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与对话: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策略

2022-03-17 14:08马志民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民乐受众文化

贾 锐, 马志民

(河北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财物跨国流动日趋频繁,文化交流和借鉴十分活跃。 “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文化自身的内在力量,而且是一种通过广泛传播之后被他人认同接受从而兑现的文化力量。”[1]文化软实力的展现更能让世界了解真实的现代中国。海外文化传播作为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一环,在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展现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海外文化传播涉及多个领域,属于跨学科层面研究范畴,包括翻译学的语言文字转换、艺术类的文化身份识别及传播学理论效能应用等。当前中国外宣工作和对外文化传播已建构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格局,如何吸纳海内外各类民间组织及自媒体等社会力量,从而形成多元主体和多重声部的复调传播模式成为中国海外文化传播的重要策略。近年来,巴赫金(1895—1975年,苏联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的对话理论和复调理论集广度与深度于一体的理论张力被包括传播学在内的不同学科进行深度解读,在传播学领域关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受众影响方面的复调传播策略在中国海外文化传播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2]。

一、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的复调策略

要向世界传播怎样的文化,要让世界看到怎样的中国,海外文化传播的内容与策略选择尤为关键。复调传播策略注重将复调与对话理论应用于传播学。前苏联著名学者巴赫金提出“复调理论”,用于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性特征的概念[3]。复调(polyphony)本是一个音乐术语,欧洲18世纪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平均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复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其中若干旋律同时进行而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横的关系上,各声部在节奏、重音、力度、起讫及旋律线的起伏等方面各自有其独立性;在纵的关系上,各声部又彼此形成和声关系”[4]。复调与对话理论中的构成要素包括了传播内容发出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内容的接收者,相对应的传播学构成要素则是信源、信息和信宿。信源向信宿传达的信息内容是传播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复调理论中参与对话的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各自发声,彼此尊重。因此复调理论中的主体“平等性”启示对外文化传播各方均是平等主体,要尊重各自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 “传播者—受众”的二元对立格局,使传播者与接收者在对话交流中走向和谐统一。

笔者认为,结合发展实际,中国海外文化传播复调策略的运用可以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受众三个方面进行。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与创新,将传播信息融入复调与对话,在传播内容中加强世界所认同的创新性元素,用海外观众理解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复调式对话传播在传播自身文化即主体性传播内容的同时尊重、包容并借鉴融合不同文化形式,达成文化的互相理解,减少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隔阂与冲突。复调性对话式传播有助于寻求文化间共同的话语体系,提高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能力,进而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促进彼此的理解和认同。传播方式的复调策略运用即从传播平台和主体两方面引入差异化的叙述视角将内容向信宿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多重传播平台和主体的叙述视角可以将中国海外文化传播的内容通过不同层面传达出来, 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传播策略。复调理论具有主体性和对话性,未完成性是其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复调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可以让复调作品展示出一个由诸多对话关系组成的未完成的复调世界。复调理论的开放性和未完成性表现在复调策略在传播受众的目标选择上的运用,从而达到的外溢传播效应。因此复调策略在传播受众效应与影响中的应用强调精分信宿进行有效传播,最大程度形成二次传播甚至多次传播。传播受众影响的复调策略可以深入研究不同国家民众的文化心理和切实需求, 努力把握其欣赏水平和兴趣点, 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途径, 提高参与度, 增强吸引力, 实现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从“走出国门”到“走进人心”的转变[5]。近些年一批优秀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案例突显了海外文化传播效果和策略的重要性,更加契合新形势下对海外文化传播的要求,乘民族复兴之大势奋发作为,以地方之笔绘中国精彩,其中复调传播策略的运用在对外文化传播层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效应

2016-2020年期间,课题研究团队承担了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与河北省文化旅游厅联合打造的“东方民乐与西方交响的跨界对话”项目的内容创排、海外联络和随团翻译等工作,参与了该项目的十几场海外文化传播活动。“东方民乐与西方交响的跨界对话”项目获得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2018年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之一,该项目在复调与对话策略的运用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016年,河北省组建 “燕赵弦韵”乐团,除了琵琶、二胡和古筝等代表性中国民族乐器之外,还加入了小提琴和钢琴等西洋乐器。演出曲目有融入了西洋乐器编配的中国传统民乐作品,也有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国外古典名曲。2017年,“燕赵弦韵”乐团开始与海外交响乐团合作 “东方民乐与西方交响跨界对话”系列演出活动,将《白帝城幻想曲》《战马奔腾》《云裳诉》等经典民乐作品进行重新编排,针对西洋管弦乐团配器编制进行再创作,还联合作曲家创作了《观沧海》《中国狂想曲》等民乐和交响乐合作曲目。此外,根据海外演出的不同契机,在演出中也会加入《红旗颂》《春节序曲》等中国近代交响名作,突出强调中西方文化艺术对话的氛围。2019年11月,“燕赵弦韵”在德国柏林音乐厅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此时恰逢德国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庆祝活动,音乐会以“东方民乐对话西方音乐巨匠”为主题,在音乐会演出曲目中加入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这场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柏林当地观众反响强烈。

