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设计

2022-03-17 11:31刘建军
关键词:语篇学科情境

范 蔚,刘建军

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设计是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针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和“为考试而教”等突出问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提出了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整合的英语课程内容以及指向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1]8。然而,实践中如何坚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将“六要素”课程内容统整于高效的学习活动之中,是每个英语教师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旨趣,分析英语学习活动的特点,厘清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价值、挑战及策略,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可资参考经验。

一、高中英语学习活动的特点

(一)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英语学习活动综合性在活动目标、方式和结果等方面皆有体现。首先,英语学习活动是目标导向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指向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表征为掌握基于英语语言系统所构建的学科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其次,英语学习活动是师生行为的总和,它不是教师单向度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行为、认知、情感和能动性等多维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最后,通过创设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学生围绕问题解决,积极转化矛盾,调节冲突,会激发创造性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并创造性地完成活动任务。

(二)关联性

关联性指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英语学习活动的关联性在活动内容、任务和评价等方面皆有所体现。首先,在英语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所作用的对象是承载着不同主题意义的语篇。语篇在表层上由语言构成,在深层上由文化内容构成,并通过一定的结构,将语言与文化融合在一起。其次,语篇学习任务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重要载体,学生以英语为中介,完成任务、习得语言。最后,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应将评价设计置于活动目标设计与活动过程设计之间,用科学的、多元的评价方式驱动教与学,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三)实践性

英语学习活动的实践性体现在活动价值、情境和时序等三个方面。首先,英语学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理应为学生提供掌握“何以为生”的知识与技能,理解“为何为生”的生活意义的双重机会[2]。其次,一个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能巧妙地整合时间、空间和伦理等诸要素于具有教育性价值的问题场域之中,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最后,一个高效的英语学习活动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操作序列构成,每一时序的出现都是基于特定条件而做出的最优抉择,因而其设计必须反映学生的学习心理逻辑,匹配思维层次,促进分工合作,体现学习目标进阶。

二、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价值与挑战

(一)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价值

从活动理论的角度看,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师以学生学习目标达成为导向,在系统分析学习活动的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规则和分工等活动要素关系以及目的、行动和操作等活动结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习活动的全流程所展开的技术性创作与创意行为,主要包含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评价设计和学习活动过程设计等三个方面。明晰教师是以学习活动设计者的身份,主动介入学生英语学习活动全过程,并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其基本价值有三。

第一,认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活动的目的。学习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3]。学生通过能动地卷入学习活动,从而使个体获得一种较为稳定的、并能对其个体行为产生决定作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它表现在英语学科上,则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认可学生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机制[4]。学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学生通过能动地参与英语学习活动,在亲身经历和完成相关语篇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第三,认同教师是通过设计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机制表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导作用的发挥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学生身上,而是通过作用于学生的活动而间接影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4]。据此,英语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师作用于学习活动的基本手段,反映了英语学科教师的存在价值。

(二)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挑战

当认识到学习活动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具有内在相关性时,优化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则成为推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从教学实践层面看,英语学习活动设计还面临如下挑战。

第一,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理解不完整。“2017版课标” 明确要求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将英语学习活动观简化为以学生行为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外在活动形式,片面地追求形式的奇异性和数量的累积性,简单地强调英语学习活动中的学生“动手写、开口说”,却对其过程和质量缺乏监管,导致英语学习活动在低水平区域重复;有的教师在英语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中,将学习活动设计窄化为对语言知识的操练形式设计,缺乏对“六要素”课程内容整体把握的意识,缺少将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有效整合的操作策略。为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必须准确理解英语学习活动的特点,把握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理念,掌握一定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第二,对单元内的英语学习活动缺乏整体考量。“2017版课标”要求“以主题为引领,以活动为重点,整体设计教材学习单元”[1]109。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对设计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学习活动这一新要求缺乏深入理解,多局限于单一语篇设计英语学习活动,不清楚怎样对同一主题语境下的不同语篇建立主题意义关联,导致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碎片化;有的教师难以从整体上规划学习活动,除考量学生成绩外,难以用多维指标来反观英语学习活动设计是否做到了目标由小到大、任务由简到繁、思维由低到高,因而也很难从系统的视角为学生创设优化的英语学习环境。在“2017版课标”的指导下,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必须坚持整体设计,提倡逆向设计,体现进阶设计,这对一线教师既是教学观念的挑战,也是操作实践的挑战。

三、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

(一)坚持“理解为先”理念

“2017版课标”明确要求,“设计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有针对性和内在关联的教学活动”[1]79。据此,探究主题意义成为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学生探究(理解)的对象是蕴涵丰富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英语多模态语篇,目的是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和意义。从学习活动设计的视角看,教师通过持续地“关注语言的整体性、意义的建构性和语境的真实性”[5],有助于促成学生将理解的内容应用到有意义(即真实情境)的情境之中,促进学生通过主动建构意义(即理解的过程)来学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进一步将学习结果应用到新的情境之中[6]。为此,指向理解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必须考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大概念统领。“2017版课标”明确要求,学科内容应“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1]4。英语学科大概念是能够反映学科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统整课程内容要素关系,统摄语言学习与主题意义探究,驱动语篇与语言学习活动进程的核心概念、基本命题和重要议题。教师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理解英语学科大概念,需要合理选择和组织英语课程内容,设计适宜的语篇学习任务群,并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英语学习活动实践,从而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教学设计的整体性”[7]。

