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琼
(中共益阳市委党校 湖南·益阳 413000)
首先是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图书馆收藏记录了人类的社会与文化生活,属于历史起源的宝库,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学习资源。由此看出,图书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管理人员也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感,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职业道德修养,真正成为合格的管理人员。其次是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图书管理工作的学术性较强,日常管理内容烦琐又细致,尤其部分特殊学科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高超的技术能力。这些均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备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以便更好的胜任此份工作。
图书馆管理工作面对不同年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职业的服务对象,且受教育与文化水平各不相同,此时应针对实际情况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便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可以灵活应对环境变化,及时平衡。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交流沟通以及人际交往等能力,可以与读者建立信任感,获得更多理解。
一是专业技术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知识量与信息量不断增加,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但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基本的学科内容与图书馆管理技能,主要包括图书馆构成、功能、作用等内容;图书学、版本学、文献学、分类编目、信息检索等专业知识;图书纸质文献、分类期刊以及电子文献等基础知识等。除此之外,图书管理人员还应提高多项技能,正确解答用户无法理解的信息,掌握学科知识。二是信息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主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辅助了解光盘通信、声像、缩影等新技术,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完成信息导航、推送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电子资源检索、专利查询以及信息传递等工作,实现快速检索与远程运输。同时,图书管理人员还应充分掌握网络通信、计算机操作、数据库处理、存储检索、系统维护开发等技术,具有良好的网络基础知识与通信能力。除此之外,图书管理人员不但属于图书馆的管理者,还属于知识的传播者,因此应具备知识产权意识与保密意识,可以合法利用信息资源,做好信息保密、个人隐私的保护工作,营造安全、良性的信息环境,确保正确使用信息资源[1]。
首先是缺乏信息化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始趋向程序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但实际工作中却严重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信息管理人才。合格的图书管理人员不但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还应做到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学习精神,以便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但当前图书馆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人才结构并不合理,图书采集与咨询服务的效果较差,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落后于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其次是缺乏研究型人才,图书馆不但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也帮助研究整理文献资料。但当前我国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偏向于大众化服务方向,没有充分发挥文献整理与研究功能。出现此种问题主要因为如下原因,一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研究与利用文献的意识。二是当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更多注重图书情报与信息采集工作,忽略了培养研究型人才。由此看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服务大众与文献研究工作。最后是管理思想陈旧,受社会环境与历史原因的影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思想较为保守,自身适应性较差,缺乏创新能力,管理创新并未真正体现于实际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管理工作逐渐趋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并建立了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数据库系统,互联网成为图书馆与读者的重要沟通手段。基于此,应重点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以便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首先应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当前互联网技术获得快速发展,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学习更多的专业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网络安全知识、数据库知识等,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图书馆应定期为管理人员开设专项培训活动,邀请国内著名的计算机专家进行专业培训活动。其次是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当前部分手工操作已被数字化操作代替,可以科学使用计算机已近成为每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因此,管理人员应深入分析数据库检索、计算机编目等知识,可以利用网络软件标注图书标题与分类,高质量完成信息筛选工作,以快速指导读者精准找到所需材料。最后是丰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情报知识,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以图书信息情报学、图书馆学为基础,管理人员应全面掌握此类知识,可以独立收集、整理、加工、整合文献资料,并有效将情报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充分融合,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2]。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体的管理质量,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探索新的发展机制,不断学习,成长为一个掌握新技术、新观念的专业人才。
一方面是培养研究型的专业图书馆管理人员,虽然大多高校均开设了专门的图书馆管理专业,但并未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真正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并可以深层次加工文献资料的人才少之又少。对此,图书馆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宏观的发展战略,培养更多研究型的专业管理人员。一是全员培训图书馆管理人员,有计划的开展全员培训活动,保证所有图书馆管理人员均可以及时更新储备知识,学习研究技术。比如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专业理论研究课程,全面扩展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眼界与知识储备。二是培养更多的研究型岗位专业人才,结合知识层次与岗位需求,完成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保证不同的管理人员针对性补充自身知识库系统。
另一方面是培养高级专业型研究人才,主要针对馆内个人素质较高、知识结构良好、热爱学习的专业管理人才。图书馆可以单独设立研究型课程,针对性的提供馆内的研究书籍,并定期邀请专家举办专门的新技术、新知识讲座,全面提升这些高级人才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研究能力,使其可以及时掌握图书馆的发展动态,做到与时俱进。
作为为读者提供专业知识的服务者,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综合素质以及自身修养均会影响服务水平,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思想较为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据此,图书馆应在思想与制度层面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化服务认知。
首先应实现图书馆的规范化管理,以往图书馆属于收费运行模式,之后逐渐发展为当前的公益性质,为了改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保守思维,应创新服务方式与服务理念,制定规范可行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发挥图书馆以人为本、注重公益的管理精神,确定科学的主动服务制度。图书馆管理人员应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传单等方式主动服务读者,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二是强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制定高效合理的管理制度,为管理人员在馆内设置和谐安静的工作环境,激发工作积极性。
其次应强化图书流通管理,组建创新管理机制,优化各个部门机构,使其相互合作,提高服务效率与管理运行质量。期间图书馆应强化图书的流通管理,由制度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充分完成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最后应创新管理理念,实现个性化管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决定着图书馆的风格面貌。若管理人员拥有创新理念,必然会改变读者心中的固有印象。对此,图书馆应创新管理机制,借鉴与传承地方城市的管理经验,制定系统化、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同时,还应创新优化图书布局、图书整理等工作,形成自身个性化风格,为每位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3]。
未来图书馆必然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各部门应协调配合,齐头并进。为了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合理化、科学化、创新化发展,应充分重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工作,引入新型的管理理念,强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全面保证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还应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真正为读者推荐有价值的文献资源与优质的服务,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