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变化与应对

2022-03-17 05:59杨春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杨春艳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太原 030024)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媒体出版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2014年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3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在《求是》杂志发表。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推动着我国媒体生态和传播格局的重塑。作为学术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和重要阵地,学术期刊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如何面对变化、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如何应对挑战并取得长足发展是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发展必须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融媒体给学术期刊发展带来的变化

(一)学术期刊的采编管理模式逐步数字化

学术期刊的组稿、约稿、审稿等环节,从最初的函件、走访及刊登征稿启事等方式发展到目前广泛应用的编辑出版管理系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很多学术期刊已经实现了网上投稿、网上编辑加工、在线查询、在线审阅、在线稿件管理等编辑流程全网络化协同办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编辑、作者和审稿专家三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二)学术期刊的传播媒介越来越多元化

1.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实现了期刊数字化传播

大数据、云计算为传统数字化期刊的发展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各大数字期刊整合商将原有纸质期刊在扫描的过程中借助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及智能识别的功能,将纸质期刊进行数字化转换与传播,实现了纸质期刊与数字化期刊同步多点发行,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获取方式。

2.利用专业平台和社交媒体实现了期刊内容的二次互动传播

融媒体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读者可以利用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专业平台或者社交媒体就某一观点进行交流和互动,有些读者会写出自己的心得与体会,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人沟通,实现期刊内容信息的再加工和二次传播。

(三)学术期刊出版发行的模式逐步网络化

在现代科学技术多元化的影响与驱动下,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数字出版、多媒体出版、智慧出版与服务等,这些多元化的技术大大缩短了论文发表周期,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网络化的出版发行模式可以满足用户对内容传播及时性、便捷性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促进学术普及与繁荣。

(四)对编辑人员的职业要求更加综合化

融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学术期刊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给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处理能力、深厚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需要更强的政治意识、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换言之,融媒体时代需要具备媒体融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二、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坚守

对于学术期刊来说,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不论从阅读方式、传播方式、生产方式还是评价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而其担负的传承学术思想、引领学术潮流、促进学术发展的使命没有变,在学术界所起的变化指挥棒作用没有变,反应学术前沿和学术动态的内容更没有变。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作为反映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期刊,理应自始至终坚持“党管刊物”的原则立场,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应注重编辑人员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积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出版法律法规,不断增强编辑人员的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在编辑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决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精神认真履职尽责,积极传播正能量,坚决守住期刊意识形态阵地,确保办刊方向始终坚定正确。

(二)坚持内容价值的“信仰”不变

专业的学术内容是学术期刊的核心和灵魂。对学术期刊而言,“内容为王”的观点永不过时。无论技术如何演变,媒体如何发展,内容价值是学术期刊赖以生存的永恒标准。因此,编辑人员在学术理念上应不断更新,加强特色栏目建设,坚守学术研究的严肃品味,依靠优质内容凝聚作者和读者,增强期刊的社会服务功能,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三)坚持开放、特色化办刊的理念不变

学术期刊作为精英出版物的代表,其功能更应该突出学术前沿、知识传播、开放发展、文明传承的理念。在融媒体时代,这样的理念更应该坚定不移地传承下去。学术期刊的成果只有通过开放传播、阅读、获取,才能被同领域的其他学术精英吸收、吸纳、继承、发展,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学术价值,体现其社会服务功能。学术期刊的学术性、专业性特征,决定了学术期刊应遵循自身的专业特征,找准定位,打造特色栏目,做到特色化办刊。因此,融媒体时代,知识信息瞬息万变,学术期刊更应坚持开放、特色化办刊的理念不变。

(四)坚持严肃的阅读品位不变

学术研究追求科学的真理和方法,是一项十分严肃、认真的工作,承载学术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更是具有引领科研规范和前沿风向、衡量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标杆作用。因此,学术期刊应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和方法,严格学术标准,坚守其本真、严肃的阅读品味不动摇。

(五)坚持严格把控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不变

学术期刊的质量体现在政治质量、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三个方面。编校质量是刊物质量的基础,是内容建设的重要环节。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出版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学术期刊要提升出版质量,需要精品力作的不断积累和出版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学术期刊应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读”制度,加强编辑的工匠精神,用心、用情、用力,严格把控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推动科学文化繁荣兴盛。

三、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应对

(一)结合自身优势,明确发展路径

学术期刊是科学知识传播的主要媒介,其深度挖掘、高门槛的特点决定了学术期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这是学术期刊固有且独特的出版价值,也是学术期刊在融媒体时代必须坚守的属性和优势。同时,学术期刊聚集了一批政治素养过硬、专业素养较强的编辑队伍。因此,在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应该立足根本、发挥优势长处,找准自身定位,优化特色栏目建设,建立迅捷有效的数字化编辑和发行模式,谋求学术期刊的融媒体发展路径。

(二)加入开放获取,拓展期刊传播渠道

开放获取是扩大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倡学术论文“出版付费,阅览免费”。2001年发布的“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中提出,用户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不受技术、经济、时间、地点等限制,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下载、引用、评论、收藏、分享学术期刊。然而,受意识层面、经费、版权、质量控制等因素的影响,时至今日,开放获取还未能完全实现。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成熟,学术期刊的传播渠道会更为多元和便捷,开放获取的方式和路径将进一步增多,加入开放获取将会给学术期刊带来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综合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各类技术的应用已经日臻完善。因此,学术期刊在生产传播过程中应该将这些新技术和新手段综合应用,完善编辑出版流程,提升编校质量,减少低水平稿件,缩短审稿流程,挖掘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提高审稿效率和作者满意度,从而提升期刊高质量稿源的竞争力。

(四)用好新媒体平台,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两微一端”的新媒体平台现阶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各类报纸、杂志等通用读物的“两微一端”发展起步较早,并已经起到了很好的传播和影响作用。相比之下,学术期刊对“两微一端”的利用率远远小于通用读物。因此,学术期刊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知识付费功能,开发手机端发行订阅等,通过“两微一端”平台拓宽传播渠道,提高自身影响力。目前,已经有不少专业学术期刊在微信端开通了微信平台,也有不少学术期刊正在尝试使用微信小程序来拓宽自己的业务和宣传面,提高自身影响力。

(五)加强与数字出版商合作,多样化展示期刊内容

一方面,学术期刊应该重新审视自身数字化产品的建设,包括自身网站内涵的建设,建立全方位的数字化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突出实现移动互联终端新媒体的出版。有研究表明,下一步学术期刊的整合必然会围绕移动终端开展。更重要的是,学术期刊应该加强与数字出版集成商的合作,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这样既可以将自身沉淀下来,关注于学术期刊内容质量的本身,又可以实现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智能化、流媒体等,实现期刊多样化的展现。

(六)提升编辑素养,适应融媒体新时代

融媒体技术加快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同时也对学术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条件下,编辑工作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这就要求编辑要熟悉融媒体的特点与要求,熟练掌握各种新的编辑出版技能,同时坚守传统编辑的工匠精神,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的空间里练就一双慧眼,严把稿件的政治关、学术关和编校质量关,做好学术期刊的守门员和把关人。

四、结语

作为传统媒体的中坚力量之一,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学术期刊理应顺应时代潮流,摆脱固有的思维定式,加大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力度,找到最佳“融合点”,为学术信息的传播提供更多、更好的媒介,提升刊物传播能力及影响力,实现传统学术期刊的转型升级。必须强调的是,媒体融合不仅包括传播技术、传播介质和出版形态等物理方面的转型与融合,还有基于思维观念、运营模式等方面的更深层次的转型与融合,把握其中的变与不变,可谓意义非凡。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期刊问答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