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班本德育课程开发策略

2022-03-17 11:36:54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民中学廖碧霞
天津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班本德育核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民中学 廖碧霞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基础性、人文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历史学科教育的目标,也指明了新时代下中学生应具备的历史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的历史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立足于历史教学,构建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性的班本德育课程,不仅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也契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历史课程学习中的具体体现,其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班本课程是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情况、班级特点、社会动态等因素,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开发适合班级学生的课程。学科教学与德育并非割裂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借由具体学科的知识型教学,德育教育更具像化,通过德育教育的实施,也会使学科教育更具延展性。因此,以历史课程教学为“显性枝干”,以班本德育课程为“核心精神”,将历史核心素养与班本德育教育融合,构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班本德育课程的设置原则

第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历史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科学、客观的历史知识,又要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深度思维,以期通过三年初中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发挥历史教学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通过内容的调整方法的调整,既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和教育,同时也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切实提升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提高教育的效益和影响。

第二,基础性与综合性相配合的原则。受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所限,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同时,历史也是一门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关联性的学科,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认识。因此,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班本德育课程既能够落实基础教育的要求,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相较于其他学科,历史教学的辐射面是相对较广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在历史教学和德育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从更加综合、更加全面、更加多元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提升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系性塑造。

第三,针对性与长期性相结合的原则。初中历史教学中班本德育课程的设计需要根据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成长规律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实施,如七年级——乐于学习、八年级——学会学习、九年级——高效学习。同时,将历史课程中所包含的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德育课程中,可以以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一册教科书为单位,兼容短期以及长期的德育培养目标。在历史教育和德育相融合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关注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龄特点能力特点认知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分析优化和改良,贯穿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让德育的开展更契合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长规律,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四,主体性与指导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需要教师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丰富课程材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这一原则就要求在设计德育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教师的实际能力,使课程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达到课程为学生服务的目的。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师个人的定位和学生的定位,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和决策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独裁者,而应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指路人,在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当中都需要以学生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不应设置过多的约束,而要以引导为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第五,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单纯的历史理论学习较为枯燥,课程中多提倡学生参与、活用各类课程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组合作、课外实践、走访名胜古迹、田野采访等方式较为受学生欢迎和喜爱。教育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学生的学龄特征,现阶段的教育讲求在实践开展的过程当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长奠定基础和保障,因此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手段展开历史教学显然不适用于现阶段社会和时代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标准和诉求,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调动所能带来的影响和效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引入,让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让学生更愿意继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二、班本德育课程与初中历史学习的层次划分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阶段班本德育课程应该在国家统一的教育纲要要求下,从多个角度设计,如重大纪念日(节庆日)、个人理想、家国情怀、公民责任、民族认同等,笔者现以初中三大学段为划分,将历史学科教学与德育相融合。

(一)家国缘起: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从史前时期至明清时期)

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学生主要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以及中国王朝的更替,因此,在整个学年段立足于历史核心素养的班本德育课程以“民族认同”为核心。例如,学习到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可以布置学生查找自己姓名的甲骨文写法和姓氏的起源,“寻根”的目的在于不忘本心。又如,学习到七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远在汉代的中国对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再如,学习到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时期”,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或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汉唐时期的强盛中国。

(二)家国责任: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近现代史(八年级:从鸦片战争至改革开放以来)

八年级历史课程中,学生主要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抗战、奋斗历程,因此,在整个学年段立足于历史核心素养的班本德育课程以“家国情怀和公民责任”为核心,历史课堂中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即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必须清晰,这是学生之后通过德育能获得启发、共鸣的基础。而立足于历史素养而进行的德育,更多侧重于该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以及当今青年一代应如何奋斗为国的情感教育。做到基础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融合,才是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志。

(三)世界公民: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世界历史(九年级:从史前时期至20世纪末)

九年级历史课程中,学生主要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认识世界各个地区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因此,在本学年段立足于历史核心素养的班本德育课程以“了解世界”为核心,主要通过观看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普。如在学习“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时,可以观看《世界历史100集》《大国崛起》等;在学习“两次世界大战”时,可以观看《世纪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等;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是,可以观看《工业革命启示录》《人类:我们的故事之工业革命》等。

