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现路径

2022-03-17 05:36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三化理论课生活化

叶 琳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 兰州 73005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2021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2]。因此,明确生活化、人文化和信息化(以下简称“三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内涵、分析其价值、探究其实现路径,不仅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创新发展,而且有助于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发展。

一、“三化”教学的内涵

“三化”教学是指将生活化、人文化和信息化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理念。“三化”教学主要包括生活化、人文化、信息化三个部分,彼此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

生活化教学是“三化”教学的理念基础。与“概念化”相比,生活化强调必须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反映其真实面貌。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现实生活为载体,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开展丰富且“接地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感悟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源于生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生活化教学,以呈现或分享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感知教材内容,可以更好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内化为品质,外化为指导生活实际,从而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人文化教学是“三化”教学的目标导向。人文化强调关注和重视人自身,人文化教学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教育目标由“重知识”向“重技能”“重需要”的转变,人文化教学逐渐被教育界所青睐,其原理基础就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落实到教学上不仅是为了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尊重人的个性,而且是为了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将人文化教学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能够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认同感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是“三化”教学的新型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信息化教学主要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展开。第二,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对于学习环境的创新构建。“在信息化时代,社会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方位。”[3]信息化教学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媒介、创新教学实践,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广阔且全面的学习平台。

二、“三化”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

在“大思政”格局和背景下,“三化”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过程中,呈现出其独特的理论优势。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增强课堂感召力与向心力

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就是把思想政治理论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中。简而言之就是指课程内容需要从实际生活中提炼。通过对“生活化教学”的本质进行剖析,可以将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优势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活化教学把学生日常感知的生活实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鲜活的素材,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采用关注度较高的社会热点引出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从真实的生活中领悟课堂上抽象的理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化,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相较于以往侧重“灌输”的教育模式,人文化教学更加侧重学生本身,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人文化教学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同时侧重于多维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方法上,人文化教学采取互动的、双向的情感教学方式,既有利于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上,人文化教学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节奏,并挖掘其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丰富而鲜活的理论素材。概言之,正是人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灵活应用,让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人情味”。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能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始重视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投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4]。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应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同信息技术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三、“三化”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现路径

(一)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

建党百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发展,其教育目标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从最初的注重社会本位,到后来的以社会本位和个人发展本位并重,强调社会协作关系和个体认知结构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5]。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应是使人获得更好的提升与发展,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拉近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鼓励受教育者自觉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理论于行,进而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开好局、铺好路。

(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一个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核心的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具有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蕴藏在各种人文环境之中,因此应创建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从改变外部环境出发来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厚度”。杜威指出,“教育是生活之必需”[6]。这不仅明确表达了教育是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也指出了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在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时,应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教育素材来充实教育内容,把教育与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时代发展特征等相关要素,进一步调整思政教学内容。”[7]教师应充分利用科技发展所提供的全面、先进的教学信息,有效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为其创新发展奠定一定的经验基础。

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应当紧密与“三化”教学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和各种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隐性资源。“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要善于把根本目标分解为环环相扣的层次性目标来渐次推进。”[8]要达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要将其分解为不同层面的阶段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文化这一载体润物无声地走进师生的心灵。课外活动是有效联系教育与生活、补充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利用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外实践的机会,是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所面临的难题。教师应当坚持课内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两个课堂”有效连接教育与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教育内容,在不同人文环境中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打动人心的部分,不断创新升华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亲和力”。

(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化”教学对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具有借鉴意义,可以从生活化、人文化、信息化三个方面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提出,“教育生活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9]。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生活同样密不可分。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大多以理论形式出现,但它们从生活中产生,最终也用来指导生活。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要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课内外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熟悉的学习情境中“自然”“愉悦”地吸收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

2.教学方法人文化

大学生在丰富的人文环境下开展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树立“大思政课”理念,采用人文化教学方法,利用课内课外“两个课堂”,为学生创造优质的人文环境,坚持以满足个体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德性修养为教学出发点,进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信息化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集视听、讲授、多媒体于一体的信息化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多样性,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更为高效便捷的教学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碎片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极易被破坏、被破碎成诸多零块”[10]。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扮演好“联通者”这个角色,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时,需要在海量信息里优先筛选出适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使网络资源与教育内容之间实现有效融合。

(四)建设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队伍的整体素养,充分发挥“三化”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优势。

1.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一是要加强其顶层设计,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立促进思政课教师团队、日常工作团队、党政工作团队之间交流合作、高度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要按照“六要”标准来选拔和培养思政课教师,建设明德信道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三是要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监督,将“三化”教学融入教学质量测评标准当中,提升思政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培养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

一方面,从课程体系上讲,哲学社会科学课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同根同源的课程。因此,在重点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教师还应利用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深厚理论优势,形成政治与哲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教师队伍为人师表的示范者,应从大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且在教师队伍中起到良好师德的示范作用,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科学的理论引领人。

3.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工作队伍

一是要强化对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培养思政课教师队伍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思政课堂的能力。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如现代教学技能比赛、老中青教师“传帮带”等来提升思政课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握“时代脉搏”、发出“时代声音”的学科功能。二是要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化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大数据等信息资源平台为基础,配齐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为思政课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媒介创建生活化、人文化的教学情境来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三化理论课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