,学生会主动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筛选和整合。同时,在宣讲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与社会人物进行交流,从中获取更多人生启示,更深层次地了解国家发展的现状。例如,为帮助学生了解“青年节”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组织“五四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向教师请教以及实地参观考察活动后,会整合大量的红色信息,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宣讲活动,“红色实践社”的各个成员都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分析宣讲重点,设计宣讲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社会成员会受到学生的感染,主动与其讨论“五四精神”相关内容,分享自己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促使学生在社会中进行学习,使其愿意向五四运动期间的青年学习,乐于为国家付出自己的努力。
简言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元素,红色教育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为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文化的人才,学校和教师不应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打开教育格局,拓展红色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德育效果,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