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探析

2022-03-17 13:48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付超刘义
天津教育 2022年25期
关键词:主体育人德育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付超 刘义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方式、经济成分等不断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独立性也日益明显,开拓进取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得到了重视。与此同时,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也逐渐蔓延,对高校大学生形成不良诱导,如投机主义、急功近利、享乐主义等。

基于此,在大学生德育中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需要从体育文化建设、德育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生成机制及实现机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实施的科学路径。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生成机制

(一)生成动力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生成动力主要体现在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的双重需要。只有德育主体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才能够实现。教师作为教育主体,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同时其需要不断地对德育内容进行完善优化,从而使各类教育内容以生动、多样、有趣的形式,被受教育主体接受。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对于高校体育文化存在精神、内涵以及智力等方面的需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需要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这类需求。

(二)生成基础

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实践活动中,应以强身健体为宗旨,充分遵循各项体育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来锻炼自身体魄。在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要培养其良好的体育精神,即团结、友善、公平、诚信、互助等。只有充分理解体育实践活动中的“真、善、美”,且理清其中的关联,才能够感受到高校体育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实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生成途径

根据不同的组织活动主体、学生参与程度的高低以及教育目的,高校校园体育实践活动可分为三类,分别是自发型校园体育活动、有组织的校园体育活动以及混合型校园体育活动。自发型体育活动主要由学生自行参与、组织、管理,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有组织的校园体育活动有分工明确的组织者或者组织部门;混合型校园体育活动由受教育主体——学生自行组织开展,学校各职能部门根据所开展活动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指导。以上三种高校体育活动组织类型皆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不同体育实践项目所具备的育人功能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机制

从效用关系的角度来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主要有两个途径,分别是接受途径以及灌输途径,二者共同构成其核心。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实现机制的构成要素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分别是教育主体、受教育主体、客体、介体以及环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这五个要素中,教育主体通常是指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对受教育主体进行德育信息传授的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通常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在德育内容传授过程中所具备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会对实施成效产生质的影响。

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受教育主体主要是指接受德育的人。育人功能的输出对象主要是针对受教育主体而言。与教育主体一样,受教育主体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这需要教育主体对其进行不断地教育及规范,尽可能使受教育主体的思想素养符合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运动兴趣,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从而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

除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以外,客体、介体与环体是构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实现机制的另外三个要素。其中,客体主要是指包括思想教育、法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等在内的德育内容,其特性在于主要反映国家意识形态,体现社会需求以及促进高校学生综合塑造;而介体则是使主客体、环体三者进行有效沟通的纽带,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受教育主体的接受度,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在德育培养过程中,常常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切外部环境皆总称为环体。外部环境是影响个体思想品行等关键因素之一,可分为宏观环境及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国家地区整体经济文化等环境,是育人功能实现的基础;而微观环境则主要是指包括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等在内的局部环境,其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实现机制分析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四个功能子系统,分别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加工系统及调节系统。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共同作用。

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实现机制中,育人功能培养的目标方向主要是以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为核心导向,使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与道德观念尽量与既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相一致。在不同的传授模式下,大学生会对所接受的不同观念以及思维内容进行深层次加工,将学到的知识转换成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并形成符合自身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价值观念。在德育过程中,德育内容的传输常常会与大学生的既定价值认知发生碰撞,而此时,受教育主体往往会对外来意识观念的传输产生排斥感,从而影响德育培养的成效。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实施路径选择

当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影响着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的成效。为了保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实现并发挥作用,现提出一些可实施的路径。

(一)大力推动教师团队建设

高校体育教师团队建设对于育人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高校需要定期对体育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以及师德交流活动等,充分调动体育教师主观能动性,并通过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来规范高校体育教师的日常行为。除此以外,还应不断提升体育教师创新能力。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健康发展,发挥育人功能的关键动力。

(二)发展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

若要充分体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功能,主要依赖于大学生日常体育活动作用的有效发挥。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而言,加快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可以充分激发大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实践活动的热情,社团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来互相交流,进而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来看,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发展可以有效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及历练的平台。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体育设施是高校体育文化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保障,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有序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障高校各类体育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应该从加强学校基础体育设施功能性、开放性两个方面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

高校基础体育设施除了要满足体育课程的需求外,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日常需求。在合理开支的前提下,尽可能为学生引进相关运动器材,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的多元化,使校园体育场馆成为高校学生日常活动重要场所之一。

高校要增加校园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于体育实践活动的不同需求。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设施规章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提升校园体育设施的功能性。既可以有效发挥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功能,又可以提升高校体育设施的社会服务效应。除此以外,还要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体育交流,不断提升高校自身体育文化水平,激发大学生对于校园体育活动的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特有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体育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育人方式,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塑造,从而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大学生德育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猜你喜欢
主体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