例如,“2017版课标”在“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中,提出了“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1]14的具体内容要求。外研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2019年版)(简称“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用“Unit 1 Growing up”和“Unit 2 Improving Yourself”两个教材单元,选择和组织了包括诗歌、小说、个人故事、表格与图示和事理阐释等近十类语篇。基于“2017版课标”要求和单元语篇共性特征分析,可以提取出“成长的意义”这一大概念,它高度凝练了学生通过该单元学习后所能获得的个人价值观念,即“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第二,大问题驱动。“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11,是英语学科教学的使命所在。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需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因此,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必须考虑如何用有效的大问题来驱动学生。大问题是对特定情境中学科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的问题化陈述,表现为学科大概念在特定情境下向学生所呈现出的认知与价值冲突。由于大概念可以分解为多个下位概念,学习活动设计的关键是将大概念转化为一个大问题,并将其下位概念转化为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解决开展相应的学习探究活动。

以“成长的意义”这一大概念转化为例,可将其转化为“What does it mean to grow up?”,使其成为一个既具开放性,又具个性化的大问题。该单元内学习活动的目标、评价和过程设计都须围绕该问题的解决而展开。为使该大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可将其细分为如下问题链:How to define“growing up”with a poem? How to express “growing up”via picture story? How to be smart with smart -phones while growing up? How to spend money wisely while growing up?这些问题与学生当下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与教材和增补语篇构成关联,因而能有效驱动学习活动进程。

第三,大任务承载。在英语学习活动中,任务主要指“学习者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8]。此处的任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看等具体操作形式,而是学生用英语解决真实情境中的语言交际问题,更是语言、思维和文化相统一的实践方式,兼备知识学习和工具习得双重功能,体现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鉴于探究主题意义是英语学习的核心任务,而主题意义蕴含于课程单元内相互关联的多个语篇之中,英语学习活动设计须用“大任务”将课程单元内的大概念、大问题统一起来。

以“成长的意义”为例,借鉴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在大问题的驱动下,可以设计三个具有关联性的大任务:Define“Growing up”、Read about“Growing up”、“Improve your behaviors”,分别对应“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其中,在Define“Growing up”任务中,通过设计“Growing up”in celebrations,“Growing up”in poems,“Growing up”in argumenta tive essay,“Growing up”in news,“Growing up”in your poems等从抽象到具体、从半开放到开放的语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成长的内涵与价值,并通过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在Read about“Growing up”任务中,学生通过阅读小说“The Little Prince”第1-2章,理解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差异,分析该小说的文体特征,并模仿该小说写作手法,围绕“成长”这一话题,续写故事,以此呈现个人对成长意义的理解。在“Improve your behaviors”任务中,通过设计“Living with smartphone smartly”和“Spending money wisely”两个与生活相关的项目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予以探究。两个项目活动都要求学生通过设计问卷、实施调查、分析结果和陈述发现,并基于相关的拓展性阅读,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提出手机使用和日常花销方面的优化建议,从而深化对成长意义的理解。

第四,大单元构型。“2017版课标”指出,学科内容应“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1]4。英语学习活动设计既要参考教材内容单元,更要超越教材单元的限制,从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的系统视角着手,规划活动目标、评价和过程,形成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学习大单元。具体而言,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应围绕“2017版课标”所规定的三大主题语境,基于教材已有单元或模块,考量特定教学背景和对象的差异性,对主题单元展开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从而构建起一个人为优化的、具有丰富教育价值的英语学习“大情境”。

在“成长的意义”单元中,为优化学习活动,增补了说明类、新闻类、视频类等多种语篇;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协作,调控学习过程,设计了“Collaboration Rubric”“Poetry Rubric”“Presentation Rubric”“Project Calendar”等评价量规;为了让学生反思学习成果,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成果汇报、交流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的学习活动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以大单元的视角来型构学习活动相关要素的。

(二)重视“学生参与”价值

学生参与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周围世界(自然世界和物质世界)、学生与他人、学生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动的学习倾向和行为”[9],涵盖行为、认知、情感和能动性等四个维度[10]。英语学习活动设计成效必须真实地反映在学生身上,因而学生参与价值需要深入考量。

第一,强化任务,促进行为参与。行为参与指学生为完成学习活动任务而付出的行为努力,表征为认真倾听、努力付出、高效用时等三个方面[10]。由此可见,强化任务成为撬动学生行为参与的支点,具体而言:一是确立清晰的行为目标。先将主题意义所蕴含的大概念转化为大问题,并细分为问题链,再将问题解决过程转化为具有层级性、可观察、可测量的语言实践任务,并从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等方面将行为目标确定下来。二是选择适宜的活动任务类型。将“2017版课标”所建议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1]3,以恰当的方式融入不同语篇、不同任务阶段之中,并用行为目标陈述出来。三是树立成果导向的教学意识,如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坚持学习活动设计以学生预期能力获得为导向,进行逆向设计和正向施教,将教与学聚焦于产出,重视对学生预期学习成果的确定、达成方式和达成度的评价[11]。