在推广传播信源上有意识对信息加以复调与对话处理,以中国民乐领衔、西洋管弦乐伴奏合作,东西方音乐对话的复调性传播符合巴赫金对话理论在传播学中的指导意义。“自我”与“他人”的交往关系是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出发点,他指出“我”与“他人”原则上不同却又相互联系,对话的原则是差异与复调,文化传播的对话同样强调这两个原则,差异明确了对话参与者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差异是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在差异即不同声音交织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复调[2]。复调比喻性地指代了对话中众多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东方民乐与西方交响的跨界对话”正是通过中国民乐与西方交响乐深度融合的交流形式实现差异性与复调性兼具的对话,将中外名曲重新编曲配器,并专门创作融合中国民乐和西方交响乐特点又兼具中国风的新曲目,助力中国文化的传播。

三、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根本遵循。怎样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传播中国声音,对外文化传播的方式同样是值得思考探究的课题。复调理论中最重要的特征“众声合唱”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众声合唱”中包含不同的声部,而复调理论中强调不同声部中的主体性和对话性。“东方民乐与西方交响的跨界对话” 海外系列演出依托国内外主流媒体、使领馆宣传网络、海外网络拥有众多粉丝的自媒体用户及海外艺术合作机构自有宣传渠道等多元化传播主体,在不同的受众群体传播中国文化。

“软实力”概念的首创者约瑟夫·奈所说:“胜负还取决于谁讲的故事能够赢得人心。”[6]明确了讲什么故事和怎么讲故事的方向,之后的问题就是故事要讲给谁听和如何让故事深入人心并能够口耳相传。“我国文化海外传播主要包括了饮食、服饰等容易改变的表层文化,以及剪纸、武术、杂技、京剧脸谱、舞龙舞狮等相对稳固的中层文化,绝大多数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仅限于此。”[7]海外文化推广活动大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注意力,使其有一些对中国文化的初级体验,甚至能够获得一定的内心满足感和认同感,但要进一步提高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能力,进而让中国文化赋能日常工作与生活还是任重道远。要实现较为恒久的深层文化的传播,需要运用复调传播策略对信宿即传播受众群体进行精分式投送,在传播平台、传播主体、传播受众等层面进行研究和实践,使传播后续效果在不同层次的受众中发酵,从而优化传播效应并为自发性二次传播或多次传播创造条件。

(一)复调传播平台

当前网络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外文化传播方式与时俱进,给海外文化传播带来创新发展的机遇。海外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及合作机构自有平台都可以成为中国海外文化传播的生力军。打造并扩展复调传播平台能够加深对目标传播受众的影响力和有效性,从而提高传播效力。

2018年“东方民乐与西方交响的跨界对话”系列演出之一为河北民乐演奏家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利辛斯基音乐厅与萨格勒布爱乐乐团合作的河北海外新春音乐会。当地使领馆和中文媒体的传统传播平台宣传这场音乐会,海外合作方传播平台对这次海外文化传播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合作方萨格勒布爱乐乐团将本场音乐会纳入乐团演出季活动并进行全方位宣传。乐团在其官方网站、脸书主页和视频网站频道对参加演出的中国音乐家、演奏的民族乐器、演出曲目及中国新春佳节的文化习俗等进行系列报道。2018年2月9日演出当天,2 000席门票售罄。由于前期的宣传中恰切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前来欣赏音乐会的人大都身着红色衣衫和围巾,营造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新春的喜庆祥和氛围。利辛斯基音乐厅特地在西厅挂满中国大红灯笼,演出前组织了对中国民族乐器的导赏活动,中国民乐艺术家附带介绍中国民族乐器并即兴表演。中新网和克罗地亚国家电视台等都进行了报道,对活动复调式的宣传模式获得的成功给予肯定,成为传播平台复调策略成功运用的典型案例。

(二)复调传播主体

随着国际受众大规模向社交网站、移动客户端等数字平台迁徙,新媒体已经成为海外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和传播主体。“中国主流媒体和民营媒体机构纷纷利用国外新媒体平台和自有新闻客户端拓展国际市场,微信、微博、抖音等本土新媒体跨出国门,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数量可观的用户,伴随而来的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形成政府、媒体、企业、社会组织、自媒体等传播主体跨平台上多音齐鸣的复调传播”[8]。复调传播主体策略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赋予更多的社会机构和个人向公众传播的能力,传播主体由一元变为多元,将一个个对外传播主体的“独唱”汇聚在一起,形成多声部的复调传播。

2019年1月,河北民乐演奏家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与塞尔维亚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合作乐团在宣传方式上别出心裁,召集了塞尔维亚社交网络数位拥有众多粉丝的用户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对音乐会进行宣传。演出当天到场的观众中出现大量的年轻人。开场前和演出后,观众拿着音乐会宣传海报和中国结、剪纸等工艺品在剧场大厅与作为嘉宾来欣赏演出的网络著名用户合影,并上传至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再度传播。欣赏“东方民乐与西方交响对话”音乐会俨然成为贝尔格莱德最时尚的活动之一。融合利用海外媒体进行复调式宣传,从内容生产方面更容易以海外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共鸣,从而提升跨文化传播效果。

