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现状及建设研究

2022-03-17 08:28帅映勇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校企基地实训

孙 舒,王 虹,帅映勇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我国自从2001年加入WTO 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工作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和学生成人成长中的突出作用。高职学生除了必要的理论课程外,往往需要充足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职业技能,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活动主要场所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得到了整个社会的一致认可[1]。国家近年来不断推出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工程,并且持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是在实训基地建设运营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 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1.1 建设经费不足,基地建设不达标

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2]。实训基地需要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来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要求。但是校内实训基地相比普通的多媒体教室,建设成本高、利用率低等问题使得高校在办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愿意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造成实训设备不足、仪器设备老化损坏严重、实训项目无法有效正常开展等问题。

1.2 建设主体单一,基地建设与生产脱节

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最有效的载体,企业如果能够在实训项目的设置、仪器设备的选购、教学过程中充分参与,将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培养质量[1,3]。但企业往往由于自身的利益诉求不愿意在人才培养上面花费过多精力,存在“等靠要”等现象,寄望于直接获得合适的学生而不用自己付出。

1.3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不明

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规划,但是往往由于建设经费高,仅能在学校的重点工程开展时才能得到建设,平时仅能简单维护,使得实训基地与企业实际生产逐渐脱节,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4]。

1.4 师资队伍不强,功能难以发挥

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水平直接决定实训基地的水平和功能发挥。目前高职院校内的专任教师普遍存在理论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弱等问题。虽然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但是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实践时间短无法进入企业的工作流程中等情况,使得企业实践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目标。

同时高职院校薪酬制度很难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职院校的薪酬待遇落后于企业,很难招聘到专兼职的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现阶段的“大锅饭”式绩效工资改革和“天花板式”职称制度严重打击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使得教师不愿意进入教学改革的深水区。

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2.1 “政行企校”合作联合体

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且长久持续的关键是调动政府、行业协会、关联企业的积极性。组建“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校企合作联合体,优化校企合作相关制度,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健全组织运行机制,实现共建、共享、共育、共赢[5]。

政府方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强驱动力。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如可以尝试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相关的企业采用“税收+土地+信用”等组合式激励,如山东对企业采取“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教育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鲁财税〔2013〕42号)的政策。

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企业之间的社会中介组织,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共同需求的发言人。行业协会的参与能够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行业协会能够就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与高职院校进行沟通和交流,完善校企合作沟通协调机制。

企业与高职院校是联合体主要成员,要想发挥实训基地的育人作用,校企双方要立足实际、开展专业调查,使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双方对实训基地进行整体规划、组织实施。积极建设就业形势好、发展潜力大的专业,加大该专业的场地、设备、资金方面的投入,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发展。

2.2 实训基地建设措施

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建设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安排学生的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基地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校企双方需要多方位合作,可以分为“软”与“硬”两个方面的合作[6]。

“硬件”合作,实训基地不仅是学校培育人才的场所,也是企业服务、科研研究、微型企业孵化的场所。除了为教学服务外,还可以提供科研和社会服务,建造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也可以增强实训基地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提升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推动实训基地的开放共享,吸引小微企业进入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的同心共建。小微企业在资金、场地和人才方面的需求使得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小微企业的入驻不仅增强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敏感性,也可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与小微企业的深度合作,还可以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有所突破。

“软件”合作,是指校企联合开发相关实训课程,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构建与生产实际直接相关的实训课程,针对企业生产中的典型岗位与工作流程,开发“实用性、先进性”的实训课程。企业技术人员主要提供相关技术要求、实训安全、操作经验及视频,专业教师负责课程标准制定、实训项目内容的组织和表述,使实训课程与企业需求相适应。

2.3 多措并举打造“双创双师”教师团队

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团队。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教师团队的发展,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要求教师具有创新和创业意识[7]。

首先,校企双方开展“分层分类、一帮一带”人才共用机制。将校内教师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按“专家型、授课型、指导型”进行分类。通过人才的双向流动,解决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弱,兼职教师整合教学资源能力不够等问题。实现校企人员优势互补,人才共享。

其次,通过改革绩效工资制度和职称评聘分离制度,调动学校内部人员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每三年一次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进行考核,对工作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聘用,激励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有所作为,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

再次,政府通过工资待遇和课时薪酬、职称评定等方式提高企业导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减少企业导师往返交通困难,提高工作效率。

“双师型”教师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能够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还能够通过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发挥出来,在校内实训基地实现科研能力提升、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实训基地的使用效能,形成教学促进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正向循环。

3 结论

建设优质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训基地需要政企校三方的共同努力。单纯依靠一方或者两方的努力都无法建设优质的实训基地。同时优质实训基地除了必须的硬件条件外,也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优质的教师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功能,培养更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校企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