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3 The World of Science”为例,该单元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主题内容为“科技发展和科学精神”。通过单元语篇分析,可以提取出“科技的时代变迁”这一大概念,并可将其转化为“How does a specific object change over time in science?”这一大问题,以指向教材“Presenting ideas”板块所确定的单元最终学习目标,即用所学语言知识描述某一特定科技产品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变化情况,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和影响,并分析其发展背后的驱动原因。为此,学生顺次学习“Starting out”“Understanding ideas”“Using language”“Developing ideas”等板块,阅读单元内不同类型语篇,基于信息获取与整合,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简史,理解科技发明的力量;基于语篇信息对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真伪的分析,理解科学思想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基本内涵;通过动手完成科学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理解实验报告语篇的文体特征。

第二,优化情境,提升认知参与。认知参与指学生为完成英语学习活动任务而有效地选择和使用语言学习策略的熟练程度,表征为合理关联、主动规划、及时调控等三个方面[10]。由此观之,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应当对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予以充分考虑,因为“有效选择和使用策略是帮助理解和表达、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1]12。学生认知参与程度的高低与学习情境的优化程度直接相关,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应致力于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具体而言,一是教师应有效整合、优化情境资源,反映英语在日常生活和学术场景中的实际运用方式,将英语学习与学生当下和未来社会生活关联起来,促进学生依据不同情境进行自我调控学习。二是将问题解决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镶嵌在优化的情境之中,通过设计合理的认知冲突、提供适宜的认知工具,推动学生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实现问题解决。三是通过选择具有多样性、挑战性、层次性的语篇,形成基于主题统整的课程内容单元,引导学生运用恰当学习策略,理解和迁移处理不同语篇学习任务。

以“Writing an experiment report”为例,该部分以“Magic Bottle”为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鸡蛋入杯压强实验的有关记录,思考其中的科学原理,并将实验记录转化为一篇实验报告,进而掌握实验报告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特征,理解科学研究报告的“总—分—总”篇章结构特点。为提升学生认知参与,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迁移,对学习情境做了如下优化:一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与“Needle through a balloon”科学小实验相关资料,同时自备材料,在课堂上演示实验过程,做好实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解释实验原理。二是引导学生阅读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阅读理解D篇,该语篇介绍了“植物能源”这一前沿科技。学生通过分析该语篇的结构,并将其与所写实验报告进行对比,以增强对英文科研报告文体特征的理解,为进一步的学术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活化问题,激发能动性参与。能动性参与指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建设性地为其所经历的学习活动和所接受的指导提出精进策略,表征为主动提问、及时沟通、着力精进等三个方面[10]。能动性参与的核心是学生对自己及同伴的学习过程提出批判性和建设性改进意见,它既赋予学生学习过程以自由意志,又鼓励学生协作互动。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可通过活化问题来促进学生能动参与。一是基于主题语境设计具有相关性、趣味性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乐于解决问题。二是合理选择具有劣构性的问题,增加学习过程的挑战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定义、构造和解决问题。三是设计恰当的问题解决评价标准,增加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案的评价比重,用评价驱动学生能动性参与。

以 “Franklin’s experiment:how much is true?”为例,学习活动设计以讨论该板块“Learning to learn”部分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包含问题的文章标题的作用,并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主题。同时,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围绕“Do you think it matters that Franklin’s experiment might not be true? Why?”这一关键问题,基于对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真实性的怀疑和求证过程的分析与判断,以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学生基于既有理解,通过进一步思考“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the statement: we should not always believe everything we read or heard even if it is a great story?”这一问题,以加深其对科学精神内涵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上述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被置于不同的问题情境,需要主动地思考提问,积极地与他人互动协商,进而能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第四,内化概念,升华情感参与。情感参与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教师、同伴及学习任务的感官与感受,表征为求知若渴、态度端正、兴趣浓厚等三个方面[10]。语篇作为英语学习活动的主要客体,不仅向学生传递语言学习的关键信息,而且或明或暗地向学生传达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在对客体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整理和重组的过程中,天然地受之于情感因素的影响。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因认知的发展而得以转换和丰富。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应着力引导学生基于语篇建构意义,从而内化概念、升华情感。一方面,引导学生基于生活体验建构对主题意义的个性化理解。由于每个学生所拥有的社会文化资本各不相同,教师应充分尊重和利用差异,使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成为有益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另一方面,通过设计有效的互动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主题语境的社会性功用,掌握中外多元文化知识,实现通过英语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

以“Unit 3 The World of Science”单元整体学习活动设计为例,学生围绕该单元的主题语境内容,基于单元提供的人物访谈、关于科学精神的议论文、生活中的小发明介绍、实验报告等多模态语篇,综合运用各种语言技能,理解语篇内容,丰富对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变化的认识;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探究科学精神的内涵,深化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与挖掘;运用单元所学,描述科学发展的不同领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和自己喜爱的科学家,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养成初步的科学探究和质疑精神。

猜你喜欢
语篇学科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