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雪娟
(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处 江苏南京 211167)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作为高校开展教育和教研活动的基本单元[1],在贯彻教育教学任务、促进教学改革与研究、推动教师成长和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实施科学研究工作、落实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受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基层教学组织的强有力的支持。但是随着高校职能的多元化扩张,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已然无法高效地发挥其职能。在新形势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探索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基层教学组织是各项教学工作的基础,更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研究,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
近些年,国家层面、省级层面都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切实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和优化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迫在眉睫。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完善制度保障,持续激发活力[2]。江苏省出台了《江苏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专项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对原有基层教学组织的提档升级,改变教学改革难以深入一线教师的局面。2022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促进教学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及附件,提出十大重要举措以及建设标准。在国家级、省级各方政策的引导下,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教学单位,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全方位的、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育人体系。这些建设都需要依靠基层教学组织实现。系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是连接师生与二级学院、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重要纽带,可以直接面对师生,能够将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等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主体是系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承担者和执行者。基层教学组织在高校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高校基本设置了基层教学组织,如系部、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等,但是在其建设和运行中通常会缺少有关制度的保障,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职责和地位不清。高校对于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经费投入不足、重视度不够。系部或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缺少相关的激励措施或目标管理机制。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致使基层教学组织地位削弱,从而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基层教学组织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职能是“教学”,包含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落实学校的教学任务等。然而,当今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中系部或教研室的行政管理职能突出,教学的主体功能弱化[4]。主要表现在:系部或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行政工作繁琐、复杂,需应付各类表格收集、各种通知发放、各类评估检查等。教研活动、课程建设、同行听课、工作计划等普遍流于形式,未真正落到实处。系部或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未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师成员关系松散,虽然教师属于某一个系部或教研室,但他们不是行政管理人员,相互见面交流的机会不多,与学生交流也较少。系部或教研室教师定期开展学术活动的频率较低,且教师之间各自为政,无凝聚力,缺少整体和全局意识。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中教师“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日趋明显,更侧重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等。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目前大多数是以系部或教研室为单位开展各项工作,其他基层教学组织形式的种类较少,且形式单一,缺少以专业或课程组为单位的优秀教学团队、优秀课程组或课程群等;缺少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或系部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在新形势下,随着高校的职能进一步不断扩充,新时期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推进,单一的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无法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如系部或教研室主任、课程组组长、教学团队带头人等科研、教学、行政任务较重,工作繁杂,压力大,流动性大。目前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职责、权力、待遇不明确,学校或二级学院对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无相关的激励和考核措施,无法调动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导致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受限。
基层教学组织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的基本单位,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5],可见,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高校要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充分凝练基层教学组织功能,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责任和义务,健全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等。
1) 学校层面要充分认识基层教学组织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如年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教学督导团工作管理办法等。
2) 学院层面要贯彻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二级学院的教学工作实际需要,不断补充完善相关管理文件和办法。相关制度包括教研室活动制度、学院毕业设计管理细则、同行听评课制度、督导分团制度等;建立相关组织包括学术分委员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等。
3) 系部、教研室层面需要根据学校和学院的相关制度,制订适合本系部或教研室的相关制度,确保系部或教研室的良性发展。高校、学院、系部或教研室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落实、执行基层教学组织的文件和制度,从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传统的组织建设理念已经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需求。高校需要拓宽思路,转变观念,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按照专业组建的思路,组建新型基层教学组织,以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1) 改革单一的基层教学组织形式,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体系。为加强学术交流,可以突破以往按照传统的“学校—学院—系部”或者“学校—学院—系部—教研室”等构建基层教学组织的结构,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向,组建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凝聚和融合团队成员的优势学科,有利于复杂项目更好地推进和开展。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能突破教师知识结构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整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一支能进能出、开放流动的交叉学科教师队伍,对于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改革传统实体基层教学组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虚拟教研室。传统基层教学组织是以院系为单位,是沟通教师专业能力与学生学业发展的桥梁,而构建虚拟教研室则是对传统基层教学组织的拓展和创新。虚拟教研室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催生的产物,打破传统的、实体的基层教学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各高校、各教师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以网络教学平台、直播平台等为载体和媒介,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实现多形态教研资源共享,从而有利于教师教研教改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6]。
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是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石。高校要做好师资队伍的发展规划,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层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1)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基层教学组织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衡量教师合格与否的首要标准。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教育工作,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优秀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严格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谨治学、敬业爱生,潜心教书育人,积极奉献社会。
2) 重视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遴选和培养。选聘具有领导力、有责任、有担当的教师担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7],要发挥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领导作用,凝聚教师力量,促进整体教师水平的提高。高校要注重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培养,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讲座。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管理能力。
3) 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校企双向交流机制、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建立骨干教师队伍;发挥不同专业背景教师的优势,形成互补合力,打造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另外,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
高校要加强基层教学组织考核,激活基层教学组织的效能和活力,驱动基层教学组织的主体性,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校级层面要求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年度的教学目标考核挂钩。对二级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情况实行目标管理,在年度教学目标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年初制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目标考核责任书,年底对照责任书考核二级学院完成情况,依据年度考核的等级进行相应的二级学院教学运行经费的激励,如考核优秀者1.5倍发放,考核合格者正常发放,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发放[8]。校级层面还可通过评优评奖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
1) 经常性地开展教学质量奖、教学质量标兵、教学名师、最喜爱的好老师、微课比赛、讲课大赛等评选表彰活动,充分激发一线教师的热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激活内生动力。
2) 通过遴选和表彰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有效激发基层教学组织的能动性,更好地发挥其在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学院层面对基层教学组织的考核可以将系部、教研室自评和学院考评相结合,根据考评的结果确定系部、教研室、教学团队等的建设经费,以及系、教研室主任和教学团队负责人的津贴。同时,还可请考核优秀的系部、教研室、教学团队等分享基层教学组织的经验和建设思路,更好地推进全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基层教学组织的考核在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内涵式发展的同时,提高了二级学院对基层教学组织的重视程度,调动了基层教学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层教学组织在实现这一任务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探索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是需要持续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