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霞,娄本勇,张燕杰,张梅,林春燕
(闽江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新工科内涵旨在为社会培养能够引领和适应未来的工程人才[1]。更高层次的人才需求,也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工科人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迫切需要改革[2]。大环境下,闽江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坚持“优化结构,提高水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原则,积极建设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专业在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学科竞赛、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形成符合专业定位的“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制药工程专业是化学、药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工科专业,是适应现代医药行业的需求而产生的。面临福建省制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技术革新,根据闽江学院“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以及地方经济对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需求,依托我校省一流专业——应用化学,于2018 年新增制药工程本科专业,目前已累计招生164 人[3]。近4 年来,该专业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学科平台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建设工作。为了使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与医药产业需求接轨,我校与福建海西新药创制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2018 年组建校级制药工程科研团队,2020 年获批省级高端仿制药产业化创新团队,先后搭建行业内领先的制药工程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成立闽江学院药物制剂研究与测试中心和闽江学院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组建专业教学团队,与多家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经过几年的积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学科优势和特色逐步提升制药工程专业办学水平。
福建省现有5 所高校开设有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其他4 所高校在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各具特色。与之相比,我校该专业起步较晚,专业内涵建设与兄弟院校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积极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根据已有的办学条件,逐步凝练自身专业特色。结合闽江学院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拟通过“十四五”的规划建设,将闽江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省内有重要影响的专业,围绕制药这个主题,以生物制药、药物制剂和药物质量控制为重点发展方向,探索新的培养方式,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制药工程学科,重点抓好学生创新、工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积极把专业的建设和福建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等理念切实融入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新鲜血液。另一方面根据本专业的学科背景,同时根据本地医药工业的发展态势,对本院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师资队伍等各项建设)作适当的调整,在发展中建立自己的专业特色[4]。
产教融合是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学校与企业相互支撑,彼此促进。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自2018 年招生以来,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日益形成,加大投入、坚持教学改革、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育人平台,通过凝练专业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手段,逐步达到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建设目标。经历近四年的教学资源整合,围绕“校、师、生、企”四个主体,落实课程建设、专业平台、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与合作企业四个对接,建立产教融合运行机制,逐步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① 学校支持与引领,是专业发展的源动力。闽江学院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始终把对人的培养作为学校最重要的一课,紧紧围绕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立德树人,通过全校动员、全程贯通、全方位着力,初步构建了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为地方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我校在现有的省一流学科——应用化学基础上新增制药工程专业,顺应地方产业需求,符合闽江学院办学定位。学校从人才引进到专业建设经费方面对本专业加大投入力度,因此在办学条件上,制药工程专业从起步开始便是一个高起点,高定位。短短几年制药工程专业,已成为我校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之一。如省一流课程“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实验”,校级一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这些基础课程建设有效提升了制药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及学院的各级科研平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包括创新创业学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制剂研究与测试中心和生物医药研发中心为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和经费支持。此外药物分析实验室、制药工程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达到同类学校的领先水平,使本专业毕业生的基础技能、仪器操作水平和企业实际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因此学校在政策上的引领,以及建设上的支持,均为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②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新办专业初期,通常存在师资队伍薄弱问题。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伊始,为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整合师资队伍,从最初6 人,逐步发展成一支由22人组成、专业水平高、教风优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生师比7.4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90.9%。2 位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1 位国家级人才,7 位省部级人才。先后成立校级、省级科技创新团队。通过鼓励教师到海内外访学、相关行业企业挂职实践,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力度,激发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等活动,“说课竞赛”和“教学竞赛”,并做好青年教师的导师制和培训工作,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升。近几年,本专业教师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1 项,教改项目20 余项,横纵向课题经费660 多万。
③ 学生全方位发展,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首先在学风上,我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把学生的学风建设放在学生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要求学生从进校起就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树立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学院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各种制度学习、纪律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其次在专业知识学习上,将学科专业知识的产教融合、产学研用和应用型办学理念的融合,以专业相关的各类三创比赛为实践的契机,积极倡导学生们“从专业中来,到应用中去”的思维观念。人才培养的成效离不开学生的努力,本专业学生未出现违规、违纪、学业预警等现象,较高的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一、二级通过率,专业课程均能达到毕业要求。同时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升,近4 年来,本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多项,专业技能和三创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为以后的就业、考研奠定基础[5-6]。
④ 校企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石[7]。“校企合作”是建立稳固实习基地的重要方式,为促进效期合作的深度融合,学院积极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为培养应用型制药工程人才和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搭建平台。本专业与多家知名医药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联合实验室,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经过资源整合,2021 年成立闽江学院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与福建思嘉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海西新药创制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合作企业为我院优秀学生赞助“思嘉”“海西新药”等奖学金,共同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优秀人才。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结构的载体,是能力和素质形成的基础平台,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目标的实现课程建[8]。我们坚持自身的优势,培养兼具药学知识和工程技术能力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以药物制剂和药物质量控制为发展方向,建立具有鲜明“药味”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经过充分调研,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以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完善、整合专业课程,参照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标杆,完善课程体系[9]。①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能适应现代医药行业需求的合格制药工程专业人才。②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闽江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面向生物医药产业,结合目前国内仿制药研发的历史机遇,致力于培养符合行业规范的高素质技术人才。③凝练“药味”特色的课程体系,除了化学与化工类学科基础课外,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主干课程可初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理论性药学课程,包括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第二类为工程类课程,主要包括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生物制药技术等;第三类为实验实践类课程,包括专业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现了“理论-工程-应用”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10]。④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适当增加实验、实践、实训类课程数量和学时,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提升学生工程、设计和应用能力;⑤逐步增设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和专创融合课程,进一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重点突出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2018 年以来,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1 项,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2 项,多位教师与合作企业分别签订横向课题,共同申报省、市科技项目,与企业共发展,同进步。同时积极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其中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课程有专业导论、药学综合实验、药物固态研发,“以药为用” -三创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第二课堂金课,通过邀请行业内专家,科研项目转化成实验,研究内容凝练成案例融入课堂等方式反哺教学,进一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本专业除安排专任教师每年举办教授大讲堂之类的学术讲座之外,还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和博士进行讲学,四年累积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了近20 场讲座。本专业成功举办首届药物固态化学David Grant 青年学者论坛,旨在促进国内药物固态化学领域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制药工程专业全体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通过科教有机融合,近几年本专业学生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每年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担任助研岗位,同时积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和科技论文的发表。本专业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奖等奖项10 余项,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在全国推进的“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作为地方高校,应以地方医药产业对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经历近四年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围绕“四主体”“四对接”,逐步凝练出制药工程专业新工科发展方向,探索出一个能有效提升实践育人能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产教研一体化运行机制, 实现了“理论-工程-应用”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训练,稳步提升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期为福建乃至我国高端仿制药产业化、药物质量控制、生物医药资源合理开发等方面做出贡献。