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实验中学 安国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新时代对于中小学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中小学校长的思想领导力成为了促进中小学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关键因素。有人说,一位好校长就可以带出一所好学校。的确,新时代中小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传统教育遗留下的问题,教育学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而这些方案的落实十分考验中小学学校领导的能力。只有站在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全局统筹规划,才能切实保障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目标是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为顺应新时代的主要任务,完成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基础教育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中小学校的发展趋势也产生了新变化,迎来了新挑战。曾经,“唯分数论”和“分数至上”的教育观点在各大中小学校中“横行”。而学生在这种教育观点的误导下,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教学中,音体美劳教育不受重视,导致学生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而在新时代的任务下,“分数”不再是一所“好学校”的唯一评定标准,中小学校应将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作为教育重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校长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特别是教育理念应符合新时代的主要任务,领导力的变化更应顺应中小学教育教学评定标准而进行改变。
作为校长,应当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具体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此外,作为学校发展的引路人和教育目标的践行者,一校之长不应当只着眼于一校之事,而应当将目光放大放远,着眼于全社会,在促进学校内部发展的同时,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中小学校长应顺应时代变化,找准自身定位,在提升思想领导力的同时,充分发挥领导力对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校长在发挥领导力、统筹全局时,要结合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莫“想当然”,成功的领导理念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并且得到延展,只有领导理念适用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才能发挥领导力的真正作用。
校长的教育理念与领导能力应该体现时代进步的特点,顺应国家对教育的发展需要,不能死板教条,更不能固守陈规,要在脚踏实地的同时,大胆革新,以创新精神驱动领导力的发展。
新时代校长的领导力要讲究科学性,顺应教书育人的规律,避免发生好高骛远、违背规律的情况。在发挥领导力、制订教育方略时要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师生的特点和校情进一步深化部署。校长的领导力只有在遵循规律时,才能够发挥作用,彰显优势。
一位校长真正的领导力,并非体现在职权所赋予的行政权威,而是体现在能够使人信服、愿意追随的职业能力与个人魅力。在校长领导他人之前,不妨先彻夜扪心,问一问自己为何能够领导他人,而他人又因何要接受自己的领导?一纸行政令所带来的领导地位终究是空中楼阁,没有落到实处。如果一位校长不热爱教育,不爱自己的学校,也不爱教师和学生,那么,再夸夸其谈的教育理论也得不到全校师生的信任与喜欢,那他的领导生涯还未开始便已经走向终结。教育是一种情怀,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底色,更应当是校长领导力的初心。只有当校长真心爱全校师生,真心实意地想要带领自己的学校越来越好,那他的领导身份才是师生心目中真正的领导,他才能在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挥领导力的作用,甚至游刃有余。
校长不应该是一个“高高挂起”的职位,而应当深入到师生之中,在领导力实施的过程中不应当只看见苍天松柏的遒劲,也要关注幼苗与尘埃的心情。在统领教育教学的过程里,一些校长常常会存在“偏心”的现象:只重视语数外这些参与考核的主科,而忽视了音体美劳这类副科,致使学校中的各科发展不齐,主科发展“方兴未艾”,副科发展不见起色。一个在学科教育上做不到全面育人的学校,自然也无法满足新时代国家对新型人才的要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校长应该给予各个学科平等的爱与尊重,尤其是面对薄弱学科,更应不吝惜自己的掌声与鼓励,施以加倍的关心,提出各种促进副科发展的新方法。
当一个人成为领导之前,他要关注的是自己的个人成长,而当成为领导之后,所要重视的便是他人的个人成长。部分中小学校总是存在这样的问题:领导的会议开了不少,制度也很完善,创新意愿也足够强烈,但依然在管理过程中状况连连,经常出现计划虽好但是无法落实的情况。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校长在团队建设中没有发挥共享精神,没有在领导下属的过程中培养下属。只有将共享精神付诸于团队,进行个人发展的同时完成团队发展,才能增强团队奋发力,推动队伍效能提升。
单向度的层级领导模式无益于学校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制度落实,更不利于校长发挥自己的领导力,因此这种领导模式必须进行革新。校长在发挥领导力的同时,也要统筹思想,特别是要让其他人变得更好。校长部署工作时,要引导和促进学校中层领导“长本事”“用本事”,使他们能够成为校长管理工作中的“左膀右臂”,这样领导层制定的各项制度和策略才能更好地实施。
针对过于平和的中层干部,校长应建议他们在布置任务、统筹安排工作时增强能量气场,在柔的同时重视原则性,增强下属的执行力;而对于处事过于刚强的中层干部,要建议他们在安排事情时找到“柔”与“刚”的平衡点,做到刚中带柔、柔中含刚。
作为校长,不仅要督促和引导下属扬长避短,改正缺点,而且要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知人善用的能力是中小学领导干部在用人方面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如果在用人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必然变得混乱,各项政策的落实也会变得缓慢。
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正面道德行为的概括与称颂。“至善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继承的优良传统,也应当成为学子们丈量自己的一把尺。作为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应立志于将至善精神根植于每一个学生心中,将“善”变成一种师生共同营造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在建设校园环境方面,校园“择善而居”,大到每一处校园景致,小到教室中一块小小的黑板,无一不在设计布局上体现出“善”的思想。校园的标语上、教学楼的走廊里、班级的板报上,到处都是关于“善”的经典格言与传统文化,让学生和教师在“善”的沐浴中度过每一天的时光。在建设师资队伍时,应坚持“积善成德”,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播种下“善”的种子,让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师德与专业素养,用爱育爱,用“善”促学。“善”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作为校长,想要切实提升办学思想领导力,更要坚持至善精神,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文化构建。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小学校长思想领导力的提升势在必行。校长不仅要围绕着教育发展特点和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整、施策,学习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而且要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能力,丰富和优化校长思想领导力的内涵,充分发挥思想领导力在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引领学校跨入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