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

2022-03-17 05:30:00王妍林
课外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情感生活活动

王妍林

(北外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为多门学科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基础。语文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小学语文教师应带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生活,走进生活,拉近学生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同学们在生活化情境体验和实践体验中,能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以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来形成较强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营造生活情境,增强生活知识学习代入感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有一定的兴趣,对小学语文知识学习来讲也是如此。语文知识本身丰富多彩的内涵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加很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教师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来增强他们对生活知识的代入感。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知识是语文知识的来源。生活是语文知识实践的平台。所以在提高学生兴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带领学生体验知识学习的快乐,引导他们在特定的场景中能够更加自然直观地获得知识,加深感悟。

例如,在学习《春夏秋冬》这节课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拉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感悟中更加直观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知识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四季的场景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来更加深刻地了解变幻多彩的生活现象,进而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生活情境的办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一方面可以悬挂提前让学生准备的四季的照片和自己绘画的图片。当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图片时,他们在生活中经历过的那些熟悉的季节场景又会在眼前重现。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他们对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接下来,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播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自然场景:春天,草地萌发了新芽,花朵悄悄绽放,鸟儿自由飞翔;夏天,烈日炎炎,骄阳下五彩缤纷的花朵,绽放着自己的美丽;秋天,瓜果飘香,金色的麦浪,向人们时刻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冬天,白雪皑皑,寒风呼啸,挡不住学生堆雪人的热情。就这样在四季变换的场景中,为学生营造了本节课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对美丽四季的体会,进而真正地将生活引入课堂中。尤其是将生活中那些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场景纳入本节课学习活动中来,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由新知识的学习来感悟新生活,体验新生活。

二、知识联系生活,带领学生体验感悟生活

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方面积累较弱。所以为了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将一些他们在生活中已经熟悉的知识或活动形式带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将知识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和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在教师的带领下,进一步体验和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养料、在生活中实践。所以教师需要以生活为本源,探寻生活中的经典元素,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感悟体验。

例如,在教授《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可以运用联系生活现象、生活知识的办法,来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本篇文章中的知识内容。在基础字词掌握的前提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篇文章。在第一遍朗读过程中,需要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第二遍朗读的过程中,研究蒲公英、苍耳、石榴以及豆荚传播种子的具体方法是什么,然后将这些具体方法用铅笔圈出来,本节课的知识和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为了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将生活知识带入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增强认知体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微风吹拂下,蒲公英种子漫天飞舞的小视频,了解苍耳表面有刺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等。在这些观看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内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接下来就是拿出几朵蒲公英,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花坛,吹一吹蒲公英,看看它们的种子究竟是怎样传播的。教师在教室为学生发放石榴,让学生观察石榴的果实,将果实带回家种在花盆里,通过带领学生体验感悟,学生已经对种子传播的方法有了多样化认知,也能够在阅读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生物学知识体验,获得语文知识感悟。

三、开展经验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高效地开展,一方面需要落实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另一方面又需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着手,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自身的道德感和美感,那么就需要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来增加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一方面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以及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分享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积累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互动,畅谈感受,分享经验,形成新点子、新想法,更新语文知识学习内容,获得更加全面有效的知识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授《小马过河》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落实基础字词的前提下,分角色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过程中,读出恰当的语气,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分角色朗读行为进行一定的指导,引导他们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地将这个故事演绎出来,进一步提高低年级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通过朗读和聆听,学生已经对文章的内涵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小马最终过河了吗等问题。学生在七嘴八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不同小组之间认真聆听和指导,观察不同能力的学生是否结合生活知识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获得本篇童话故事的寓意。小组讨论之后,可以选派代表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而和学生一起总结课文内容,提炼对生活的启示。在本节课核心内容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通过交流,很多学生都能够讲出自己在生活中做事情时的一些情绪波动,当自己亲自实践操作之后,才发现自己完全能够胜任该事情。同样的一个问题,对不同能力、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人来讲,都会有一定的认知或实践方面的看法。所以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够检验自己是否能做好这件事情。在故事讲述和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也能够获得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增强生活的能力和体验。

四、组织生活实践,促进学生锻炼生活能力

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参与,生活是实践的源泉。在坚持生活即教育理念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习和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尤其需要引导低年级的学生在简单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投身于生活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多样化的生活实践活动,来检验知识学习的正确性,深度感悟知识的魅力。进而在不断实践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锻炼自身较强的意志品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师更需要注重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实践,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例如,在教授《找春天》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会认会写文章中的词语,并能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春天有哪些景物,尤其是在学本节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学生学习和生活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来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春天的认知和体验,感悟春天的美丽和温暖,进而能够在生活中走进春天、感悟春天、体会春天,抒发对春天的赞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已经能够感悟到春天的美丽,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春天、寻找春天。那么在调动积极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去寻找春天,学生在花坛中发现了春天,一朵朵小花的绽放,洋溢着开心与喜悦。学生在草坪上找到了春天,一个又一个嫩芽的破土而出,像极了他们对春天的向往。学生在大树上找到了春天,一抹又一抹新绿给大自然增加了清新的颜色,装点了美丽的校园。学生在微风中找到了春天,和煦暖暖的微风抚摸着他们的脸庞,温柔地带着他们玩耍,学生在小鸟的歌声中找到了春天,叽叽喳喳,仿佛在对春天诉说它们的喜爱。学生在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到了春天的美好,也能够更进一步在实践交流的过程中,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合理的表达,形成多方面的生活学习能力,达到良好的学习生活实践效果。

五、注重情感表达,鼓励学生抒发生活情感

语文知识的学习魅力不仅在于基础字词以及语法的掌握,而且在于深层次内容的阅读理解以及多样化情感的表达。将生活和学习进行有机融合,一方面要学会基础知识并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知识的融会贯通,结合现实生活来进行恰当的情感表达,这样才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在生活实践中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结合生活进行多样化的情感表达,也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抒发情感,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健康有效的情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例如,在教授《妈妈睡了》时,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环节来带领学生回忆生活中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受妈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辛劳,发自内心地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通过导入环节情感的调动,学生已经能够更加深刻地认知母爱的伟大。学生和教师一起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通过音乐的渲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以致他们在学习文章内容的过程中,专注力会更强,也更能够深刻地理解文章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学生对妈妈的爱。学习活动完成后,教师为了进一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口语和文字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教师课堂上可以组织小型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小故事。课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篇简单的小作文,抒发自己对妈妈的感恩。通过语言表达,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将自己对妈妈的爱抒发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文字实践活动,也能够更加深刻有效地理解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除此之外,也能够通过课内知识的学习,联系现实生活来更加详细生动地描绘母亲的慈祥,展现生活中母亲伟大的形象。

社会生活可以为语文教学活动提供多样化素材。在生活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也可以更加深刻有效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感悟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此同时,通过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生的理解,进而在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未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继续坚持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不断学习知识、研究生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情感生活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