三、基于历史教学的德育系列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着重落实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而选修课程可以为学生拓展知识领域。初中阶段的选修课一般以培养学科兴趣、探究性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田野考察、口述史寻访等形式呈现,是常规课程的重要补充。

(一)追寻文脉——校史学习系列课程

笔者所在的新民中学是依托于南宁二中这一所百年老校所创办的,新民中学的学生在二中的关怀和沐浴之下深受其百年历史的浸润。开展校史学习,是七年级新生最先接触的一门校内课程,具体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第一,依托校史手册,了解新民中学与南宁第二中学的创立与发展。七年级新生入学之初,会获得一本校史手册,其中详细介绍了新民中学于2001年创立,其校址扩大并搬迁发展的历程。同时,了解“新民”这一校名的由来,即: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旨在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志在培养创新一代的学生。此外,手册还详细介绍了南宁第二中学的校史,1906年南宁府中学堂建立,之后先后易名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南宁中学、南宁高级中学等,1954年正式定名为南宁第二中学。同时,依托校史手册,了解杰出校友故事,如雷经天、莫文骅等。

第二,学习百年校歌。通过对校歌歌词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体会学生齐聚一起的深深情谊。

第三,校友代表返校交流。校友分享会是学校历史中的重要资源,可以通过鲜活的故事、直观的表述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七年级新生开学之初,各班都会邀请历届毕业的优秀学子返校分享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从校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感受学校深厚的、跳动着的历史脉络。将校史资源引入德育课堂,可以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了解学校发展的历程,在了解校史的过程中去体会身边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也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在书写学校的文脉。只有让学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他们才能在学校中获得归属感、认同感。

(二)寻迹乡土——乡土史、地方史系列课程

在设计乡土历史德育课程时,笔者的课程设计理念为“走出去”,即让学生亲赴乡土史的考察地点进行学习,以乡土史主题式的形式进行选修课程的设计,以补充必修课的不足。

例一,“主题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设计学习问题——南宁市有民权路、民主路、民生路,它们的设置有什么历史背景呢?这些道路上现在还有哪些可以证明其历史发展的“历史证据”吗?成果展示:将实地“打卡”的路线照片制作成vlog,上传校园网展评。例二,“主题 寻迹桂林与中国历史”,该主题可以设置为德育类游学课程。第一天,秦始皇与灵渠,第二天,明代遗存与靖江王,第三天,红军与湘江战役,第四天,飞虎队与中国抗战。成果展示:每一位小组成员选取一天的考察,撰写调查报告,小组集合成册。例三,“主题 史前时期与南宁考古”,实地参观南宁顶蛳山遗址博物馆,了解南宁距今约6000年的历史。成果展示:立足于历史实际,画一幅南宁先人的日常生活想象图。

以上三个例子均以乡土历史为载体,力图培养学生对家乡、对国家对深厚情怀。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对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一种朴素诠释,同时也是班本德育课程——爱国,这一核心理念最直接的表达。

(三)寻访人物——著名历史人物系列课程

历史人物承载着历史精神,新时代的德育要崇尚榜样的力量。例一,“主题 模范的优秀共产党员”,可以选择韦拔群、雷经天、雷沛涛、黄道、胡福田等历史人。例二,“主题 邓颖超与邕城点滴”,以“邓颖超纪念馆”为教育基地,了解邓颖超在南宁的历史活动,以及邓颖超对新中国的付出与贡献。例三,“主题 红军与广西根据地建设”,以“百色起义纪念馆”为教育基地,了解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李明瑞、韦拔群、雷经天等共产党员在广西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英勇故事。例四,“主题 寻访老兵”,学生分小组寻访目前仍健在的抗战老兵、解放战争的亲历者、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援越抗美的老兵等,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寻访的成果,听老兵讲当年的经历,更能深刻了解历史的原貌。具体、独立的历史人物是最鲜活的历史,从具体的历史人物出发,学习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能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通过感受历史人物的人生历程,学生也更能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四、结语

塑造学生人格是历史教育的关键所在,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班本德育课程开发、实施,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学科功底,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强化历史课程在德育方面的必要性,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

猜你喜欢
班本德育核心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家长(2023年2期)2023-03-14 06:56:30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家长(2023年2期)2023-03-14 06:55:06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