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薇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由于学界对“文化自信”缺乏统一的共识,因此有必要对概念及特征进行界定和梳理,为具体研究其在技师学院语文教学的融入路径打下理论基础。根据目前学界的各种定义,将“文化自信”的内涵定义为对本民族文化的态度和心理状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文化成果,历史文化为中国的延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养分,而坚持文化自信是获得文化自豪感及身份认同感的重要基础,在技师学院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化自信相关课程内容的讲授,对进一步为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提供具有民族自豪感、时代使命感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我国的文化自信具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特征,建立在对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智慧中。其次,文化自信具有鲜明而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时刻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文化自信体现着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第三,文化自信具有创新性特征,传统文化所保有的生命力是源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实践,而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一部持续创新的历史,而这也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特点,使得中国社会充满生命力。最后,我国的文化自信具有“独立自主、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特色,而这种特征不仅使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民族发展格局,也使得我国在文化交往中可以不断吸收和借鉴别国别民族的优秀文化,做到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又可以不断生成多元的新的文化特色。
技师学院语文课程需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和内涵,深入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在课程中不仅要体现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且要深入地进行发掘和整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群体参与进来,在探索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内涵及形成的渊源的过程中加强对文化自信的培养以及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技师学院语文课程需要积极将当代新时期涌现出的文化精神现象纳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文化自信在我国现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价值,并且让其作为这些精神的见证者来加深对文化自信的理解。比如,将新时期的大国工匠精神、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纳入到语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其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切实领会文化自信的内涵,并形成文化自觉,积极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新时代技师学院语文教学工作者要有过硬的语文素养。而这就要求在加强技师学院语文教学时,必须重点提升技师学院语文教学力量的素质和水平。首先,在理论层面,技师学院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决心和毅力,从而满足文化自信教学的要求。其次,技师学院应将提升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为语文教学队伍配备高素质的人才,并对现有的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和提升。再次,技师学院应该优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对于那些不符合我国语文要求的教学予以坚决地解聘,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去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到语文课堂文化自信教学的主体性。最后,技师学院间要加强合作,积极树立优秀的教师代表,总结优秀的文化自信内容的经验,互通有无,共同促进技师学院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技师学院有意识地构建文化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我国优秀文化的影响,同时,文化自信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这就意味着技师学院语文课程不仅要着眼于现阶段对学生的培养,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学。围绕这个思路,技师学院语文课程应该突破固有的课堂表现形式,要积极融入到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运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闻信息获取的形式来将文化自信教学融入到其中,比如采用微信、微博、B站、抖音等形式,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语文文化教学矩阵,协同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融入其中,并乐在其中。
大学生能否形成必要的文化自信直接决定着他们是否自觉的进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当中包含着许多优质的内容,从本质上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大学生无时无刻的都在接受着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熏陶。由于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群体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成长及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影响学生的行为思想意识。因此,文化自信教学应该突破课堂范畴,而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刻结合起来,建设具有文化自信特征的校园文化。
首先,在语文教学时将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报等校园媒体纳入到其中,同时和各种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如拓展校园电视台的承载形式,将其视频片段转化为短视频及长视频等,再如将校园报纸转化为校园微信公众号等,让学生便于接收校园信息的同时进行信息的反馈和再次传播,从而建设立体的文化建设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技师学院应加大组织基于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活动的举办力度,例如爱国主义讲座、历史话剧、校园艺术节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引导青年群体学习和参与到体会文化自信在其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通过融媒体将其体验及所思所想进行二次传播,让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爱国主义教学的学习中来。
再次,技师学院发挥大学生在语文文化自信教学中的参与感。由于互联网技术使信息传递变得更为扁平化,形成了宽松自由开放的舆论环境,因此大学生一方面是语文教学的被动参与者,也可以是语文文化教学的共创者和参与者,而技师学院可以利用发挥大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让其参与到语文文化自信教学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更多同龄人。
最后,技师学院需要借助社会尤其是媒体的力量,共同发掘身边的及新闻中的文化自信及文化传承的榜样,并不断完善语文教学内容,通过系列校园展览等形式,引导在校学生学习,和社会的正能量宣传相互呼应,让学生置身于文化自信的校园及社会氛围中,从而更为深刻理解并践行文化自信教学的理念和学习成果。
“四个自信”强调我们需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里的“文化自信”是指更为深厚、更为广泛、更为基础的自信,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已经孕育了伟大而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积淀着更为深层的中国精神追求标识,这是我们民族前进的重要动力。文化自信不仅对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今后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语文课程目的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务必要将文化自信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技师学院要加强语文队伍师资力量的建设;同时,要拓宽文化自信在技师学院语文课程中的表现形式;最后,协调社会力量营造浓厚带有文化自信氛围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