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课程设置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

2022-03-17 13:13公光哲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岗位技能院校

公光哲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2)

在课程教育改革以来,我国普通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在不断优化与革新,但在应用型人才、综合型人才方面的培养与本科院校仍有很大的差距,其不仅体现在学科专业性、师资团队等方面,课程教学的设置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高职教育体系在逐步完善过程中,应积极探寻学科专业含有的价值,对课程本身进行优化处理,吸取外界先进的教学经验,争取打造出特色化教学体系,为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

一、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模式解析

(一)国外课程设定

1.德国

目前,德国高职教育一般以“双元制”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手段。此类教育理念主张的理论与实践并行,通过共生式的教育格局对学生进行多维度教导。学生在学校接受知识的期间,企业体系中的实践类教育同步执行,确保学生的理论技能与实践技能得到同步提升。相比于学校教育来讲,德国教育体系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为重要,其更偏向于学生的实操性,为此,课程设置以实践为核心,以企业为平台实现教学拓展。课程设定围绕企业进行展开,整体课程以阶梯式为主,在此类教学体系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当学生毕业以后,无需经历社会适应阶段,便可快速投入岗位工作中,此种社会与学校的对接形式也展现出理论与实践融合式教育的价值。

2.美国

“就业技能模块”是美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常用的教育手段,美国教育理念是以实践性为主,此种教育特性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中,在小学、初中阶段便对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教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等。美国职业教育中的就业技能教学机制,是令学生在某一个模块进行学习时,均可获得专业性技能,学科专业与社会岗位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在课程设定前期,针对与其对接的专业岗位进行多维度分析,如岗位中需要的技能、知识、职业素养等,然后将技能本身进行逐层分化,每一个学习环节均具备与之配套的实践模块,只有学生完成当前模块教学任务后,才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每一个学习模块既具有独立性,又存在上下承接的重要作用,且可依据岗位需求对模块内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与拓展,此类课程教学的设定可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职业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相对匮乏。

3.加拿大

加拿大教育体系中“能力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其是以岗位需求为主体的,学生如想从事岗位工作,必须具备与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能力、专业素养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时,是以企业岗位特性为出发点,在明确职能需求以后,对课程进行设定,令学生接受基于职业能力的一体化教育。同时,职业院校以能力为核心,其具有一个专业性,知识体系属于辅助地位,即学生想获得某一个岗位的认可,在通过考核的前提下,只需具备与之对应的职业能力即可。此外,教学评价与管理中,主张的是学生自我评判,内部核定较为全面,几乎涵盖学生在学校与企业的各项学习及实践行为,学生通过评价报表的填写,更容易清楚自身在学习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二)国内课程设定

本质主义知识观是我国现阶段课程设定的宏观导向,是教学逻辑、教学培养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在此理论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定可分为三大类。

平台式。高职院校的课程分为专业平台、基础平台、公共平台三种,每一类学科之间存在较大的联动性,且教学拓展空间教导,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平台是专业平台发展的根本,通过基础学科的教育令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了解与认知,然后再通过专业教育增加学生的认知深度,通过教育的引领,令学生感受到学生的乐趣。公共平台则为课程选修部分,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兴趣对课程进行选取。平台式的课程设定最大程度的增加学科专业的教学范畴,通过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三段式。此类课程设定与本科院校较为相似,是以学科本位为出发点,强调人才培养方向。三段式课程突出的是学科专业性与实践性,确保学生的应用能力与职业素养得到同步提升,但在传统教育框架的束缚下,三段式教育并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价值。

群集式。深专业、活技能是群集式课程的教学特点,此类课程设定主张的学生长远发展,其并不局限于某一类框架之下,而是通过专业能力的拓展化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令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文化素养得到同步提升,以更好的应用到岗位工作中,即便是学生离开专业岗位,也具备其他非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力,此类教学设定令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岗位适应能力。

二、国外课程设置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建立衔接式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彰显出来,从国外同等职业教育课程给出的理念,职业院校不仅应承担专业育人的作用,还应承担起开放式继续教育的责任。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对口学生群体是以高中毕业生为主的,而与高中生阶段相符的中职教育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比例则较少。从技能层面来看,中职学生本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而高职院校在采用同等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浪费教育资源。为此,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衔接过程中,应正确做好课程规划,确保课程设定既能起到衔接作用,又可对知识进行延伸,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课程设置应遵循多元性原则

高职院校课程设定中不应局限在固定的教育框架内,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具有其教学特色,高校教育中应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价值,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针对化教育,在凸显特色教育职能的前提下,缩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同时,课程设定中应体现出综合性原则,避免专业学科的过度细化,通过教育资源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动性,确保学科之间即具备专业界限,也可起到互相承接的作用,避免未来工作岗位与学科专业之间形成孤岛现象。此外,学校在学术方面,应做到前瞻性、预测性的工作目标,以社会岗位、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主线,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以摆脱传统应试教育与理论教育的困境。.

(三)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力度

职业院校是以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培养为主,在社会岗位的需求下,学校通过相应课程设定来对学生的专业性进行培养,提高社会与教育的对接度。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常见的教学形式,此举不仅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可通过企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令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认证,极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鉴于校企合作所带来的价值,高校与企业之间则应进行深度契合,发挥出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本位价值,令学生的应用技能与理论技能得到同步提升。无论是对于教师或学生,校企合作所提供的平台,均可提升教学质量,从目前教育发展趋势来讲,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是未来社会发展中所必需的,为此,高校应针对企业发展体系,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构专业课程,以实现社会岗位与学校教育的精准对接。

综上所述,课程教育是改革以来,我国教育趋势逐渐向应用型、综合型方面靠拢。为最大限度地迎合教育发展脚步,职业院校应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充分借鉴国外的教学案例及课程设定等,并针对我国现有的教育格局建设完整的教育机制,以进一步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岗位技能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画唇技能轻松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