这些不同的媒体宣传力量恰如复调音乐中的合奏,每个传播主体奏响独具特色的旋律,从而形成和谐的复调传播。每个声部传达的独特声音才是复调传播方式的精华所在。复调传播策略在传播方式中的运用是新媒体国际传播的重要优势,比起“一元主体”,复调传播的丰富性、立体化为国际受众提供了全方位了解中国文化的可能,为中国文化在海外大放异彩提供了平台。

(三)复调传播受众

1.广泛性复调受众传播

海外文化传播活动的主办方既要通过宣传吸引当地民众,也要有针对性地对当地文化、政商及媒体领域专业人士发出邀请,将他们纳入传播活动的目标受众。多领域目标人群对传播主体的不同感受和态度对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环境及市场需求,从而调整下一步海外文化传播策略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也能为复调传播中的未完成性即当次文化传播进一步产生的外溢效应创造多种可能性。

中国戏曲是对外交流传播的名片,在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尝试中,江苏省昆剧院的 “青春版《牡丹亭》”是一个成功案例。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报》中“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戏曲海外传播”一文对“青春版《牡丹亭》”美国巡演作了详尽的报道[9]。2006年该剧在美国演出之前,主创人员对于海外目标受众群体选择采用了复调性策略。主创团队认为戏曲的传播要充分考虑接收者的需求,对京剧艺术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和受教育水平,于是他们决定首先将目标观众定位为美国高校师生,之前为高校师生义务开讲座,在伯克莱分校中国研究中心连续三天举办“《牡丹亭》研讨会”,邀请中、美、加多所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通过中国驻美使领馆和机构邀请当地政商代表参加前期宣传活动,讲解中国京剧艺术。此举更是有了明显的外溢效应,圣芭芭拉市市长马蒂布鲁姆宣布10月3日至8日为“《牡丹亭》周”,并在城市主要街道上悬挂《牡丹亭》画报。此外,主创团队邀请当地业内人士加入宣传,在各地作了12场示范讲演,还组织了演员和观众的见面会。正是由于复调性目标受众带来的效应和氛围,“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洛杉矶和旧金山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10年间该剧登上了英国、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舞台。“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完成了一次昆曲艺术的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文化精神的辉煌对接,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成功案例的典范。

2.专业性复调受众传播

依据传播内容特点分析受众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发展不同领域观众形成复调式传播效应能够最大化传播效率和效果,进而形成传播的延续性和辐射性效应,为进一步传播创造条件。

“东方民乐与西方交响对话”海外系列音乐会注重目标受众的多样性和复调性。众多欧洲和北美的艺术领域专业人士多次应邀参加演出并对中国民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为中国民乐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克罗地亚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梅塔·曼斯特维奇自欣赏过河北民乐演奏家与萨格勒布交响乐团合作音乐会之后对中国民族乐器和中国民乐充满了兴趣,他与河北民乐家沟通,收集中国民乐元素,创作了以钢琴、二胡、琵琶、古筝为主旋律的交响乐作品《中国狂想曲》。2018年6月河北民乐演奏家应邀赴克罗地亚录制《中国狂想曲》,作品收入梅塔·曼斯特维奇个人专辑,之后该专辑在全球发行,受到欧洲古典音乐界广泛好评。美国PARMA唱片公司总裁鲍勃罗德在应邀观赏了民乐与交响乐团的海外音乐会后,投资为河北民乐演奏家录制发行专辑《云裳》。河北民乐演奏家2017年在圣彼得堡以及2018年在莫斯科与当地交响乐团合作的音乐会邀请了大量俄罗斯传媒界人士参加,这些人士除了对东西方音乐对话进行报道以外,还一直保持对中国民乐的关注。 2020年5月9日俄罗斯“五九胜利日网络音乐会”邀请河北民乐演奏家参加,就是由当时在场观看演出的俄罗斯媒体工作者促成。复调传播策略中未完成性带来的传播效果和外溢效应成为对外文化持续传播的重要保障。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认为,“如今讲好中国故事,应该进入2.0版本,讲好中国故事应从另一种视角,即从“世界主义”视角出发,不仅依靠中国传播者发声,更重要的是带动各国民众参与其中,形成复调传播的多元格局”[10]。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1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海外文化传播面对的是全球传播的新情景。个别声音主导全球传播的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全新的局面需要所有国家的参与,让世界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感受到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国跨文化传播的叙事角度和方式也在不断丰富,不仅聚焦当代中国如何在世界体系中崛起,而且也侧重讲述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同发展,如何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复调传播策略有助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过程中与当地文化主体和受众友好互动、平等协作,展现出对双方文化的尊重,通过中西方动态的话语沟通传递中国的文化理念。海外文化传播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受众影响方面运用了复调与对话的传播策略,引入全球化视角,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整体多元格局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猜你喜欢
民乐受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民乐国祥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谁远谁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