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程思政”如何同课堂活动相融合

2022-03-17 07:46
英语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英语思政

丁 琼

“课程思政”指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把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属于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与新思想,对培养学生文化品格与道德品质有双重促进作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获取、阅读技能的训练,还要融入思政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及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其形成高尚品格(齐江 2020)。

下面以译林牛津版(2019年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Back to school Extended reading部分的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与课堂活动相融合。

一、读前明确目标,把握思政教学契机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为了使“课程思政”同课堂活动相融合,应从正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前开始,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融入思政元素(汪云 2020)。

针对School life in the UK的阅读教学,教师把“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活动相融合,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首先,学生需掌握本篇课文的主旨大意与段落结构,归纳与概括课文中青少年努力提升个人能力,丰富校园学习生活的一些细节,锻炼总结能力。

其次,学生能以文化意识为导向分析阅读课文,结合个人生活经历,找出中西方教育文化方面的差异,训练观察能力。

再次,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符合我国高中生的学习模式,且勇于表达自己对西方教育文化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另外,教师在导入阅读主题Back to school前,要积极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营造适宜的阅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比如:播放我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的视频,穿插介绍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展现的优秀品质,引发其情感共鸣,并适当降低学习目标的难度。同时,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情境教学法,引领学生深刻理解与牢固掌握英语知识,当这一教学方法延续到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后,教师可以进行加工与改进,寻求阅读文本中隐藏的文化信息,一边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境一边融入思政元素,促使学生主动反思英语文化,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在正式讲课前,教师还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交流,扩充知识获取渠道,延伸文化信息的广度。以历史学科为例,把历史学科和英语学科有机整合,能够促进学生唯物史观的树立。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做到灵活自如与随机应变,且恰到好处地宣扬我国优秀文化(胡俊英 2020)。

二、读中优化教学流程,思政文化教育同行

(一)高屋建瓴,训练学生整体思维

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可以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在本堂课中,教师先设置如下问题:“What are your expectations for the future high school life?What is your dream high school campus life like?”组织学生继续展望未来的高中校园生活,谈论梦想中的高中校园生活,并介绍我国一些名人名家在英语学习中的方法与经验。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外国高中的课程安排产生质疑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由齐国所创编的学校——稷下学宫,以及开设的课程——礼、乐、射、御、书、数,统称“六艺”,借此对中外教育领域中所学习的课程进行对比,使其充分感受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自主建构我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对“中国人刻苦学习”这一优良品质与精神有所了解。

(二)点面结合,发展学生横向思维

在本堂课教学中,提到当学生计划迎接外国高中生带来的挑战时,自身将会获得个性化发挥的机会,这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一组有关我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图片,如唐朝科举考试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所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五十多种;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而明经与进士两科又是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等,使其判断哪些科目比较关注全面提升,哪些科目比较关注个性发展,以锻炼他们的判断能力。之后,当谈论“如何意识并发展潜能”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适当穿插一些知识连线类练习题,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课程思政”视角切入,分享相关历史事件及背景,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课程与百家争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多元文化发生碰撞的历史背景相契合;科举制度下所设科目与唐朝开元盛世下万邦来朝,鼓励创作诗歌的兴盛局面有关。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potential这一单词的内涵,还可以帮助他们巩固在历史课上所学的古代文化知识,同时教育他们把握学习机遇,为个人远大理想的实现积极努力,发展横向思维。

(三)追根溯源,改善学生纵向思维

在介绍完potential这一中心词的基本含义后,课文紧接着提到和发展潜能一样重要的因素,如good study、useful skill、positive attitude 等,即“良好的学习,有用的技能,积极的态度”。如果学生认为含义较广泛,那么教师就要扮演好指导者与辅助者的角色,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制订计划与确定目标,从含义本身切入,纵向分析与探究历史,并依据我国历史发展顺序寻找与该词有关的文化内涵,如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经典之作——《诫子书》,教导学生要善于分析学习形势,并学习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如果学生无法找到平衡学习和生活之间关系的方法,那么教师就可简单介绍北宋文学家、词人苏轼的故事——他在做官时不仅忠于职守,还懂得在闲暇时间不断学习与充实自己,直至精通琴、棋、书、画。引入该事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教导学生不要把学习局限于课本,而要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平衡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此外,对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如果他们不懂得怎么向他人学习,那么教师就可以使用诸葛亮出山后向刘备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的建议,并衍生出“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一系列典故。另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借助各种条件转化矛盾,发展纵向思维。

(四)情境整合,强化学生战略思维

英语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与教训,通过对我国当前英语人才输入不足情况的介绍,引导他们联想当前国家的发展情况,发自内心地为集体、社会与国家服务,巩固自己的青春与力量(李金辉 2020)。以鸦片战争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提前制作的视频,内容是清朝晚期国人学习英语的纪录片,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我国在各个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育战略,即通过古今对比,激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不怕挫折与困难的精神,使其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读后进行巩固练习,建立课堂内外联系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经过读前与读中两个环节的思政教育,虽然“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活动较高程度的融合,但是要进一步提升融合度,有必要在读后环节展开巩固练习,将课堂内外联系起来,打造一体化、系统化的阅读教学体系。

具体来说,在课堂上,为了检测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接受的思政教育情况,教师习惯把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使其在小组内自由讨论阅读收获;课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个人能力选择恰当的阅读素材,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英语书籍、报纸、杂志,观看英语节目、电影与电视剧,倾听英语歌曲等,日积月累,使其拥有更多运用英语语言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与应用能力(周经 2020)。

另外,高中生正处于关键的人文情怀与道德品质的形成阶段,需要教师给予点拨与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想实现思政教育与文化知识协同育人的目的,教师可以结合整体“教育文化”设计课外活动。比如:开设“中国书法”课外阅读栏目,在完成课本教学任务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整理我国书法的发展脉络,搜集我国历代书法家代表及其作品或故事等,如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米芾、黄庭坚和元代的赵孟等。同时,鼓励学生学习这些书法家的道德品质,并作主题报告。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阅读文本中思政元素的内化与理解,实现英语教学的思政育人价值(姚楚玉、陶竹 2020)。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师应转变以往对“思政”的认识,主动探索“课程思政”融合课堂教学的途径,以作好基本的语言知识教学与技能传授工作为前提,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质,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中英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